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電波 永不黯淡的英雄
《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瀏陽人李白遭受殘酷刑訊“堅不吐實”
長沙晚報記者 李廣軍 顏開云
“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1958年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里,共產黨員李俠的這句遺言,曾感動無數觀眾。
李俠的原型就是中共上海地下電臺發報員、瀏陽人李白。因為《永不消逝的電波》,李白成為一位家喻戶曉的中國式紅色英雄。近日,記者來到瀏陽市張坊鎮白石村探訪英雄故里,聆聽這位地下工作者的故事,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忠誠與信仰的真正含義。
“電臺重于生命”是他的座右銘
1910年5月,李白出生于白石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3歲入染坊當學徒。1925年,農民運動風起云涌,15歲的李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后秘密領導農民協會的工作。1930年秋,李白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隨部隊轉戰于贛南、閩西。
1931年初,紅一方面軍利用反“圍剿”時繳獲的國民黨軍電臺建立了無線電學習班,李白被挑去參加學習。從此,他和無線電通信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訓練班畢業后,李白被調到紅五軍團十三軍無線電隊擔任政委。在之后的紅軍長征中,李白向全體無線電隊員發出了“電臺重于生命”的號召,也將這句話當作自己矢志不移的座右銘。
全國抗戰爆發后,黨中央決定派李白到南京、上海等地建立秘密電臺。1938年春,秘密電臺籌建完成,他冒著極大危險擔負起上海黨組織與黨中央的秘密電臺聯絡工作,架起上海和延安的“空中橋梁”。
李白剛到上海時是單身漢,租房子容易引起懷疑,黨組織便調綢廠女工出身的裘慧英與他扮作假夫妻,雙方在工作中逐漸產生了愛情。經黨組織批準,他們成為真正的夫妻。
1941年12月,日軍占領了上海的西方租界區,加緊了對秘密電臺的偵測搜捕。翌年9月,李白同妻子一同被捕。后經組織營救,他們被敵特認定是私人電臺而獲保釋。1944年秋,黨組織安排他打入國民黨國際問題研究所做報務員,利用國民黨的電臺為黨工作。
1946年,李白回到上海,在地下黨的秘密電臺繼續負責發報。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與黨中央電臺通報過程中,被叛徒和國民黨特務機關偵測出電臺位置而被捕。在被捕后的4個多月里,他遭受了殘酷的刑訊逼供,但敵人始終無法從他口中得到任何信息。蔣介石親自對李白案下達“堅不吐實,處以極刑”的命令。1949年5月7日,李白遭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犧牲時39歲,離上海解放的日子不到20天。
烈士故居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58年,以李白同志為原型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繼承革命烈士遺志。2009年9月14日,李白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烈士故里地處瀏陽市東部、大圍山南側,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如今,白石村面積28.6平方公里,轄25個村民小組2100多人口。
“2010年在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按原貌恢復了李白烈士故居。”白石村黨支部書記李恒珍告訴記者,包括李白在內,該村共有65名革命烈士,“2015年李白烈士之子李恒勝先生因病去世,我代表村里到上海進行了慰問。”
記者看到,李白烈士故居坐西南向東北,土木結構,小清瓦屋面,四合院形式。李恒珍介紹,故居共有大小房間16間,建筑面積800多平方米,辟有李白烈士的生平事跡陳列展覽室,如今已被授予“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記者參觀李白烈士故居時,正趕上一批學生在聆聽烈士的革命故事,孩子們看得仔細、聽得入神,不時記錄相關內容。烈士雖已遠去,但李白為革命獻身的精神就如同電波般穿越時空,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