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慧紀念館
(楊開慧烈士陵園。)
(漢白玉花圈。)
(楊開慧烈士與楊老夫人合葬墓及詩詞碑。)
(楊開慧烈士雕塑。)
(盡管是陰雨天,但楊開慧紀念館還是吸引了大批游客到來。)
(楊開慧生平事跡陳列館一樓的雕塑,黨徽和紅旗的背景,讓每個走進這里的人都不由得心生敬仰。)
(楊開慧穿過的衣服。)
(楊開慧烈士留下唯一的單人照。)
(墻縫中發現的手稿。)
(楊開慧故居門外。)
(毛澤東住過的房間。)
(講解員告訴記者,楊開慧烈士的手稿當時就是在這里的墻縫中發現的。)
(楊開慧故居內。)
(雜屋,當國民黨清鄉團包圍板倉屋場時,楊開慧臨危不懼在此從容地燒毀了黨的機密文件。)
(楊開慧故居外。)
(楊公廟。)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在長沙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許多不可磨滅的記憶。星辰在線聯合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精心挑選了長沙市轄區內 27個紅色地標,逐一進行實地探訪,推出《紅色信仰 探訪長沙紅色地標》大型策劃報道。許多紅色地標您或許耳熟能詳,或許違睽已久。請隨我們現場探訪,撫今追昔,一起回望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星辰在線7月5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岳珊)相信對很多人而言,“楊開慧”三個字絕對不陌生。在革命的滾滾洪流中,她盡心協助毛澤東開展革命工作,不畏艱險,舍生取義。這些年,離長沙市區55公里的長沙縣開慧鎮開慧村被越來越多人知曉。而這里,也真實的記錄并留下了這位烈士的故事。 烈士留下“紅色”印記 驅車數十公里,從板倉收費站下高速后不久,便能看到楊開慧紀念館的指示牌。在平坦的公路上,一座被綠色所環繞的陵園置于其中。 原來,楊開慧紀念館由楊開慧故居、楊公廟、楊開慧烈士陵園、楊開慧生平業績陳列館四部分組成。目前,楊公廟在進行維修,并未對外開放。紀念館成立于1966年,占地約126畝,建筑面積9600平方米,是全國百佳紅色旅游景點景區之一、全國三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全國4A級旅游景區。 記者到訪時,恰逢陰雨天,到仍然吸引了大量游客到來。在綠樹成蔭的小道上,首先見到的是1969年對外開放的楊開慧烈士陵園。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烈士在長沙識字嶺英勇就義后,家鄉群眾冒著生命危險連夜將烈士的遺體運回板倉,安葬在青松環繞的棉花坡上,并以毛澤東和楊開慧的三個孩子岸英、岸青、岸龍的名義立碑紀念。1959年7月1日,開慧人民公社在墓的后方立了一塊“光輝長照后人心”的石碑。 陵園往左,是2009年對外開放的楊開慧生平業績陳列館。一樓是楊開慧烈士生平事跡陳列,以“驕楊頌”為主題,用“五忠五好”即:忠厚傳家的好女兒、忠烈為民的好學生、忠貞愛情的好妻子、忠義教子的好母親、忠誠革命的好黨員,高度概括總結了楊開慧的一生。二樓則分別以“欲栽大木柱長天”和“驕楊之子”為主題,陳列了楊昌濟、毛岸英、毛岸青的生平事跡。 繼續往左,則是楊開慧故居。1901年11月6日,楊開慧在故居出生,1913年隨父母遷居長沙。1927年,“八·七”會議后,她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板倉居住,在這里堅持開展了長達三年的地下斗爭,直到1930年10月在此被捕。 故居也是楊家“一門三烈”楊開朗(楊開慧的堂弟)、楊展(楊開慧的侄女)誕生和居住過的地方。1921年至1927年,毛澤東曾四次來到板倉進行調查并召開座談會。1966年,故居修復并對外開放,1983年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每年110萬人到訪紅色地標 楊開慧紀念館副館長劉向上2009年來到這工作,在此之前,他是暮云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機緣巧合之下,劉向上回到了家鄉。 “楊開慧紀念館對家鄉人而言十分重要。”劉向上說,他年幼時每逢清明節,全家人都會步行一個多小時來為開慧烈士掃墓。“那時候綠樹還沒有這么高,滿山都是映山紅。掃完墓,還會折一束映山紅帶回家插在瓶子里,也是為了表達對烈士的敬仰。” 劉向上告訴記者,借著紅色旅游的熱潮,開慧紀念館的游客成倍的增長。目前,楊開慧紀念館已經成為省內外紅色旅游的一大特色景區,每年可吸引110萬左右游客到訪。平日里,機關單位經常來到此學習。節假日,則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自駕游高峰。“我們主打的就是‘紅色’+‘綠色’,在紀念烈士的同時,利用豐富的綠色植被,推出生態旅游。” 磚縫中塵封著53年前的故事 劉向上告訴記者,1982年3月6日,維修故居時,在楊開慧臥室的磚縫中發現了楊開慧寫的手稿1份,共12頁,約4000余字。1990年8月,維護故居時,在北天井挑梁下發現了楊開慧的手稿,共4頁,約1000余字。現在,這幾份珍貴的手稿,原件都在陳列館中。 在手稿中,有楊開慧回憶與毛澤東相愛經過的《從六歲到二十八歲的自述》以及表達對丈夫深深思念之情的五言長詩《偶感》。 楊開慧在自傳中,生動地描述了她與毛澤東自由戀愛的經過,她由衷地寫到:“我是十分的愛他。”楊開慧為何會那么深深愛上毛澤東?她在自傳中是這樣說的,“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到了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上了他。” “念我遠方人,復及數良朋。心懷長郁郁,何日復重逢。”在楊開慧的手稿中,有一首五言詩,是1928年10月寫的,題名《偶感》,她思念丈夫的真情,溢于言表。 時至今日,雖然未能找到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那些情書,但戀愛時期的毛澤東寫給開慧的一首詞——《虞美人》,讀起來同樣令人感慨萬千。 “對我來說,每一次講解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尤其站在女性的角度,覺得她特別不容易。”在講解員彭美群心里,楊開慧就像一座燈塔,指引著她前行。所以,每次當她為游客講解時,她都會投入很深的感情。也正因如此,聽到她講解的人都會深受感動,對烈士更加心懷敬仰。 【紀念地名片】 楊開慧故居位于長沙縣開慧鎮開慧村板倉下屋場,始建于清代乾隆末年(1795年),為土磚木結構的普通農舍建筑。院落房屋坐西朝東,現存大小房間36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