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沙規劃部門提出在長沙老街中建設一條縱貫城市南北的“歷史步道”。不少人把這條規劃中的歷史步道,看作是一位閑坐老街旁向人們絮絮叨叨講述老長沙歷史的白發老人。不過,當我們走進歷史,行走在這條歷史步道上,在與人流、車流摩肩接踵的穿越中,我們頓感曾經激蕩的一顆又一顆青春之心,那些屬于青春飛揚的風華正茂,那些與我們相隔百年前后的時光歲月
歷史 步道 藏掩不住毛澤東梁啟超的青春銳氣
-
1919年11月16日,青年毛澤東在周南女中校內,與新民學會會員合影。第五排左四為毛澤東,第一排左三為陶毅(陶斯詠)。
文/任大猛 圖/徐暉銘
泰安里周南女校,毛澤東與新民學會會員合了一張影
規劃中的長沙歷史步道,真正稱得上連貫暢通的部分,都在明清時期就有的老城區。從湘春路旁西園北里進入歷史步道,稍一轉折,才行數百米,眼前豁然開朗,這就是泰安里。明德中學和周南中學在很長時期,都把校門朝向這條小巷。那時的明德中學與周南女中兩兩對望,一到放學時段,青年男女學子如潮水一般涌入這條小巷。直到上世紀50年代,李覺將軍將毗鄰周南女中、朝向北正街的一大片房屋捐贈給周南中學作為校舍,此后周南中學才打開朝向北正街的校門。近年來北正街改擴黃興北路,周南中學重新把校門恢復為很久之前的朝向泰安里。當周南中學面向歷史步道打開它的大門,這座百年名校仿佛又穿越時空,回到歷史中它有過的輝煌時段。
97年前,即1919年11月16日,26歲的青年毛澤東,曾穿越歷史步道,進入泰安里。在周南女中校內,毛澤東與新民學會會員合影。在這張合影上,雄姿英發、高大英俊的毛澤東站在后排正中(第五排左四)。這張合影最前排還有6位新民學會的女性。坐在前排最中間(即第一排左三)的那位女性就是陶毅,即蕭子升在《我和毛澤東的一段曲折經歷》中提到的毛澤東愛慕過的陶斯詠。當年陶斯詠在周南女校內任教員,翻查新民學會的資料,“恰同學少年”的毛澤東與陶斯詠在思想觀點上多有相通。1921年陽歷新年第一天,長沙城內“大雪滿城”,新民學會會員在距離泰安里不太遠的潮宗街文化書社內召開新年會議。會議中,新民學會會員以起立方式表決新民學會未來之路。當時陶斯詠就與毛澤東保持同一觀點,均以起立表決贊成以“改造中國及世界”作為新民學會的共同目的。
在毛澤東領導新民學會期間,青年毛澤東與周南女中聯系十分緊密。當年,新民學會女會員共有19人,其中14人即周南畢業生或在讀的學生。知名者有向警予、蔡暢、陶毅(陶斯詠 )、任培道、勞君展、魏璧、周敦祥、熊季光、熊叔彬、吳家瑛、賀延祜等。毛澤東與周南女中創辦人朱劍凡亦為好友。朱劍凡為毛澤東老師楊昌濟留日時的同學,受楊昌濟影響極為欣賞毛澤東,1919年底,毛澤東與朱劍凡又同為前往北京的“湖南驅張請愿團”代表。1920年夏,從北京回到長沙的毛澤東,暫時無業,曾短暫住在周南中學內的朱劍凡家中。
走入長沙歷史步道,在尋常泰安里的巷陌中,可以感受到“革命、青春與浪漫”的氣息,昔日一批又一批新民學會的會員,就從泰安里走出去,走出長沙,走向世界,尋找“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道路。
三貴街時務學堂,少年狂生楊度與梁啟超展開大辯論
循泰安里,沿歷史步道南行,過壽星街,從潮宗街轉連升街,就是三貴街。三貴街27號的天倪廬內泐碑保存有梁啟超題寫的“時務學堂故址”幾個大字。
時務學堂大門原本朝向小東街(今中山西路)而開,但時務學堂舊址不幸毀于1938年文夕大火。三貴街天倪廬中這處梁啟超的題字,標明了時務學堂在長沙歷史步道中的歷史坐標,彌足珍貴。
時務學堂,本為陳寶箴、熊希齡、梁啟超等一群時代精英創立的新學堂。當年擔任時務學堂中文總教習的梁啟超才25歲,后來成為民國初年國務總理的鳳凰熊希齡,其時被委任為時務學堂提調(即校長)也才27歲。至于蔡鍔和楊樹達等40名學生,按規定必須為13至20歲之間的少年人才能報考這所新學堂。
今天長沙博物館內保存有近現代文化名人長沙人章士釗的一封手札,記述章士釗在少年時代考錄時務學堂的一份追憶。當然,章士釗參加了時務學堂第一班的考試,卻未被錄取。時務學堂第一班考試錄取人數定額僅40人。報名之初,數天之內登記人數即逾兩千!缎轮獔蟆泛髞砀,時務學堂第一班應考報名人數達4000人。從4000人中取錄40人,可見難度之大。這4000名少年考生,在1897年的秋天曾以一種青春的姿勢行走于太平街,按要求前往太平街上的賈太傅祠作考前照相及體檢。作為老師、時年27歲的熊希齡就在太平街賈誼故居悉心照料前來參加考前準備的學子。當時省城之內的太平老街,滿城充溢青春的活力,小東街頭亦飄蕩起改良的新風。
1897年底新開辦的時務學堂,初一出現,即吸引了湖南所有知識分子的眼光,它也以其青春力量振奮人心。1898年,在湘潭過完春節、自負才學且目空一切、23歲的楊度,從湘潭乘船到長沙前往營盤街盤樂園湘綺樓向老師王闿運拜年。但楊度來到湘綺樓時,王闿運已乘船去了衡陽。獨居長沙的楊度,在長沙城內打聽目前在省城內最知名的人物是誰。楊度的湘潭同鄉、著名礦商梁煥奎告知,目前長沙城內最有名的人物是一位青年才俊,名叫梁卓如梁啟超,此人為康有為弟子,正主講時務學堂。楊度聞訊,馬上跑到小東街時務學堂,找到只比自己大兩歲的梁啟超,并與之就《春秋》《孟子》等學術問題展開辯論。事后,楊度在日記中記載:兩人“論辯甚多,詞氣壯麗。卓如(即梁啟超)初猶肆辯,后乃遁詞。然而其人年少才美,乃以《春秋》騙錢,可惜可惜”。楊度自認為在時務學堂的辯論爭贏了梁啟超。不過,歷史的發展卻是楊度后來連老師王闿運的話也聽不進,一心只想追隨曾為時務學堂總教習梁啟超等年輕人的步伐,離開湖南,離開舊學,前往日本留學去。
今天的時務學堂故址,雖僅剩一方小小庭院,時務學堂所有舊跡,也只有梁啟超留下的一方小小碑石,但時務學堂的名號,卻與毛澤東與周南中學的故事一樣,讓長沙歷史步道承載起沉甸甸的歷史厚度,并且讓長沙這座城市的歷史熠熠發光。那些發生在歷史步道上的青春故事,那些從梁啟超、楊度,到毛澤東、蔡和森等追尋少年中國的夢想的近現代人物的故事,人們走過步道知曉了感受到,都忍不住會愛上長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