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80年前的漫漫長征路,紅軍戰士們遠離故鄉,在戰火與饑餓中度過了那些不同尋常的中秋節。
■本報記者 陳俊珺 綜合整理
1934年
八月十四過中秋,
過完中秋迎血戰
“松毛嶺上紅旗飄,紅軍戰士逞英豪。嶺下人民齊支持,軍民合作陣地牢。”在福建長汀“紅軍長征第一村”中復村附近的松毛嶺,很多客家人都會唱這首山歌。
山歌里唱的,正是當年松毛嶺血戰的情景,從1934年9月23日到30日,七天七夜,紅軍誓死抗敵,慘烈異常。
松毛嶺是長汀南部的一座大山,也是當年中央蘇區的東大門。這場慘烈的戰役是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博古、李德獨斷執行極左教條軍事主義,用堡壘對堡壘、陣地對陣地的戰術,提出“御敵于國門之外”軍事策略的惡果。從1934年6月開始,在松毛嶺中段要沖全線構筑工事,至8月底集結紅一、九軍團、紅獨立二十四師及地方部隊等3萬余人,紅軍毅然決然地開始了這場長征前的最后血戰。
當時,經過1934年3月第四次“圍剿”慘敗的國民黨反動派已開始組織第五次“圍剿”中央蘇維埃政府的戰役,動用100萬軍隊、200多架飛機,妄圖一舉消滅紅軍和黨中央。8月中旬,他們由松毛嶺東正面永安-連城、朋口-龍巖一線,集結6個整編師、1個炮兵團、1個汽車團、1個轟炸機中隊共10余萬兵力,向松毛嶺進逼。
1934年9月23日是中秋節,國民黨軍隊決定在中秋節這天突然發起攻擊,妄圖一舉消滅紅軍。然而,國民黨的伎倆早就被蘇區政府獲悉。于是,蘇區政府將計就計,與鄉親們相約八月十四過中秋,過完中秋共同用鮮血和生命保衛蘇維埃政權。
9月23日,奉命堅守松毛嶺的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地方武裝及蘇區群眾不足兩萬人,在松毛嶺與6個師10萬之眾的國民黨軍展開了殊死搏殺。盡管當時蘇區越打越小,但蘇區百姓和紅軍將士仍然保持了極高的戰斗熱情和必勝決心。松毛嶺一帶的蘇區群眾家家無閑人、戶戶無門板,人人參戰抬傷員、作后勤、當兒童哨,將門板全部作了擔架,積極參戰,熱情空前高漲。
9月28日晚,紅九軍團奉命先行撤出戰斗,在中復村集結。9月30日,在中復村觀壽公祠前舉行萬人誓師會后,紅九軍團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如今,在中復村,人們仍保留著農歷八月十四過中秋節的習俗。
1935年
晚上月色皎潔,但部隊連吃飯都困難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秘密渡過于都河,踏上兩萬五千里的漫漫長征。
1935年9月12日,也就是這一年的中秋節,時任紅一軍團直屬隊總支書記的蕭鋒在日記中寫道:
“晨出發,經巴拉奠、岸哇、納高到阿夏鄉宿營,行程八十里。這一帶青稞麥長得較好,籌糧比較方便些。三軍團還在我們后面,要發揚友愛互助精神,籌的糧食,除一部分自己吃外,其余留給三軍團用。”
在經過了危機四伏的草地后,紅一軍團行走在甘南藏區內。這時,紅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糧食緊缺。對于廣大長期生活在南方的紅軍戰士而言,青稞其實并不容易消化,但在糧食緊缺的情況下,他們只能依靠青稞果腹。紅軍在籌糧時十分注意遵守群眾紀律,蕭鋒在同年8月31日的日記中寫道:“籌糧時,要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群眾不在時一定要打借條。”
這些要求紅軍戰士嚴守紀律的話并不只是說說而已,違紀者是要受到嚴肅處理的。蕭鋒在同年9月4日的日記中寫道:“軍團直屬隊召開軍人大會,檢查紀律。工兵連二排長孫胡才,多吃了點糧食,又丟了二十斤麥子。在此困難情況下,糧食是生命,太不應該了。為嚴明紀律,軍團首長決定從嚴處理。”
在紅九軍團供給部部長趙镕的日記中,是這樣描寫那一年的中秋的:
“今天是中秋節,晚上月色皎潔,但部隊駐扎在藏族地區吃飯都困難,更無賞月之談,似乎大家都已忘了這個傳統節日。我動員縫紉班加快工作進度,把各單位送來的羊皮,盡快做成背心,同時還發動各科、運輸隊和監護連的同志一齊動手,撕羊毛,攆毛線,加緊織成背心。”
紅九軍團在紅一、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后,改為紅三十二軍,屬于由朱德、張國燾領導的左路軍,由于張國燾拒絕北上,根據趙镕日記的記載,紅三十二軍自當年7月6日起至9月17日,一直停留在四川松崗。9月18日,當紅三十二軍離開松崗,眾人興高采烈地以為“要北上過草地和黨中央、毛主席會合”,但兩天后即接到返回松崗的命令。紅三十二軍在松崗又停留了一個月后,最終還是被迫南下。
在北上與南下的紛爭中,在糧食緊缺的窘迫中,紅軍戰士根本無法在中秋之夜有絲毫賞月的雅興。
1936年
紅軍大學中秋會餐,
鄧穎超送來月餅
1936年9月30日是中秋節。已經到達陜北的紅一軍團干部童小鵬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紅軍大學這天會餐,這個會餐吃了八九個菜,最后還有兩個梨子。今天參加這會餐真是像出嫁了的女郎回娘家過節一樣,記得從前在家里時,今天正是去接姐姐回來過節的時候。”
那晚,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為戰士們送來月餅,童小鵬和葉子龍一人分到了一個。童小鵬很興奮:“好久沒有吃過的餅子,今天吃一個覺得很有味道,她這樣的好意更值得多謝。”
對于紅二方面軍而言,那個中秋卻無法吃到月餅。紅二方面軍第六軍軍長陳伯鈞在當天的日記中也提到這天是“中秋佳節”,但這天是一個陰雨天,沒有賞月的可能,而且軍情緊急,休整的時間也要縮短。陳伯鈞的日記中寫道:
“午得王震政委電,敵朱旅步步推進。我無與長久對抗必要,總部首長決心放棄成縣,我軍大概一個星期后行動。這樣,我軍的休補時間更縮短了。”
陳伯鈞提到的“總部首長決心放棄成縣”一事,指的是三天前紅二方面軍第三十二軍與第二軍在成縣與國民黨王均部激戰之后作出的決定。
根據參與成縣戰斗的二軍四師十二團政委楊秀山回憶,戰斗發生在三天前的9月27日,十二團趕到成縣時,三十二軍與敵人已交上了火。十二團奉命打埋伏,開始時戰斗打得還算順手,敵人在十二團和十八團的夾擊下,被趕回了河西岸。但當十二團返回時,敵人突然反撲過來,此時楊秀山不幸中彈負傷,楊秀山說:“子彈打中了我的臀部,并穿透了挎在我身上的皮包,把我皮包里的文件和兩本書打透了。”楊秀山清楚地記得:一本書是劉伯承同志翻譯的《蘇聯紅軍步兵戰斗條令》,一本是該師前師長方理銘送給他的《列寧主義概論》。
失血過多的楊秀山仍知道賀龍和關向應來看過自己,還聽到六師政委廖漢生向賀龍、關向應匯報:“這次戰斗異常激烈,打死打傷了不少敵人,我們傷亡也不小,許多同志犧牲了。”
中秋節之日,彭德懷給北進中的四方面軍發去一封電報。電報的開頭是這樣稱呼的:“朱總司令、張總政委暨四方面軍全體同志”,彭德懷在電報中匯報了一方面軍為迎接四方面軍北上做的部署,提到第二師附騎兵第二團為左縱隊,七十三師為右縱隊,而主力在郭城驛替四方面軍征集糧食,騎兵向蘭州方向游擊。
就在那個中秋節后不久的10月21日,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長征取得了勝利。
(綜合自《長征日記——紅二、紅四方面軍長征紀實》(中共黨史出版社)、微信公眾號“人民前線”、《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