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慧的支持,促成“君”“柳”結為伴侶
柳直荀和李淑一后代來長尋根,講述《蝶戀花·答李淑一》背后故事 識字嶺開慧廣場將提質,擬建成紅色主題教育基地
-
昨日,柳直荀與李淑一的后代來到位于芙蓉區識字嶺的開慧廣場緬懷革命先烈。 長沙晚報記者 陳飛 攝
長沙晚報記者 胡媛媛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近60年前,毛澤東主席所作的《蝶戀花·答李淑一》,寄托了對夫人楊開慧和親密戰友柳直荀的無限深情和深切悼念。昨日,一群特殊的拜訪者專程來到位于芙蓉區識字嶺的開慧廣場敬獻鮮花,緬懷革命先烈,他們就是柳直荀和李淑一的后代。
“近百年前,楊開慧和李淑一不僅同窗更是好友,用現代人的話說,是不折不扣的閨蜜。”柳直荀的孫女柳小立和李淑一的姨侄女黃昕,向記者講述了《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作背后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楊開慧和李淑一同時就讀長沙福湘女中,成為無話不談的同窗好友
楊開慧支持,促成一對革命眷侶
“我們是為尋根而來。”此次,柳直荀與李淑一的后代從北京、廣州等各地趕來,齊聚長沙,用柳小立的話說,這是一次尋根之旅。今年,望城區白箬鋪鎮淑一村特別打造了“李淑一珍藏館”。探館緬懷先輩,同時收集更多《蝶戀花·答李淑一》背后的故事,是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深深鞠躬、敬獻鮮花,楊開慧烈士就義處的芙蓉區識字嶺開慧廣場,是烈士后代們此次必到之地。“百年前的楊家、李家和柳家本是世交,楊開慧和李淑一又同時就讀長沙福湘女中,成為同窗好友。”黃昕說,對她來說,李淑一既是慈祥姨母更是一位言傳身教的嚴師,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都是大姨親口所述,有些則是自己親歷,這些都給黃昕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淑一與柳直荀相知相愛,還多虧了楊開慧的支持。”黃昕笑著說。楊開慧思想進步,學習努力,為人豁達樂觀,常向李淑一宣傳婦女解放、婚姻自主的道理,對其影響甚大。那時柳直荀邊讀書邊開展愛國運動,經常寄宣傳材料給李淑一看。在其影響下,李淑一也積極參加一些進步的學生運動,兩人由此感情日篤。而與李淑一無話不談的楊開慧,對好友這份感情也給予極大的鼓勵和支持。1924年,柳、李二人結為伉儷。
1957年,毛澤東看了李淑一所作的《菩薩蠻·驚夢》后,同年5月揮筆寫下《蝶戀花·答李淑一》
誦讀毛主席回信,師生淚灑課堂
“大姨和姨父在一起只有20個月就分開了,姨父義無反顧投入革命洪流之中,再沒回來。”黃昕回憶,1957年,李淑一將一首20余年前聽說丈夫犧牲時所作的《菩薩蠻·驚夢》,寄給毛澤東主席請他指正。正是這首詞,令毛澤東“大作讀畢,感慨系之”,于同年5月揮筆寫下《蝶戀花·答李淑一》。
“那是5月的一天,大姨走進所任教的長沙市第二女中初三教室,聲音有些發顫地對學生們說:‘毛主席給我回信了!’霎時間,學生們都愣住了。”黃昕當時正就讀該校初三,雖不在李淑一任教的班,但不止一次聽同學們講起當時場景,“大姨從大信封中抽出一個小信封,左下方正是‘毛澤東’三個遒勁大字。大姨深情誦讀了信中所附的《蝶戀花·游仙》(后改為《蝶戀花·答李淑一》),讀著讀著眼淚慢慢從眼角沁出,滿堂幾十個小姑娘也因為受到老師的感染而整整哭了一節課。”
在寫下這首著名詞作的同時,毛澤東還特地委托李淑一在暑假或寒假到板倉代他看一看開慧墓。“那次大姨曾帶我同行。”黃昕至今記得,那是1957年7月10日,在楊開慧墓前,李淑一獻上鮮花和香果,更含淚告知:“近接毛主席來信,念君思君,作詞悼君,囑我暑假有暇,代他親來板倉,奠掃君墓,獲此良機,遂償夙愿……”
楊開慧英勇就義后,李淑一曾多次去看望楊開慧的母親。1959年6月,毛澤東在長沙蓉園親切接見了李淑一,并和她合影留念
“她就是李淑一,開慧的好朋友”
“楊開慧英勇就義后,大姨曾多次去看望烈士的母親,并深情地對楊老夫人說:‘開慧犧牲了,我就是您的女兒’。”黃昕回憶道。
而后來,無論在工作學習上,還是在生活、教育子女上,毛主席對李淑一以及李家人也始終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
1959年6月,毛澤東在長沙蓉園親切接見了李淑一,并和她合影留念。在蓉園的時候,毛澤東把李淑一介紹給在座的客人說:“她就是李淑一,開慧的好朋友。”兩年后,為紀念毛主席蓉園接見,李淑一寫了一首七言律詩。如今,黃昕還能背誦出這首律詩:
按照初步規劃,將以大型浮雕的方式,彰顯“吳剛捧出桂花酒”“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等詞句中呈現的意境;設立八塊漢白玉石碑,記錄展示楊開慧烈士的生平和故事
開慧廣場提質,將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要將先烈們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懷,作為后輩們努力奮進的精神指引。”昨日,記者從芙蓉區文藝路街道了解到,目前,該街道正對位于芙蓉中路與人民中路交會處東北角、占地近千平方米的開慧廣場進行全面提質,豐富內涵使之成為紅色主題教育基地。
按照初步規劃,在廣場內現有的《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作墻兩側,將以大型浮雕的方式,彰顯“吳剛捧出桂花酒”“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等詞句中呈現的意境。同時,以楊開慧雕塑為中心,環繞設立八塊漢白玉石碑,記錄展示楊開慧烈士的生平和故事,漢白玉石碑更將排列呈現為芙蓉花狀,與毛澤東所作的“芙蓉國里盡朝暉”的詩句相呼應。
此外,廣場綠化也將寄情于景。除打造常青藤綠廊外,廣場內還將遍種楊樹柳樹,同時栽植杜鵑、松柏、紅楓、臘梅等花木,不僅讓一年四季有景可賞,更營造一種剛毅挺拔、堅貞不渝的精神情懷。
相關鏈接
《蝶戀花·答李淑一》
毛澤東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詞中的“君”和“柳”
《蝶戀花·答李淑一》中的“君”即李淑一,“柳”則指其丈夫柳直荀烈士。
1924年,李淑一與柳直荀結婚。婚后,柳直荀一邊辦協均中學,一邊參與和領導學生運動及農民運動,歷任湖南各界救國十人團聯合會總干事、湖南省農民協會秘書長。1927年,柳直荀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1928年任中央軍委特派員;1929年冬任中共長江局秘書長兼湖北省委書記;1930年夏到湖北洪湖革命根據地,先后擔任紅六軍政治委員、中共鄂西北特委書記、湘鄂西省蘇維埃財政部長等職;1932年9月在洪湖蒙難。
在柳直荀的影響下,李淑一接受了革命思想,積極支持和協助丈夫工作,曾掩護郭亮、夏曦、李維漢等同志從事革命活動。1928年冬,柳直荀從上海寄來他30歲生日的照片,照片背面寫了兩句唐詩:“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1929年5月,他又從天津來信,打算接李淑一和兒女赴津。不幸此信被國民黨當局查獲(同時還查出寫有唐詩的照片),李淑一因此被捕入獄,后經柳、李兩家父輩多方奔走營救,才得以交保出獄。
李淑一畢生從事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1997年6月,李淑一在北京去世,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