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鈞:血灑蕉山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里,神州大地上戰斗著許多英勇的湘籍反法西斯戰士。然而,他們中的一些人沒有犧牲在抗日的戰場上,卻倒在了國民黨頑固派的亂槍之下,壯志未酬,梁鴻鈞就是其中的一名。
梁鴻鈞,1905年出生于湘潭縣。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后隨朱德、陳毅轉戰于閩粵贛湘邊,上了井岡山。1928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軍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政委等職。
抗日戰爭爆發后,梁鴻鈞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畢業分配后,先后擔任陜甘寧邊區留守兵團副參謀長和延安警備區參謀長,肩負保衛延安的重任。1938年底,鑒于廣州被日軍占領的嚴重形勢,廣東省委書記張文彬請求黨中央派得力的軍事干部到南方工作。于是1939年梁鴻鈞被黨中央派到廣東任東江軍事委員會書記,擔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指揮重任。
1939年1月,廣東省委決定在東江和瓊崖兩地區建立堅持抗日的根據地。梁鴻鈞任東江人民抗日游擊戰軍事指揮,統一領導中共所屬抗日游擊隊。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梁鴻鈞縱橫馳騁在東江、惠陽、海陸豐、東莞大嶺山、寶安陽臺山,建立了700多人的游擊隊和抗日游擊根據地。皖南事變后,他領導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多次粉碎了國民黨頑軍的進攻,隊伍發展到1500人。
香港淪陷后,廣東敵后抗日斗爭的形勢更加嚴峻,中共中央下令營救困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梁鴻鈞和尹林平、梁廣、連貫、曾生、喬冠華等參加了這次史冊記載的大營救工作。梁鴻鈞任軍事指揮。從1942年元旦開始營救,經過半年多時間緊張而危險的工作,把何香凝、茅盾、鄒韜奮等800多知名人士和美軍飛行員、國際友人從日軍的虎口中搶救出來,護送到大后方,受到黨中央的表揚。
1942年1月,中共南方工委決定成立東江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東江下游地區和珠江三角洲的黨政軍工作。梁鴻鈞任東江軍政委員會委員、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總隊長,在深圳、香港附近的白石龍村建立總隊部和港九大隊,率部四出打擊日軍,并從事鏟除漢奸、炸毀橋梁、襲擊香港海上運輸線等斗爭,使港九地區的日、偽軍和漢奸惶惶不可終日。他還根據港九大隊開展游擊斗爭的經驗,組建了長槍隊、海上隊和市區隊,以適應港九地區特點和靈活機動打擊敵人的需要。有一次,他親自帶領幾個游擊隊員裝成農民,身藏手槍,潛入靠近香港、九龍的大埔、沙田等地,一舉拔掉敵偽軍的一個據點,安全返回了駐地。6月下旬,他又同王作堯、楊康華等率部挺進東莞,恢復東莞大嶺山抗日根據地,并粉碎了日軍、偽軍、頑軍三方對東江抗日根據地的合擊。
其實,梁鴻鈞擔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軍事指揮官的幾年時間,一直處于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不僅要與日軍作戰,還要應對國民黨頑固派的“追剿”。1945年2月22日,梁鴻鈞率部進駐新興縣蕉山村。國民黨158師473團得到密報,長途奔襲60里,兵分三路包圍蕉山村。在指揮部隊突圍時,梁鴻鈞不幸中彈犧牲,時年40歲。
(執筆:省委黨史研究室 朱柏林 湖南日報記者 孫敏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