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足球联赛|nba历年总冠军|波尔图vs沙维什|女篮直播中央5台现场直播|欧洲国家联赛时间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毛澤東故居 劉少奇故居 彭德懷故居 賀龍故居 楊開慧故居 雷鋒紀念館
中國紅色報道
湖南紅色報道
中國紅色視頻
中國紅色景區資訊
中國旅游新聞
我要投稿
抗戰中,共產黨軍隊如何敢打善戰
2018-07-05 15:43:49 來源:據解放日報 作者:中國紅色旅游網 【 】 瀏覽:134次 評論:0

 

抗戰中,共產黨軍隊如何敢打善戰 

2018年07月03日   12 :思想周刊/文史·廣告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曹建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開始謀求和中國共產黨及其抗日武裝合作打擊日軍。但這一戰略構想,一直受到蔣介石和國民黨的阻撓。經過長時間反復溝通,1944年7月起,先后有100多名美軍軍事專家進入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實地觀察中國共產黨及其抗日武裝的戰斗情況。
  這一時期,美軍觀察組近距離、長時間、嵌入式、全方位地觀察我黨、我軍并作出了真實記錄。這些記錄是駁斥當下一些人依據國民黨和日方史料污蔑共產黨軍隊“游而不擊”的有力論據和堅實史料。

  只有七條槍,怎樣打日本?

  毛澤東在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為了進攻而防御,為了前進而后退,為了向正面而向側面,為了走直路而走彎路,是許多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現象。這段閃爍辯證法光輝的話,蘊含著韜光養晦的積極防御思想。
  抗日戰爭時期,一方面因為國民黨的封鎖,共產黨軍隊的情況難以為外界所知;另一方面,韜光養晦的思想,也讓共產黨軍隊不輕易暴露自己的實力。所以,在一段時期內,外界了解到的都是共產黨軍隊戰斗力量不足。
  1938年夏天,當新四軍剛向上海、南京進軍時,就在皖南遇到許多剛從京滬失敗撤退的國民黨軍隊。國民黨軍隊士氣低迷、普遍畏敵,在見到軍備武裝落后的新四軍時感到很擔心。某個國民黨軍隊將領甚至對陳毅說:“你們軍隊的優良紀律,作為一支政治宣傳隊是很好的,如到東線去打仗,請聽下文分解好了。”對此,陳毅一笑了之,并未怯戰。
  1938年7月初,新四軍部隊秘密運動到南京附近的湯水,隱蔽在農村中,準備向龍潭游擊。陳毅的司令部放在一個地主士紳家里。這位房東很高興,因為他們已經一年來沒有看到中國軍隊了,周遭更是土匪橫行,人心惶惶。現在新四軍來了,他們感覺有了依靠。但第二天一大早,房東拿了件便衣給陳毅,說:“打日本不是好玩的,你們只有七條槍,怎樣打日本呢?還是穿上便衣,我可以保護你們。”陳毅婉言謝絕了房東的好意,并暗下決心要用實戰成績證明新四軍的敢打善戰。
  1944年8月,彭德懷和陳毅分別向美軍觀察組介紹八路軍、新四軍自全國抗戰開始以來的歷程和戰果。彭德懷說:“目前,我八路軍共有兵力32萬人,經常抗擊著敵人侵華兵力的五分之二至五分之三(偽軍30余萬還不在內),最多時,曾鉗制敵人22個師團……7年中,我們和敵人進行了大小戰斗74060次,平均每天與敵作戰29次;共斃傷敵軍351113人,偽軍239952人,俘日軍2407人,偽軍148726人,爭取日軍投誠者115人,偽軍反正者49461人,約等于已消滅侵華日軍之半數和全國偽軍之半數;繳獲長短槍189028支,輕重機槍3120挺,各種口徑炮489門,我們主要就依靠這些戰利品來武裝和補充自己。7年的艱苦戰斗,我們也支付了巨大的代價,我負傷指戰員186593人,陣亡103186人。敵偽與我傷亡的比例總平均為二比一。”
  彭德懷進一步指出,“經過7年的艱苦斗爭,我們在華北敵后,鞏固地建立了五大塊抗日民主根據地……抗日民主政府統治下的人民達5000多萬……不脫離生產的民兵有158萬……我們自信有力量擔任華北戰場上的反攻”。
  陳毅在介紹中向美軍觀察組提供了一份《新四軍七年來戰績統計表》。其中表明,新四軍7年來在華中經歷大小戰斗17534次,斃傷敵偽軍241750人,俘虜敵偽軍34415人,敵偽軍投誠反正34066人;繳獲長短槍124459支,繳獲輕重機槍2651挺,繳獲各種炮100門。負傷指戰員64920人,陣亡指戰員44868人。陳毅還介紹,新四軍建立的華中根據地的“人民總數有3000萬”,穿著軍服的正規軍有18萬,民兵共有55萬人。
  事實上,當時的新四軍裝備確實不如國民黨軍隊,甚至連偽軍也不如。但運籌帷幄下的戰斗力,可一點兒都不弱,打仗的辦法更是有很多。由于軍備武裝的落后,陳毅所率部隊常常采用夜襲火攻再接白刃戰的戰術。
  1938年8月初,陳毅部隊襲擊丹陽北的新豐車站,有一個中隊規模(180人左右)的敵軍住在車站旁一小學內。新四軍偵察班率先進入這所小學,輕手輕腳地取出日軍掛在墻上的武器。不料,其中一名小同志出于好奇拿起了桌上的一個鬧鐘。這個鬧鐘立即“當當”作響,驚醒了敵人。
  很快,日軍十幾人將偵察班圍到院中。一個日本軍官喊話:“不要放槍,要捉活的。”雙方便于此地開始交戰,戰斗中鎮江、丹陽的日軍趕來增援,卻被陳毅率先布在兩面的伏兵打退了。4個小時的戰斗后,日軍幾近全殲,陳毅部隊亦傷亡五六十人。
  在艱苦的戰斗中,新四軍發展了55萬民兵。在敵人下鄉清鄉時,民兵即在離敵軍據點一二百米的地方監視,再每隔一兩百米遠放一個民兵,一直到新四軍駐地。只要敵人一離開據點,民兵就一個傳一個,一直把消息傳到新四軍部隊,陳毅即根據敵偽出動人數派出相應力量前去殲敵。在日本哨兵或普通士兵夜間出來吃喝時,民兵們便常常用麻布袋或繩子,趁其不備將敵人迅速套起背走,淹死于河中。此外,日軍中有人見了中國女人便要強奸,新四軍派人穿得花花綠綠偽裝成女子,故意在敵據點附近經過。敵人一見便要追趕,一追趕就會落入伏擊。

  新四軍不太會打仗,只敢偷偷摸摸進攻?

  中國共產黨武裝之所以能進入敵后發展,主要得益于獨立自主的游擊戰方針,而非人們誤認的國民黨軍正面作戰。同時,所謂共產黨軍隊“游而不擊”的真相,其實是“在華北、華中、華南三大敵后戰場……抗擊了在華敵偽全部兵力的六分之五”,是擊之甚重、甚頻!
  對于國民黨軍隊,彭徳懷曾經直言:“友軍精神上早已投降敵人,又熬不住敵后的艱苦,招架不住敵人的壓力,乃紛紛公開投敵……如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龐炳勛、新五軍軍長孫殿英、預八師師長陳孝強、新四師師長吳化文、山東保安處參謀長寧春霖、二縱隊夏維禮、三縱隊秦啟榮、四縱隊侯如墉、九縱隊李旭東、膠東四縱隊王尚志、綏西伊盟游擊軍張勵生等,都在國民黨當局‘機宜行事’的電令下,紛紛率部投敵,或者說奉令投敵。這就是為什么數十將級軍官賣國投敵而國民黨當局連一紙通緝令也沒有的原委。”
  對于華中的情形,陳毅說:“國民黨在華中敵后僅有李明揚、陳泰運兩部二千余,依靠我軍供給才能堅持(在蘇中),其余均投敵。”可見,部分敵后的國民黨軍或明或暗地勾結日寇確為不爭的事實。很大程度上,他們才是“游而不擊”。正是看到了這一情況,在反法西斯戰場上積極尋求同盟的美國政府才出于失望,將目光投向當時的共產黨軍隊。
  1944年8月15日,《解放日報》 發表社論“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友”,并提及國民黨封鎖共產黨對外交流、歪曲抗戰事實的種種行徑。例如,不許共產黨發表戰報,不許邊區報紙對外銷行,不許中外記者參觀共產黨區域,不許邊區內外人民自由來往,等等。“總之,決不許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的真象(相)稍許透露于世。”國民黨統治者正是依靠這種欺騙政策和封鎖政策,使外界產生了一種完全違背事實的印象,即“中國抗戰的主力軍是國民黨”“國民黨在抗戰中所做的工作是最多的”“大多數敵偽軍由國民黨所抗擊”“將來反攻日寇自然也是主要依靠國民黨”。
  不僅如此,日軍也是想盡一切辦法給共產黨軍隊抹黑。在1938年的六七八月間,新四軍和日軍發生了30多次戰斗,日軍損失很大。松野聯隊長大發傳單說:“新四軍不講道義,不會打仗,只會殺人放火,偷偷摸摸的,不配做一個堂堂正正的軍人,要求與新四軍定期決戰。”陳毅軍長當即寫傳單答復之,說答應日軍的決戰要求,要求打一個確實的公平仗,請英美友邦派人評判,以同樣的武器裝備來打。如果陳毅方打敗了,新四軍即退出南京;如果日軍打敗了,就退出中國。“因為我們新四軍素來對文明人就用更文明的辦法,而對野蠻人就用更野蠻的辦法,打得日本法西斯軍隊曉得什么是正義。”陳毅軍長如是評價。
  事實勝于雄辯,真理高于一切。在中外記者團和美軍觀察組先后沖破國民黨封鎖線趕赴延安之后,中國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和各抗日根據地的真相及其之于盟國抗戰事業的重要地位逐漸為外界所了解。
  就連竭力抹黑共產黨軍隊的日軍,也開始發生了轉變。他們起初態度輕視,后來也不得不在事實面前低頭,如“他們(共產黨軍隊)盤踞廣大農村,造成對據點的包圍……不斷擾亂皇軍占領區、進行破壞,孤立和封鎖城市……絕對把持主動地位與進攻姿態”“新四軍進入蘇北歷史雖短,但其影響民眾不可忽視……新四軍尚留存于本地區農村間……于本地區有地盤有組織,故能有今日之強大反抗力”“新四軍的民兵制、軍糧制、民主制是戰爭三寶,尤其辨認是否民兵非常困難,使討伐軍疲于奔命難期成功”。來自敵人的評價,恰恰構成對當時國民黨乃至如今一些人種種造謠最有力的反駁。

  不僅抗戰中團結,且戰后繼續合作?

  第一次聽到以前被國民黨政府所蒙蔽、掩蓋的事實,對美軍觀察組的震動是巨大的。共產黨掌握的軍隊和民兵數量之多、對日作戰次數之多、對日軍牽制力量之大,以及條件之艱苦、作戰之頑強、傷亡之巨大等,進一步讓他們對中國共產黨人刮目相看。
  1944年12月21日,晉察冀軍區負責人程子華等人在給葉劍英的電報中,報告了美軍觀察組一些人到晉察冀根據地后的觀感。其中說:畢德金、路登等人實地參觀后,“由事實證明,我軍雖處敵后,而能自給自足。畢等嘗對國民黨依靠外援,腐敗無能,流露憤慨不止。我軍所見,到處新穎,拍有照片多幅,并贈以我軍數年來戰斗照片,極欣喜”“又贈以人民武裝經驗終結性材料數種,極為欣賞,謂河南、湖南、廣西如曾開展人民武裝斗爭,絕不致如此潰敗”。這里所說的河南、湖南、廣西的潰敗,指的是1944年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戰役中一觸即潰、喪師失地的可恥失敗,認為其原因在于沒能“開展人民武裝斗爭”?梢,美軍觀察組對敵后根據地的人民戰爭有了更為積極、深刻的印象。
  電報中還提到,“數周來,觀察組在此工作,均甚積極熱情,政治情緒與日俱增”“觀察組路登,乃該組政治頭腦,對我了解比較深刻。曾言:非僅愿與我抗戰中團結,且愿戰后與我繼續合作”“彼等無一對蔣介石抱有希望者”“嘗謂:救中國,非共產黨之力量不可”“縱對共產主義曾有非議,而對共產黨之所作所為,欽佩至極”。
  1944年下半年,美軍觀察組在實地考察后,得出了“救中國,非共產黨之力量不可”的結論。這在當時屬石破天驚,卻有著超前的預見性,并在此后70多年間不斷得以驗證。這一定意義上算得上“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科學論斷的最早說法吧?
  1945年6月2日,美軍觀察組畢德金中校、斯文生少校、斯特爾上尉三人面見葉劍英,提出擬在延安設偵察電臺、派3名美軍去太行和晉察冀收集情報、派氣象人員去晉綏測量風云、從八路軍得到有關日軍死傷的統計、利用延安機場起降美軍飛機以及在華北建美軍通信網、在各根據地設立電臺等合作抗日的軍事計劃。他們強調,愉快開展這些合作,是為了“愈早打敗日本,到東京吃茶去”。這句話通俗形象地表達出了美國與中共合作抗日的大戰略,也俏皮浪漫地表達出了美軍和中國軍隊直搗日本法西斯老巢的“小目標”。
  不過,由于國際國內形勢的快速變化,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1945年公開宣稱,美國只與蔣介石合作,不與共產黨合作,要幫助蔣介石武力“統一”中國;駐華美軍司令魏德邁也訓令一切美國在華軍官“不要幫助那些不屬于重慶政府的個人或團體”。對此,葉劍英發表了這樣一段鏗鏘有力的話:“我們近百萬軍隊,合作抗日,可以縮短戰爭,減少你們美國人命犧牲。沒有外國幫助,我們1000年也打下去,也要打勝,10年20年30年,我們一定打下去!”
  應該說,這種必勝信念從抗日戰爭爆發起,就從來沒有動搖過。這種決心在抗日戰爭那種敵強我弱的條件下,比槍比炮更重要。因為它凝聚起來的民心、民氣、民力,是一道永遠沖不垮的精神長城。正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才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作者為上海遠東出版社總經理、副編審)
】 【打印繁體】 【投稿】 【收藏】 【推薦】 【舉報】 【評論】 【關閉】 【返回頂部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
帳號: 密碼: (新用戶注冊)
驗證碼:
表情:
內容:
湖南紅色點擊榜
新聞
旅游
住宿
歷史
湖南紅色旅游新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