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舉行元帥授銜典禮,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與他們同一批授銜的,還有10名大將、55名上將、175名中將和800余名少將。54年后的今天,回顧那段特殊的歷史,我們發現,這個名單的出爐,既非純粹的論資排輩,也非簡單的論功行賞,而是綜合平衡的結果。
元帥享政治局委員待遇
哪些人可當元帥?哪些人能做將軍?面對數以萬計曾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這次的“論功行賞”是否公平、公正、公開,不僅觸及到他們的個人利益,還關系到大部隊的穩定。因此,最初確定的諸多評銜標準中特別增加了一條:要適當照顧到各方面軍干部的相對平衡。
按當時中央的有關規定:元帥是行政三級,享受政治局委員待遇;大將是行政四級,享受副總理待遇,自大將以上可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上將是行政五級,享受國務院秘書長待遇;中將是行政六級,享受部長待遇,自中將以上都是高級將領,可配備警衛、秘書和保健醫生、廚師、勤務員;少將行政七級,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
林彪戰績第一獲封帥
時任解放軍總干部部第一副部長的宋任窮在幾十年后回憶說,平衡因素起了相當的作用:
朱德、彭德懷,因為戰功卓著,排在了十大元帥的前兩位;林彪是第四野戰軍的代表,十大元帥中他的戰績和指揮能力都堪稱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劉伯承是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賀龍,借助南昌起義總指揮和紅二方面軍總指揮的資歷成為元帥;陳毅代表著南方三年游擊戰、新四軍、第三野戰軍三個方面的力量;羅榮桓是政工元帥,代表著政工在軍中的地位,這是中國軍隊特有的中國特色;徐向前借助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身份成為元帥;聶榮臻是華北野戰軍的代表;葉劍英一直是“中共軍方在政壇上的代表”。
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堅持不參評
1955年9月初,天津的一家軍工廠趕制了一套大元帥制服。這套制服本是給毛澤東量身定制的,但他卻一天也沒有穿過。在得知自己被評定為“大元帥”的消息后,他找到彭德懷和羅榮桓:“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評軍銜為好。”
毛澤東表態后,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人也紛紛表示,不參加評定軍銜。那時候,劉少奇、周恩來已經主持黨務、政務工作,他們拒絕元帥軍銜尚可理解,在軍中掛名的鄧小平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拒絕的理由,然而,在他的堅持下,他成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的12位中央軍委委員中,除毛澤東之外,另一個沒有元帥軍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