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朱文碩 周帙恒
在瀏陽市張家坊鎮與江西銅鼓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山,山上樹木茂盛、飛鳥歡鳴、溪水清亮,與南方常見的山沒什么兩樣。
但它并不是一座尋常的山。90年前,這里發生了一件“鼎定乾坤”的大事——一生中唯一一次被捕的毛澤東,在這座山上成功脫險,避免了殺身之禍,隨后領導了秋收起義,繼而領導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與建設。
這里,銘刻了一段關乎毛澤東個人生死,牽系黨、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傳奇。
7月中旬,我們來到這里,去觸摸那段傳奇。
毛澤東被捕面臨處死,押解途中機智逃脫
1927年9月上旬,為直接指揮駐扎在銅鼓的瀏陽工農義勇隊發動秋收起義,毛澤東同中共瀏陽縣委書記潘心源、安源煤礦共產黨員易子義一道,從安源出發前往銅鼓。
翻山越嶺跋涉幾日后,毛澤東一行走到了瀏陽張家坊境內。在一個叫七溪坳的地方,他們被十幾個民團團丁攔下盤查。對此,毛澤東、潘心源其實早有防備,他們離開安源時就開具了“煤礦采購員”的介紹信,并喬裝成商人模樣,途中遇有盤查,均稱前往銅鼓、萬載等地采購物資,一路都算順利。但在七溪坳,團丁死活不肯放行,非要將他們押到張家坊團防局去不可。
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次被捕。在被押往張家坊團防局的途中,毛澤東機智逃脫。對此,毛澤東1936年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采訪時有詳細描述:“那些民團奉命把我押到民團總部去處死。我從一個同志那里借了幾十塊錢,打算賄賂押送的人釋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雇傭兵,槍斃我對他們并沒有特別的好處,他們同意釋放我,可是負責的隊長卻不允許。因此我決定設法逃跑。但是,直到離民團總部大約不到200米的地方,我才找到機會。我一下子掙脫出來,往田野里跑。我跑到一個高地,下面是一個水塘,周圍長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日落。士兵們在追蹤我,還強迫一些農民幫助他們搜尋。有好多次他們走得很近,有一兩次我幾乎可以用手接觸到他們。盡管有五六次我已經放棄任何希望,認為自己一定會再次被抓住,可是不知怎么地我沒有被他們發現。最后,天近黃昏了,他們放棄了搜尋。”
毛澤東脫險之后,潘心源在被押往瀏陽縣團防總局的途中也機智地甩掉了團丁。易子義被押到瀏陽縣城關進了監獄,后在工農革命軍攻占瀏陽縣城時獲救。
如今,毛澤東脫險之處已被建成革命紀念地,記者采訪時,一些游人正冒著酷暑來此參觀。“每年都有不少游客來這里,他們通過看實地、聽講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經歷了怎樣的艱苦曲折、生死考驗才創建了新中國。”紀念地工作人員說。
打出工農革命軍軍旗舉行起義
1927年9月10日,脫險后的毛澤東風塵仆仆趕到了銅鼓縣城。此時,駐扎在這里的瀏陽工農義勇隊已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
當天,毛澤東以前敵委員會書記的身份,在縣城蕭家祠主持召開第三團排以上干部會議。他向大家傳達了黨的“八七”會議精神、中共湖南省委秋收暴動計劃及安源張家灣會議確定的軍事部署,號召大家拿起槍桿子,立即舉行武裝起義。
“那天正好是中秋節,會議結束后,毛澤東和第三團全體干部聚了餐。革命的暴風驟雨即將來臨,大家都很興奮,有些人還喝了酒。”走在蕭家祠綠草如茵的院落里,銅鼓縣史志辦主任王現國告訴記者。
1927年9月11日,第三團打出工農革命軍軍旗,舉行起義。
當天凌晨,銅鼓縣城東隅雙江口大沙洲上,軍旗獵獵,梭鏢如林,第三團全體將士在此集合。毛澤東檢閱部隊后,一聲令下,將士們浩浩蕩蕩出發,向瀏陽方向挺進,先后攻取了瀏陽的白沙鎮和東門鎮,由此踏上武裝斗爭的漫漫征程。
當年攜手鬧革命,如今合作謀發展
“在支援秋收起義、開辟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等斗爭中,全縣被殺害的群眾有七八萬人,為革命犧牲的烈士有1.8萬(占全省烈士的7%)……”這是一段關于銅鼓革命歷史的記載。
透過這段悲壯的文字,我們看到了一幅熱血場景:在銅鼓爆發的那場起義中,毛澤東和瀏陽工農義勇隊得到了當地群眾的舍命支持;瀏陽與銅鼓兩地人民攜手抱團鬧革命,使得起義的槍聲順利打響。
戰火湮滅,歲月變遷。
在當今新的歷史時期,瀏陽與銅鼓賡續“攜手鬧革命”的傳統,拉開了“合作謀發展”的大幕。
近幾年,銅鼓著力實施“調頭向西,對接瀏陽,主動融入長株潭經濟圈”的發展戰略,而瀏陽也欣然伸出橄欖枝,積極推動包括銅鼓在內的湘贛邊界區域合作,雙方在產業協作、交通互連、安全聯管、生態同治等領域取得不少實質性成果。
兩地人民的互通互融也很活躍,銅鼓人在瀏陽做生意、工作、買房、安家的越來越多,瀏陽人在銅鼓投資、辦廠、開店、旅游的也與日俱增。
周其亮,是兩地“合作謀發展”的參與者。這位瀏陽人已經投資4億多元,在銅鼓一個叫湯里的地方建起了森林溫泉度假區,今年9月將正式營業。他說:“瀏陽和銅鼓都是革命老區,歷史上一直有很親密的關系。現在兩邊的交通很便捷,政府又在大力推動合作,兩地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越來越明顯。”
■史料鏈接
排埠休整
1927年9月14日,毛澤東率領的第三團在先后攻取瀏陽的白沙鎮和東門鎮后,遇到強敵圍攻。毛澤東考慮到硬拼不利,命令部隊轉移。9月15日,部隊回到銅鼓的排埠,進行短暫休整。在這里,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作了深入思考,認為中國共產黨以當時力量去奪取中心城市的做法不符合實際,只有先向農村進軍,采取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才是中國革命的唯一出路。9月17日,毛澤東率第三團離開排埠,向瀏陽孫家塅轉移。
(史料由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