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石科圣 羅中華 夏正君 “壽比南山勁松耄耋同堂枝繁葉盛圓美夢,福如東海洪濤椿萱并茂桂馥蘭香慶和諧”。7月8日,走進桃江縣鸕鶿渡鎮千工壩村抗戰老兵胡德盛家,一副字體遒勁有力的對聯引人注目,這是前不久,胡德盛為慶祝自己90歲生日撰寫的。在竹林掩映、清溪環繞的房屋里,身體硬朗、記憶力不錯的胡德盛老人,向記者講起在抗戰烽火歲月里,他與父親一同上陣打鬼子的故事。 “把日本人趕跑后,我們全家再團聚” 1941年,胡德盛40多歲的父親胡秉蘇被抽壯丁入伍,那時胡德盛年僅16歲,正在桃江武潭鎮五卅中學讀書。1943年,胡德盛初中畢業,剛好趕上征集青年去當兵,他毅然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 初中畢業的胡德盛有些文化,被編入國軍第20軍20師60團衛生隊當文書。這個部隊是川軍主力,軍長叫楊漢域。在前線,胡德盛見到了同在60團另一個連隊當戰士的父親胡秉蘇,父子倆簡單交談了幾句。胡秉蘇對兒子說:“你要為國家立功,要勇往向前,不后退,把日本人趕跑后,我們全家再團聚。” 當時,20軍駐守岳陽新墻河,新墻河與汨羅江、撈刀河、瀏陽河形成了保衛長沙的一道天然防線。1944年夏,日本侵略者的戰線越拉越長,兵源、物資補給困難,特別是粵漢鐵路被割斷,補給更成問題。為了打通粵漢線,日軍孤注一擲,準備強渡新墻河,攻打長沙。 第三次長沙會戰后,日本人退到新墻河北岸。駐扎在新墻河南岸的20軍與北岸的日寇隔河對峙,戰事一觸即發。胡德盛所在60團為一線警戒部隊,兵力不足,只有2000人。1944年5月27日凌晨,日軍驅使抓來的老百姓在前面架橋,并用飛機在空中盤旋掃射。戰斗打得十分慘烈,在新墻河打了一夜后,60團開始慢慢撤退。 新墻河之戰持續到6月1日,20軍傷亡慘重,退至汨羅,在那里又與日軍打了一大仗。第二天,在炮火稍停間隙,胡德盛得知一個不幸的消息,連長告訴他,他父親胡秉蘇在戰斗中為國犧牲了。他想起父親在部隊見面時對他說的話,而現在竟與父親陰陽相隔,悲痛不已。但戰火未熄,他不能收殮父親的遺體,只好含淚跟隨部隊轉移。 “九如山一戰,我們整整打了七天七夜” 隨后,胡德盛所在部隊轉戰湘陰、平江、瀏陽和醴陵、茶陵、攸縣、安仁一帶,阻擊從江西馳援的日軍。1944年8月,20軍奉命在安仁縣九如山設防,挖戰壕,筑工事。戰斗打響后,由于日軍火力太猛,胡德盛他們且戰且退。打到第7天的時候,胡德盛的部隊退守到山頂上了。他們守的這道防線十分重要,是保衛衡陽的一個屏障。負傷的團長吳壯猷在清晨召集排長以上軍官開會,他說我們要誓與山頭共存亡,如果九如山守不住,我們就在這里以身殉國。 過了一會,日軍又開始發動攻擊。緊急關頭,團里所有衛生兵、勤務兵、炊事兵都拿槍上一線殺敵。他們居高臨下,集中所有武器狠狠打擊侵略者,并把手榴彈捆在一起扔向日軍。胡德盛忍著悲痛英勇殺敵,為犧牲的父親報仇。日本鬼子被炸得血肉橫飛,陳尸遍野。戰斗中,胡德盛被鬼子的機槍打傷了左臂,在作了簡單包扎后,他繼續投入戰斗,一直堅守陣地。胡德盛說:“九如山一戰,我們整整打了7天7夜。這場戰斗,日軍死傷人數比我們部隊要多一些。” 九如山惡戰后,胡德盛隨部隊轉戰藍山等地,后又到廣東坪石一帶駐防。1945年8月15日,胡德盛隨部隊在廣東樂昌接受日軍投降。隨后被調入南昌,整編入第4軍4師59旅177團一營機槍連。1947年夏,應母親要求,他請假回家,給抗日陣亡的父親做衣冠冢。后來,他留在家鄉務農,沒有再去找部隊了。 如今胡德盛四世同堂,孫輩們大多考上大學參加工作了。年已九旬的他撫摸著自己受傷的左臂,談起往事依然精神抖擻。他說,抗戰中雖父死子傷,但他沒有遺憾。當外敵入侵凌辱我中華民族時,抗擊侵略者、保家衛祖,是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