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而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后世繼君來。”這是1931年9月在紅三軍軍長黃公略的追悼大會上,毛澤東撰寫的一副挽聯,高度評價了他光輝的一生。
黃公略原名漢魂,字家杞,1898年1月24日出生于湘鄉縣(今湘鄉市)。1927年,黃公略參加廣州起義,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7月22日,與彭德懷一起組織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平江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任軍委委員兼第四團黨代表。
1930年1月,中共贛西南特委決定成立紅六軍,黃公略任軍長。這是一支由地方武裝組建起來的部隊,成分復雜,地方觀念強,游擊習氣濃。他為建設好這支部隊,既抓軍事,又抓政治,傾注了全部心血,部隊在戰斗中成長、壯大,成為具有很強戰斗力的贛西南紅軍主力。到1930年秋,贛西南紅色區域擴大到34個縣,人口達400多萬。毛澤東的著名詩句“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就是贊揚他領導紅六軍在贛西南開創的大好形勢和所作的貢獻。
1930年6月,紅六軍改編為紅三軍,黃公略任軍長,并與紅四軍、紅十二軍合編為紅一軍團。從此,黃公略率領紅三軍在毛澤東、朱德直接指揮下戰斗,屢建奇功,成為毛澤東、朱德手下的一員著名戰將,與毛澤東、朱德、彭德懷一起被人們并稱為“朱、毛、彭、黃”。8月20日,他率紅三軍奔襲瀏陽文家市,殲敵三個團和一個營,開創了運動戰的第一個大勝利。8月底9月初,率部參加攻打長沙,力主在猴子石殲敵,取得了紅軍第二次攻打長沙的唯一勝利。11月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戰斗開始后,他率部在龍岡設伏,全殲國民黨軍第十八師,活捉了中將師長張輝瓚,成為誘敵深入爭取大勝的典范。1931年5月,指揮紅三軍首戰富田,殲敵一個師和一個整旅,取得第二次反“圍剿”戰役的首次勝利。對紅三軍取得的勝利,毛澤東在《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一詞中贊揚說:“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從此,黃公略和他率領的紅三軍被人們譽為“飛將軍”。
蔣介石在第二次“圍剿”被粉碎后,千方百計地妄圖“策反”黃公略。他首先令人將黃公略的母親、妻子押到長沙,并在報紙上大肆宣揚“黃公略既將母親與妻子送來長沙,足見悔過情殷,投誠心切”的謊言,借以混淆視聽,進行要挾。同時,蔣介石又派黃公略的同父異母的哥哥黃梅莊攜帶銀洋1500元和蔣介石及黃漢湘給黃公略的親筆信進入蘇區,勸誘黃公略“歸正”。黃公略冒著敵人加害老母妻兒的危險,大義滅親,要求紅軍處決了其大哥,斷絕了蔣介石的幻想。
黃公略明察秋毫,非常注意維護紅軍內部的團結。第一次反“圍剿”時,由于“左”傾冒險主義的影響,江西省行動委員會中的少數人反對毛澤東“誘敵深入”的正確方針,提出了挑撥離間紅一方面軍領導人關系的錯誤口號。在大敵當前與黨和紅軍面臨分裂的時刻,他同朱德、彭德懷旗幟鮮明地維護了以毛澤東為首的總前委的領導和紅一方面軍的團結。1930年12月,在蘇區內部有肇事者偽造信件,說毛澤東要加害朱德、彭德懷、黃公略,他一眼識破詭計,采取一系列措施,維護了朱毛彭黃的團結,防止了一場紅軍核心領導人分裂的危機。
1931年9月15日,第三次反“圍剿”結束后,黃公略率部轉移途經江西吉安東固時,遭敵機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3歲。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黨組織充分肯定了他的歷史功績和優秀品質,1994年中央軍委確定他為36位軍事家之一。
(執筆:省委黨史研究室 朱柏林 湖南日報記者 孫敏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