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毛澤東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zhàn)爭中,誰人不曉得華東粟裕呀?”毛澤東還說:“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1945年讓了華中軍區(qū)司令員,1948年讓了華東野戰(zhàn)軍司令員,現(xiàn)在又讓元帥銜!”粟裕卻說:“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么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不居功,不自傲,嚴于律己,淡泊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就是高風亮節(jié)的粟裕。 1949年7月12日,第三野戰(zhàn)軍機關由上海移防到南京。粟裕同志奉中央軍委命令兼任南京市軍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中共南京市委書記。為了工作方便,華東軍區(qū)后勤部蔡部長要給粟裕做套便衣,對粟裕說,“你現(xiàn)在擔任一市之長,應該給你做套毛料便衣穿穿”。粟裕說:“不行,為什么要做套毛料的呢?做套布的不行嗎?剛進城就講究穿著不好嘛!要脫離群眾的。人民群眾不是看我這個市長衣服穿得好不好,而是看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看我是不是為他們服務。你一定要做毛料的那就你穿,反正我是不穿,請你們還是多從工作上關心我吧。”在粟裕的堅持下,蔡部長給他做了一套藍灰卡其布便衣。這套衣服粟裕一直穿到北京,變成了灰白色,快要磨透了,還是舍不得丟掉。 粟裕當總參謀長時,有關部門想給他換車。他說:“為什么要換呢?官做大了就應該坐更好的車子嗎?這是什么思想?”為了體驗生活,了解民情,粟裕還常常乘公共汽車或坐三輪車到農貿市場了解行情、民意。工作人員提醒說,這樣做太不安全了!他說:“那有什么關系?人家外國總理夾起公文包坐公共汽車上班。怎么我們就不行,難道我們的身體就比人家寶貴? ” 粟裕除了嚴格要求自己外,對身邊工作人員從來不給予照顧。他對身邊的秘書們說:“你們是組織的人,我不好說你們能干什么,我要說了你們能干什么,那我就要破壞組織原則了。” 粟裕不希望自己兒女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下成長,哪里危險,哪里艱苦,他就讓兒女到哪里去鍛煉。為此,一生清廉的粟裕走了一次“后門”。大兒子粟戎生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yè)后,在祖國的南陲駐扎了4年。當這支部隊調回內地的時候,恰逢中蘇邊境形勢緊張,珍寶島燃起戰(zhàn)火,粟裕托“關系”走“后門”把粟戎生送到前線。次子粟寒生入伍后,一直在條件艱苦的海軍艦艇上工作,因長期海上作業(yè),寒生落下了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病根。 粟裕對女兒粟惠寧也要求嚴格。粟惠寧在當兵頭3年,干過通信值機員、展覽會講解員、宣傳隊員、炊事兵等工作。當她看到有些干部子女往條件好的單位調動時,惠寧寫信想讓父親幫忙換一下工作單位。沒想到父親在信中說:“生活環(huán)境固然對人的進步有影響,但這只是外部的條件,而決定因素還是要靠自己的自覺。高爾基不曾是一個洗碗筷、燒鍋爐的嗎?但由于他自己勤奮,成了世界聞名的革命文學家。所以關鍵還在于自己。”“你們是在甜水里生長的,更要自覺地鍛煉吃苦耐勞的能力啊!”從此以后,粟惠寧不再要求調動工作了。 (通訊員 洪一文 湖南日報記者 孫敏堅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