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何順
2月7日,祁陽縣潘市鎮陶鑄故居前的石洞源水庫波光粼粼,陣陣松風里,游人們仿佛聽到《松樹的風格》的朗誦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017年,祁陽縣以陶鑄同志誕辰110周年為契機,著力把潘市鎮打造成為“陶鑄故里·古韻小鎮”的紅色旅游小鎮。該縣啟動陶鑄故居旅游公路提質改造、紅軍學校建設、陶鑄故居維修改造等項目,綜合規劃和建設沿線的李家大院等景點。同時,開展“控違拆違、清掃清障”整治,夯實旅游發展基礎。
記者沿著旅游公路一路采訪,只見該鎮李家大院、八角嶺風景區、柏家古民居等景點同樣游人如織。潘市鎮街道干凈整潔,商鋪和民居統一改造成灰墻白瓦、飛檐翹角造型的徽派建筑,賓館、旅游購物區等一應俱全。宜居宜游的小鎮初具雛形。
潘市鎮居民周鵬告訴記者,一年多以前,鎮上到處是亂搭亂建的違章建筑,廁所建在路旁,生活污水直排到街面上;道路還窄,最寬處不過9米。他直言不諱地說:“當時,我搭建了一處違章屋棚作倉庫,成了拆違‘釘子戶’。為此,鎮干部沒少來我家做思想工作。”
后來,周鵬不但主動拆除了違章搭建的屋棚,還成為鎮區提質改造的義務宣傳員,拆違改造工作順利推進。潘市鎮黨委宣傳統戰委員陳龍對記者說:“全鎮共拆除違章建筑682處、面積3萬多平方米,道路‘白改黑’8200米,路面拓寬到12至15米,立面改造房屋600多戶,新建小游園6個、高標準旅游公廁6個。沒有因此發生一起矛盾糾紛和上訪事件。”
旅游公路提質改造和陶鑄故居生態停車場建設等項目,因為牽涉多個村莊,一開始也“扯皮”。陳龍說:“這個時候,鎮、村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發揮,大家主動深入群眾家中不厭其煩地做工作,建設項目全部在保證建設質量的前提下提前完工。”
陶鑄故居所在地陶家灣村黨支部書記陸方成介紹,村民們還自發主動講紅色故事,義務服務游客。
在陶家灣村,村民陶昌華開辦了一家農家樂,紅色文化濃郁,成為了宣傳黨的歷史的一個陣地。陶昌華深情地說:“沒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我們現在安定的生活,就不可能脫貧致富。”這些天,陶昌華每天接待游客在15桌以上。
記者采訪得知,紅色旅游推動潘市鎮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日新月異,各村村容村貌大為改觀,還涌現出熱心公益的普通老黨員王正發、返鄉帶領村民致富的能人高亮等先進典型,并帶動全鎮古民居游、鄉村體驗游、觀光游等發展。2017年,潘市鎮被評為全省美麗鄉鎮,旅游綜合收入首次占到全鎮GDP的30%。陶鑄故居被評為省級文保單位、紅色旅游景區。該鎮柏家古民居等7個村落被評為全省歷史文化名村,其中李家大院成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傳統村落。潘市紅軍學校建成為永州市唯一一所紅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