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足球联赛|nba历年总冠军|波尔图vs沙维什|女篮直播中央5台现场直播|欧洲国家联赛时间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毛澤東故居 劉少奇故居 彭德懷故居 賀龍故居 楊開慧故居 雷鋒紀念館
中國紅色報道
湖南紅色報道
中國紅色視頻
中國紅色景區資訊
中國旅游新聞
我要投稿
中俄紅色旅游:重走1917青年毛澤東游學線路
2016-11-11 10:00:38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湖南紅色旅游網 【 】 瀏覽:87次 評論:0

2016年中俄紅色旅游交流系列活動暨中國(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即將開幕(11月13日到17日),活動舉辦地——東道主寧鄉縣旅游局8日組織多家媒體記者,重走“1917青年毛澤東游學線路”,從夏鐸鋪石倫關到沙田、再到溈山密印寺,驅車數百里,冒雨體驗了青年毛澤東游學線路。

夏鐸鋪石倫關:喝一口水,獲贈一把傘

石侖關,位于寧鄉縣夏鐸鋪鎮天馬新村的天馬山山麓,距金洲大道不到10分鐘車程,緊領319國道。天馬山因有兩山高聳入云,好似兩只昂首的馬頭,意欲騰空而去而得名,素有“天馬翔空”之稱,為寧鄉十景之一。

1917年,24歲的毛澤東與學友蕭子升,不帶分文,從長沙出發,行快到了寧鄉縣夏鐸鋪的石倫關,開啟了他對湖南農村的調研之路。夏鐸鋪鎮黨委副書記譚嬌介紹說:“毛主席來石侖關的那一天天氣十分惡劣,但他喝了一口水便又堅持前行。當年李家傘鋪的李嗲嗲看到了青年毛澤東,堅持送了一把油紙傘給他,他就拿著傘走上了石侖關后的千年古驛道。”雖然毛澤東停留石侖關的時間很短暫,但在整條毛澤東求學線路游中,作為起點和門戶的石侖關,意義非常重大。

記者來到石侖關,便仿佛回到了1917年,從裝修風格到門面招牌,從人物設計到著裝服飾,整個活動場景高度還原1917年室內和街頭景色。有著木質長板凳的茶館,用屏風隔開的包間,石塊砌筑的地板,茶館里店小二在忙上忙下,時不時能聽到一聲吆喝:“客官,您需要點什么?”穿著長袍的先生們在討論著什么,穿著旗袍的淑女們正在磕著瓜子閑聊,掌柜的正坐在門口用算盤記著賬,來來往往的人們喧鬧不已。在這里,看不見現代汽車的身影,路上來來往往的是外形符合民國風的電瓶車,報童在街頭叫賣,小販掛著裝滿商品的皮箱到處售賣,在路邊等著拉客的黃包車夫,還有神秘的算命先生。所有在石侖關活動場所內的人員均著民國時期服裝,游客一進入,仿佛時空穿越般真真實實進入了1917年那個極具特色的年代。“石侖關舊報、銅版、糧票,手持這些東西,游客能夠感覺到自己是真真實實生活在1917年,所見所聞所用之物都是體現了民國特色。”譚嬌說道。

石侖關的“2016恰同學少年”旅游活動將在11月14日正式啟動。此次活動將以尚義堂為核心,向周邊地區發散設游戲活動點和自由活動休閑區。游客能以闖關的形式參與游戲,獲取獎品,并在休閑區垂釣、旱地劃船,體驗趣味活動。

云山書院:在這點燃星星之火

云山書院系陜西巡撫劉典(寧鄉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倡建。書院坐落在寧鄉縣城西45公里的水云山下,三面環山,佳木蔥籠,綠野擴展,溈水流逕,步云橋橫跨其上。其“山水之勝,無殊岳麓,齋舍之制,全效城南”,可謂是風水寶地。創辦之后因受維新變法的影響,教學內容摻雜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因而云山書院一度成為寧鄉新文化運動的中心。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通過同學何叔衡(“云山四髯”之一),對云山書院的歷史與故事有所了解。云山書院院長周志剛介紹說:“1917年暑假,毛澤東懷著朝圣的心情來到了云山書院,與‘云山四髯’其三姜夢周、謝覺哉、王凌波徹夜長談新文化運動與中國革命,影響了姜、謝等人,點燃了云山書院的星星之火。”此后,云山書院為黃埔軍校輸送了52名學生,這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其中7人為了中國革命事業而獻身,新中國開國上將甘泗淇將軍便是云山書院的杰出代表。

如今,云山書院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遠離了革命和戰爭的書院看起來無比寧靜、祥和,但卻又任保留著“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湘軍文化精神。4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在這個翻修過的古樸書院中學習、生活,或是在風雨長廊下嬉戲打鬧,或是在百年古樹旁閱讀成長。周志剛說:“云山書院可謂是教育界的殿堂,和一座沒有挖掘的寶藏,說‘東岳麓,西云山’一點也不為過。”

云山書院的學子。除署名外均為長沙晚報攝影記者賀文兵攝

兩個故居:醞釀出幾段傳奇

順著毛澤東游學的步伐繼續前行,記者來到了何叔衡故居和不遠處的謝覺哉故居。何叔衡故居坐落在寧鄉縣沙田鄉長沖村的杓子沖,屋左有馬里山,右有大樹山,后有杓子嶺,前則映襯著扶王山,在群山環抱中,故居就像花蕊一樣,動人而寧靜,槽門懸掛著胡耀邦題寫的“何叔衡同志故居”牌匾。何叔衡與毛澤東在1914年相識于第一師范,比毛大17歲的何是毛澤東的忘年交。1918年4月,何叔衡與毛澤東、蔡和森等人組織成立新民學會。1920年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并參加長沙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何叔衡同毛澤東出席中共一大,此后便一直投身于中國的革命事業,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長汀壯烈犧牲。2013年3月,故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毛澤東曾三次來到何叔衡家,與其促膝長談。”工作人員肖艷輝介紹,1917年,毛澤東偕蕭子升到寧鄉游學時,特意來到杓子沖看望何叔衡,與何在沙田鄉的惠同廊橋促膝談心,并在何家留宿三晚,故居中毛澤東與蕭子升留宿的房間至今保存完好。

毛澤東曾三次到訪的惠同廊橋始建于1835年,為3孔初料石平橋,橋長22米,橋頭的石拱門及清末舉人岳蔗提聯,橋西聯曰“天開小畫圖,雙流澗口泉聲,斷岸懸虹圍柳樹;客來好風景,一笠波心亭影,淡煙飛翠點甌。”橋東聯曰“一般春夢無痕,名利走紅塵,勸過客喝寫茶去;今日海疆多故,神行到黃石,看傳書誰上圯來。”1917年,毛澤東游學到杓子沖,亦曾在此橋歇息,對橋頭石刻對聯大加贊賞,該橋于2006年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何叔衡故居不遠處,便是“云山四髯”之一謝覺哉的故居。謝覺哉在1902年、21歲時,成為中國科舉制最末一屆秀才。謝覺哉與毛澤東相識于1920年,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1933年到中央蘇區工作,毛澤東曾在給謝覺哉的自我總結和剖析材料寫下評語“文如其人,信哉”。

謝覺哉同志故居建于1820年,坐落在沙田鄉蘭馥沖,正堂屋上方懸掛的“謝覺哉同志故居”匾額是鄧小平同志親筆題詞,故居在2013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密印景區:一座溈山萬尊佛

告別了何叔衡、謝覺哉故居,傍晚時分,記者一行翻越九折侖,來到溈山密印景區,毛澤東曾在這里住了三天兩晚。

溈山因舜帝之子“溈”到來而得名,是佛教禪宗溈仰宗發祥地,始建于唐憲宗元和年間(公元807年)的古剎密印寺便坐落于溈山之巔。密印景區建筑南北東西對稱,古寺內12988座佛像從百年前便一直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而密印寺后山之上高達99米的千手觀音金身塑像更是溈山的守護神,雄偉壯觀。

密印景區。長沙晚報通訊員肖水平供

景區講解員介紹,1917年,青年毛澤東游學寧鄉,慕名拜訪密印寺,與主持深談三天兩晚,頓悟“救國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農大眾。”此外,據毛澤東、蕭子升在密印寺結識的法一和尚解放后回憶,毛、蕭留宿的第二天,與方丈長談后已是黃昏時節。毛、蕭在法一的陪同下沿溈江散步,直到深夜才回到住處。毛澤東獨自在后坪觀月,詩興大發,因留宿房間沒有桌子,借來餐桌寫下了《歸國謠》一詞。

到了溈山,一定要喝一碗溈山擂茶。溈山平均海拔780米,晝夜溫差大,深山溝壑,云蒸霞蔚,疊翠流金,素有“千山萬山朝溈山,人在溈山不見山”之說。這里的物產豐富,土壤、水源富含硒、鋅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茶葉生長的最佳之地,其溈山毛尖早在唐代就被列為貢茶,也是清代同治年間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經過辛苦的徒步旅行,無論是來一碗溈山金針、溈山紅茶亦或是溈山的正宗擂茶,都能讓市民游客燙在舌尖,暖在心田。”湖南溈山湘茗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勝標說道。

(周斌)

】 【打印繁體】 【投稿】 【收藏】 【推薦】 【舉報】 【評論】 【關閉】 【返回頂部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
帳號: 密碼: (新用戶注冊)
驗證碼:
表情:
內容:
湖南紅色點擊榜
新聞
旅游
住宿
歷史
湖南紅色旅游新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