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周小雷 屈新武
江西日報記者 陳斌華
一條龍江河,宛如一條碧綠的腰帶,將整座小鎮輕輕地攬在一起。河的兩岸,分布著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客家建筑。其間,身穿紅軍服的參觀者,往來穿行,為這座寧靜的小鎮增添了不少活力與生機。
這里是井岡山市龍市鎮。8月中旬,當我們走進這里,首先見到的是紅四軍建軍廣場那座高大偉岸的雕像。雕像中的毛澤東和朱德,目光注視前方,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89年前,兩位偉人,正是在這里,正是像這樣,緊緊地握住了對方的雙手。這一握,標志著朱德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勝利會師在井岡山。為了紀念這次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會師,朱德后來賦詩道:“紅軍薈萃井岡山,主力形成在此間。”
徜徉在龍市鎮,看著一件件歷史文物,聽著一段段真實感人的故事,觸摸著一處處革命遺跡,90年前波瀾壯闊的歷史,漸漸清晰。
關鍵時刻:移師井岡山保存革命火種
“井岡山會師對紅軍的創建和發展以及井岡山地區的武裝割據都有重大意義。”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編研陳列室主任饒道良向我們介紹說。
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近800人從粵北轉至湘南宜章。1月12日,智取宜章城,揭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隨即,改編部隊正式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3月中旬,湘南特委在永興縣太平樓召開湘南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湘南蘇維埃政府。
“兩軍會師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饒道良介紹,就在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燒之時,國內的政治局勢悄然發生了變化。寧漢戰爭結束,唐生智部通電接受南京政府收編,使他們可以騰出更多力量來對付湘南的農民運動。
3月底,由于湘、桂、粵軍的三路“協剿”,起義農軍難以在湘南立足。外有國民黨軍日益緊逼,內有地主武裝瘋狂反撲,起義軍腹背受敵。是拼個魚死網破,還是盡快轉移?
乍暖還寒時節,起義軍生死存亡之際,朱德想到了井岡山,想到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此前他們曾多次聯絡。1927年10月底,起義軍到達信豐時,朱德第一次聽到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的消息。后在江西轉戰時,朱德又派毛澤覃到井岡山,同毛澤東取得聯系。
3月下旬,毛澤東率部隊在汝城一帶擊潰了尾追湘南起義的敵軍,4月在酃縣的十都萬壽宮與朱德見面。兩人根據中共湘南特委的決定,商定了組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等有關事宜。
在毛澤東率部的掩護下,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和農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轉移,工農革命軍轉危為安,開始了新的發展階段。
勝利會師:革命力量匯成鋼鐵洪流
龍江書院,一座客家風格的院落,建于1840年。這里先是客家子弟的學堂,后為滿足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對基層軍官的需求,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這里創辦了第一期軍官教導隊,也就是國防大學的前身。
歷史的硝煙雖然遠去,但會師的歡呼聲,仿佛仍回蕩在亭臺樓閣之間。
得知朱德起義部隊即將到來,井岡山上的工農革命軍與群眾熱情高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928年4月中旬,陳毅帶著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主力一部和朱德率領的主力部隊會合。接著,朱德、陳毅帶領直屬部隊從沔渡經睦村到達井岡山下的寧岡礱市(今龍市鎮),分別住在附近的幾個小村子里。4月下旬,得知朱德已到井岡山,毛澤東率領部隊從湘南的桂東、汝城返回礱市,到龍江書院去見朱德。
在井岡山會師紀念館原館長胡衛華的帶領下,我們沿著朱德、毛澤東當年見面的足跡,依次走進大門,穿過院子中間的石橋,來到龍江書院里。
“他們見面之后,經過道明堂,最終來到了天星閣舉行了一個座談會。”胡衛華指著位于書院最里面的天星閣說,就是在這個地方,朱德、毛澤東就部隊會師、主要干部的配備問題進行了座談。
經過座談,兩人決定于1928年5月4日,在龍江河旁的沙堆上,也就是今天的紅四軍建軍廣場上,舉行盛大的會師儀式,兩軍會師后,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
談起會師的意義,胡衛華有些激動。他認為,井岡山會師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干部和軍事干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加快了井岡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
燎原之火:漸漸燃遍全中國
“朱毛會師后,大大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力量,也成為其他起義部隊的榜樣。”饒道良介紹。“惟有潤之工農軍,躍上井岡旗幟新。我欲以之為榜樣,或依湖泊或山區。” 彭德懷在贈黃公略的詩中曾這樣寫道。
平江起義后,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不畏千難萬險,轉戰數千里,突破敵人的重重圍追阻截向井岡山進發,歷時近5個月,1928年12月,終于實現了井岡山的第二次會師。這次會師,進一步加強了井岡山的武裝斗爭力量,使之成為全國各根據地中人數最多、戰斗力最強的一支紅軍,人民軍隊初見雛形。
1929年12月,閩西山區天寒地凍,紅四軍黨的代表聚集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一幢宗祠內,舉行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
古田會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建軍方面的經驗教訓,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為主要成分的中國紅軍,建設成為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的根本問題。
依靠這支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各地的革命根據地得以發展壯大,“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漸漸燃遍全中國。
就是這樣,在中國共產黨為挽救革命、尋找革命新道路而進行的艱苦斗爭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共產黨人,經過創建、發展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實踐,逐步找到了一條推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
■史料鏈接
井岡山會師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一部分軍隊和湘南農軍,到井岡山地區的寧岡礱市,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勝利會師,組建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隨后改稱紅軍第四軍)。井岡山會師,大大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力量,對紅軍和革命戰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928年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在平江起義中創建的紅五軍主力800多人,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來到井岡山同紅四軍會合,實現二次會師。
(相關史料由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