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外無名墓碑 七十載終連故土
寧鄉籍抗日軍人丁志遠1943年犧牲后,就地葬在浙江金華,碑上名字日漸湮滅 歷史研究者施化果苦尋三年,幫他找回了姓名、家鄉和后人
-
施化果(右一)在寧鄉縣大屯營鎮尋訪丁志遠后人,右二為丁志遠之孫丁振。
-
在浙江金華的丁志遠墓地。 均為受訪者 供圖
長沙晚報記者 李廣軍
三年前,浙江金華的抗戰史研究者施化果,在當地革命老區發現一座無名烈士墓,意外打開了一段塵封70多年的記憶。他經過多方尋找,終于確認這位英烈就是寧鄉籍新四軍戰士丁志遠。
昨日,施化果在丁志遠的故鄉——寧鄉縣大屯營鎮白洋村(原河西村)尋訪他的后人,一件件塵封的往事漸漸清晰起來。施化果說,今年8月,描寫這一段歷史的紀實文學《烽火金華》就將出版發行,“我要告訴后人,我們的歷史就是這個樣子的”。
守護
徐家兩代人為抗日英烈守墓
今年清明節當天,施化果第一次來到湖南寧鄉,為了一位在自己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烙印的英雄。“很奇怪,到了這里,我感覺如此親切,似乎早已熟悉。”施化果說。
和寧鄉的結緣始于3年前。施化果是金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作為單位內刊的編輯,愛好歷史的他苦心經營著一個名為《收藏記憶》的欄目,經常為了研究新四軍在金華的抗戰史奔走于各個村落。
2014年,有人向施化果提起,在金華金東區的革命老區源東鄉有一座無名烈士墓。經過村民指引,施化果走過村口的山間小路,第一次見到無名烈士墓。“墓碑上因為日曬雨淋,已經看不到英烈的名字。”施化果告訴記者,輾轉多次,他終于找到了70歲的守墓人徐作成。
徐作成的父親徐正川是這位抗日英烈的戰友。這位抗日英烈犧牲后,每年正月初一和清明節,徐正川都會帶著徐作成前來祭掃。“當時,家里比較窮,但是父親每次給抗日英烈祭拜卻特別隆重。選一長串鞭炮,備好充足的紙錢,包括家里一般都舍不得吃的東西,擺在他的墳前。父親臨終前還叮囑我,一定要堅持下去,這是為我們國家和人民犧牲的抗日英烈。”回憶起與父親在這里的點點滴滴,徐作成感慨萬千。
有了新的線索,施化果堅信一定能找到抗日英烈的姓名。于是他開始擴大搜尋范圍,挨個走訪附近村莊里的老兵。幾個老兵年紀大,記不清抗日英烈的全名,只知道他的籍貫是湖南,姓丁。直到找到長塘徐村的老兵徐正奎,才終于得知無名烈士的姓名。
“他叫丁志遠。”徐正奎說,70年前,他與戰友親手將丁志遠抬上山埋在那里。
求助
研究者網絡發帖找到英烈親屬
當日,徐正奎給施化果講述了丁志遠的故事,施化果至今記憶猶新。
1943年7月18日,長塘徐村伏擊戰中,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金蕭支隊第八大隊與日軍交火。因為武器落后,彈藥嚴重短缺,大家只能邊打邊退。在長塘徐村與大路村的交界處陰庵山,他們遭到了日軍的猛烈攻擊。沖在最前方的丁志遠,頭部、胸部被炮彈擊中,當場犧牲。
當天夜里,趁著天黑,徐正奎與戰友們返回戰場,找到了丁志遠的遺體并抬上山埋葬。由于時間緊迫,他們在墳邊插了棵小樹苗做記號。1951年5月,徐正奎循著那棵小樹找到丁志遠的墓地。如今,昔日的小樹苗已長成枝繁葉茂的青松。
施化果決定讓英烈忠骨早日落葉歸根,但經過數月的查找仍無所得。2015年4月的某天凌晨,從夢中驚醒的施化果靈機一動——何不從輩分開始找?他凌晨起床開電腦,搜索丁氏“志”字輩,最終定位到寧鄉縣。緊接著,施化果編輯了一條“尋找寧鄉籍抗日英烈丁志遠家人”消息,發布在寧鄉網上。
半個月后,施化果接到了一個來自湖南的電話。經過多方聯系,施化果在株洲找到了丁志遠80多歲的外甥,并確認丁志遠是寧鄉縣大屯營鎮河西村人。
“他的親人終于聯系上了,我心中的石頭總算落下了。”除了聯系丁志遠的親屬,施化果還多次與金華當地民政局聯系遷移遺骨的事宜;另一方面,他還在工作之余多方收集整理丁志遠的相關資料,希望申報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尋訪
抗戰時期丁家人曾收到無字家書
接下來的日子里,施化果沿著丁志遠的戰斗足跡進行了尋訪。丁志遠,1896年7月15日出生。投身軍營后,成為一名陸軍上尉,在湖南陸軍第二軍六團團部任職。他參加過山西忻口會戰、富陽阻擊戰和蕭山阻擊戰,這些地方,施化果一一到訪,從當地健在的老兵處,了解這位寧鄉人的點滴事跡。
“在我寫作的紀實文學《烽火金華》中,丁志遠是一位重要人物,所以我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他的事跡。”施化果說,越是走近丁志遠,他到英烈的家鄉拜訪尋根的愿望就越強烈。
于是,今年4月4日,施化果來到了寧鄉縣大屯營鎮白洋村。他住在丁志遠的孫子丁振家。“我曾聽奶奶說,爺爺最后一次離開寧鄉,是哭著走的。可能當時就知道前程艱險,交代奶奶把幾個孩子撫養好。”丁志遠的孫子丁振說,此后70余年,他們只知道丁志遠犧牲在浙江,別無他訊。
在丁振家,施化果看到了丁家在1934年修的家譜,還了解到許多細節。“據說抗戰時期丁家人收到了丁志遠從前線寄回來的一封信,但奇怪的是里面只有一張白紙……我們推斷這是一封密信,也有可能是部隊寄回來告知丁志遠犧牲消息的。”
“我曾經聽說,爺爺有張照片:身著戎裝,腰佩手槍,騎著白馬,想想都覺得威武英俊。”丁振說,后來奶奶將這張照片傳到自己外孫手里。“爺爺早年曾是國民革命軍的士兵,后來才編入新四軍……為了不讓外人知道爺爺有這段歷史,信和照片在十年浩劫中都被付之一炬了。”丁振言語中不無惋惜。
在寧鄉的這幾天尋訪,讓施化果覺得收獲頗豐,不僅搜集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更重要的是,他接觸的寧鄉人都淳樸、善良,與他筆下的丁志遠頗為相似。
“中央電視臺和八一電影制片廠將在金華進行采風,丁志遠的墓地和其他的一些紅色遺址都是重點內容;而我的作品也有望被改編成劇本,搬上銀幕。”施化果說,過幾天,他將與丁振一起去浙江,申報追認丁志遠為烈士事宜,“其實大部分手續我已經為丁家人辦好了,鄉、區、市的手續都已經到位,我們會到浙江省民政廳去申報追認革命烈士,遞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