湖南日報記者 肖軍 黃巍 通訊員 滕麟菲 滕暉 7月5日,記者來到麻陽苗族自治縣幼兒園老家屬區,聽年已91歲的抗戰老兵劉維忠講抗戰故事。 1924年6月出生的劉維忠,抗戰時參加過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老人的回憶,把人帶進了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長沙會戰活捉了日本兵 劉維忠是在17歲時,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壯丁的。1942年,他從新兵連被安排到國軍獨立工兵第五團二營三連當工兵,參加長沙會戰,主要負責修筑工事,挖戰壕、筑碉堡。 “當時,國民黨軍隊的武器比較簡陋,沒有高射炮,只有機槍、步槍等輕武器。日軍的飛機連續在空中進行轟炸。一次轟炸中,日軍飛機投射的炸彈距離我所在的戰壕只有30多米,炸出了一個20多米的深坑。”提起長沙會戰,劉維忠難掩激動。 在長沙黃土嶺,由于部隊損失很大,劉維忠所在的工兵連也直接投入戰斗,與日軍進行了一次次正面交鋒,最終將其擊退。 “那次戰斗中,我們還捉了幾個日本兵,雖然傷亡很大,但大家都十分興奮。”說起殘酷的戰斗,劉維忠眼里滿是堅毅。 常德會戰堅守城墻28天 1943年5月,劉維忠離開工兵團,加入國軍74軍57師炮兵團。劉維忠回憶,當時師長叫余程萬。1943年11月,日軍開始對常德發動進攻,炮兵團戰士奉命死守城墻,確保半月內不能失守。 “在與日軍連續對抗20天后,炮兵團幾乎彈盡糧絕,每個戰士只剩下兩個手榴彈。為了攻進城,日軍開始在城外投放毒氣,挖洞、挖城墻。毒氣吸入鼻孔后十分難受,但我們仍然死守著城墻。”劉維忠回憶道。 由于駐守城墻的炮兵傷亡很大,劉維忠一人必須守住4個“城墻眼”,防住數十個猖狂的日軍士兵。在沒有彈藥的情況下,他不得不用石頭代替子彈來抵擋企圖爬上城墻的日軍,這樣連續蹲守了4天4夜,沒有合過眼,沒有吃過一粒米。 “你趕緊去休息一下吧,我來替你守著。”劉維忠記得,當時連長對他說了這句話。 28天后,日軍攻進常德城內。劉維忠利用韁繩滑下城墻,不料韁繩斷了,他摔落地上,雙腿受了重傷。拖著傷腿,他奮力走到河邊,靠一塊船板游水過河,在游出河邊20余米時,日軍開始瘋狂地在城墻上掃射,劉維忠用船板擋住身體,才得以保住性命。 “當時天很黑,天氣十分寒冷,我游了兩個多小時才游到對岸,上岸后身體完全僵硬了。在沙灘上不斷翻滾,臨近天亮時,手腳才有了點知覺,隨后追趕部隊。”劉維忠說。 采訪中,劉維忠精神抖擻,思路清晰,每一次戰斗的細節都記得很清楚。說起戰斗中九死一生的場景,他還不時拿手比劃,講得繪聲繪色。 晚年生活幸福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挑起內戰。1947年,劉維忠看到國民黨軍心渙散、民心喪失,決定開小差回家。途中遇到解放軍,他毅然加入,后來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屢立戰功。1949年5月,劉維忠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4年12月,劉維忠從部隊復員,回到麻陽工作。離休后,他享受副縣級干部待遇,晚年生活幸福。 “現在身體健康,兒孫孝順,家庭幸福,日子過得好,還得感謝黨。黨和政府對我們這些抗戰老兵很關心,我感到特別滿意。”劉維忠感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