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足球联赛|nba历年总冠军|波尔图vs沙维什|女篮直播中央5台现场直播|欧洲国家联赛时间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毛澤東故居 劉少奇故居 彭德懷故居 賀龍故居 楊開慧故居 雷鋒紀念館
中國紅色報道
湖南紅色報道
中國紅色視頻
中國紅色景區資訊
中國旅游新聞
我要投稿
浴血雄關 精神永恒——寫在紅二、六軍團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
2016-10-20 10:32:30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湖南紅色旅游網 【 】 瀏覽:77次 評論:0
浴血雄關 精神永恒
——寫在紅二、六軍團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
 

    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解放路179號的湘鄂川黔省委、省軍區舊址。 邵穎 攝

    紅六軍團攻克新化縣城后部分干部的合影。前排右三蕭克,右四夏曦,右五王震。(資料照片)

    龍山縣茨巖塘鎮的湘鄂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雕塑。

    通訊員攝

    紅軍用過的油燈。通訊員攝

 

 

    湖南日報記者 劉文韜

    1

    有一種記憶,如同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指引我們闊步前行。

    2

    10月的寧夏將臺堡,雄偉的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在藍天下高高聳立,碑頂雕刻的3尊紅軍頭像,象征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秋日的陽光灑落其上,仿佛輕撫歷史的容顏。

    80年前的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這里會師,標志著舉世矚目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這場由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偉大遠征,在經受住懸殊的敵我力量、惡劣的自然環境、嚴峻的黨內斗爭等重重考驗后,將一次危機四伏的被動撤退,變成了一個開創革命新局面的嶄新起點;將一場“左”傾錯誤導致的突圍轉移,變成了一次向抗日前線的奮勇進軍;將一段險象環生的艱難跋涉,變成了一首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毛澤東同志曾豪邁地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

    目睹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艱苦卓絕和驚天逆轉,甚至連敵人都不得不感佩。聞知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蔣介石喟然長嘆:“六載含辛,未竟全功。”

    3

    局部的勝利,匯聚成最終的勝利;若干的篇章,撐構起宏偉的篇章。

    歷史不會忘記,勝利會師的紅軍三大主力中,有這樣一支部隊,他的艱辛路途,竟是如此的漫長:從1934年8月7日于江西湘贛根據地啟程西征,到堅守湘西北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再到突破重圍最終戰略轉移至陜甘,總計800多天的歷程,使其成為紅軍長征中歷時最久的部隊,創造了紅軍長征史上的奇跡。

    這支英勇的部隊,就是前身為紅二、六軍團的紅二方面軍。他在長征中所起的先遣探路、策應牽制、積聚力量等作用,為長征乃至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4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萬馬戰猶酣。

    時空的塵埃,抹不去血火靈肉的印記;歷史的煙云,擋不住震撼古今的吶喊。

    1934年的7月,由于“左”傾錯誤的領導指揮,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陷入了十分困難的境地,形勢異常嚴峻。

    危難關頭,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派紅六軍團西征,遠赴湖南中部開辟新的根據地,以調動“圍剿”中央蘇區的國民黨軍,減輕中央紅軍反“圍剿”的壓力,并為中央下一步戰略大轉移先遣探路。

    孤軍深入,很難想象當年紅六軍團將士接到指令時的心情,但歷史給出了答案。一支9000余人的隊伍,在任弼時、蕭克、王震3名湘籍領導人的率領下,就這么以大無畏的精神,義無反顧地踏上西征之路,由此拉開了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的序幕。

    突破敵人數道封鎖線,誓師桂東寨前圩,轉戰湘桂邊,突入黔東南,會師紅二軍團……1934年8月7日至10月24日木黃會師,近80天的西征之途,紅六軍團左沖右突,跨越敵占區5000多里,其中途經湖南22個縣、市。不僅吸引、牽制了大量國民黨中央軍和湘粵桂黔4省敵軍兵力,減輕了中央蘇區反“圍剿”的壓力,而且探明了沿途敵軍兵力部署的虛實,查明了道路、民情,傳播了紅軍的政治影響,為中央紅軍主力長征,開辟了前進的道路。

    此時,紅六軍團出發啟程時的9000余名將士,僅剩3000余人。

    就在當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初期的路線,正是沿著紅六軍團以生命和鮮血開辟的行軍路線向西前進,直到血戰湘江、敵情發生變化后,方改變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由通道轉兵貴州。

    5

    長征,是一首團結協作的凱歌。

    漫漫征途,各路紅軍部隊從革命的根本利益出發,自覺服從大局,勇于犧牲奉獻,互相配合支持,共同譜寫了勝利的篇章。

    在今天繁華的張家界市永定區(原大庸縣)解放路上,靜靜地矗立著一個古樸肅穆的老式庭院。82年前,它一度是湘鄂川黔省委、省軍區的所在地,見證了根據地和紅二、六軍團領導人運籌指揮,策應配合中央紅軍戰略大轉移。

    1934年11月,中央紅軍剛退出中央根據地,沿湘桂邊進行長征。蔣介石調集數十萬精銳部隊圍追堵截,使中央紅軍面臨巨大壓力。

    “怎么對斗爭有利,怎么能把敵人多背點過來,就怎么做。”紅二、六軍團從大局出發,憑著英勇無畏的氣概,以自身不足8000人的兵力,毅然向數倍于己的敵人發起了“湘西攻勢”。此役調動和牽制了敵人11個師又2個旅,并擊潰、殲滅敵人近20個團,部分打亂了敵人圍追堵截中央紅軍的部署,最大限度地減輕了中央紅軍的軍事壓力。

    湘鄂川黔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就像插在敵人背上的一根刺,直接威脅著“追剿”中央紅軍的敵人側后方,以及湘、鄂兩省的中心長沙和武漢,迫使敵人不得不調集重兵應付。

    從1934年12月至次年9月,紅二、六軍團和根據地軍民經過大半年的英勇作戰和艱苦斗爭,共粉碎敵人6路圍剿,殲敵2萬多人,特別是把敵軍86個團、10萬多人牢牢吸引在自己身邊,起到了策應中央紅軍穿插于云、貴、川邊的重大作用。

    任弼時曾對此高度概括:“由于我們積極的勝利的行動,不獨鉗制住了敵人6個縱隊兵力,使其不能進攻中央野戰軍,而且繼續把進攻或預備進攻中央野戰軍的一部分敵人吸引了過來,使中央野戰軍、四方面軍勝利地會合,并還有大量的進攻中央野戰軍、四方面軍及進攻中央蘇區、湘贛、湘鄂贛蘇區的敵人,正在被我們調動,或者將要調動過來。這在配合主力軍與其他蘇區,是盡了我們的力,完成了歷史任務的。”

    6

    長征,是一幅播種發芽、星火燎原的壯景。

    1935年11月,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陜北后,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圍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湘鄂川黔邊臨時省委和軍委分會決定突圍轉移,以保存和發展壯大自身的有生力量。

    跟隨紅二、六軍團出發長征的隊伍中,有一名身份特殊的成員,他就是在“圍剿”根據地時被俘的國民黨鄂軍縱隊司令兼第41師中將師長張振漢。

    1935年6月,張振漢在忠堡戰斗中受傷被俘后,在共產黨和紅軍的政策感召下,思想發生轉變,并接受賀龍等紅軍將領的挽留當上了紅軍學校戰術教員。

    長征路上,紅軍給張振漢配備了1匹騾子騎乘。過雪山時,因騾子失蹄滾下山谷,他腿骨骨折,全身多處受傷。紅軍戰士手拉手冒死將他救出,并用擔架抬著走完了雪山中最為艱難的一段路程,順利到達陜北。

    因為長征,這位國民黨軍中將更加深刻地認識了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與舊軍隊的本質區別,親眼目睹了紅軍官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心靈上經受了震撼和洗禮,自此全身心地投身革命,為民族獨立、解放作出了積極貢獻。

    是怎樣的一種吸引力,使一名“圍剿”革命的敵方高級將領,逐漸匯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新中國成立后,蕭克向張振漢的兒子進行了解答:“你的父親的世界觀的改造,是在長征的血與火的斗爭中完成的。”

    是的,在那個戰火紛飛、外敵入侵的年代,紅軍是民族的希望。他們以精神之光和生命之軀,不僅喚起了億萬工農大眾,也感化了舊社會上層人士以及敵軍陣營中有良知的人。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無論是在根據地,還是此后轉戰湘中、湘西,以及黔、滇、康、川、甘、青、陜,每到一地,紅二、六軍團都充分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嚴守紀律,秋毫無犯,幫助群眾,宣傳群眾,發動群眾,一路撒播著紅色的種子,贏得了群眾的愛戴和擁護,凝聚了革命的力量。

    在錫礦山,紅軍帶領當地群眾打土豪、斗礦霸,將沒收的大部分錢糧分發給窮苦百姓,使廣大工農認識到只有跟著紅軍打天下,才能翻身得解放。在錫礦山停留的短短4天時間里,當地就有800多名群眾加入到了紅軍隊伍。

    紅軍途經洞口李家渡時,遭遇敵機襲擊,當地12歲的少年王康元正巧趕著牛經過。一位紅軍戰士見狀奮不顧身撲到他的身上,少年安然無恙,紅軍戰士卻因傷勢過重犧牲。得知紅軍戰士舍己救人的事跡,當地群眾深受感動。雖然紅軍沒有在當地開展擴軍活動,但仍有數十名群眾自發參加了紅軍。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已改編為紅二方面軍的紅二、六軍團,1年前從桑植出發時部隊有1.7萬余人,長征途中犧牲1萬余人,但到達陜甘時仍有1萬多人,是紅軍長征部隊中擴紅最多、損失比例最小的部隊,為紅軍、為中國革命注入了有生力量。

    毛澤東同志為此贊揚:“你們一萬人,走過來還是一萬人,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跡,是一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習。”

    7

    開始于江西遂川,完成于寧夏將臺堡,里程2萬多里。同其他紅軍部隊一樣,紅二、六軍團的長征之路,是一段被鮮血浸透的征程。

    在龍山縣烈士陵園,靜靜安臥著一位犧牲的紅軍師長英靈:1935年7月28日,紅六軍團第十七師奉命急行軍趕到龍山招頭寨阻敵。師長蘇杰身先士卒,帶領200多名戰士組成敢死隊,向敵人發起猛攻。敵人很快潰敗,但蘇杰卻被敵人的一顆子彈擊中頭部,光榮犧牲,時年24歲。戰斗結束后,蕭克、王震趕到陣地,親自主持追悼會,號召全軍將士“化悲痛為力量,堅決為死難烈士報仇,將革命進行到底”。

    在通道小水的一座高山上,鑄刻著一段紅軍戰士英勇跳崖的壯烈篇章:1934年9月15日,紅六軍團在小水與敵遭遇。為掩護主力部隊突圍,某排30余名紅軍戰士迅速搶占高地,阻截包抄之敵。苦戰3個多小時,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后,大部分戰士英勇獻身,只剩下8名戰士。他們戰至彈盡糧絕,最后時刻把槍支砸爛,縱身跳下50多米高的懸崖,壯烈犧牲。

    在張家界永定區,傳頌著侯清芝一家8口參加長征、獻身革命的悲壯故事:從父親侯昌千、母親殷成福、叔父侯昌貴,到妻子劉大妹、大弟侯清平、二弟侯宗久、妹妹侯幺妹,以及侯清芝本人,全部跟隨紅二、六軍團從家鄉出發進行長征,其中年齡最小的是年僅5歲的二弟。長征路上,父親、叔父、妹妹在戰斗中壯烈犧牲,妻子不幸失散,二弟因太年幼途中被寄養在甘肅一戶老鄉家,最后只剩母親殷成福和侯清芝、侯清平兄弟倆跟隨部隊到達陜北。

    黨史專家曾計算:紅軍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三四個戰士獻出生命。其中,僅在湖南犧牲的紅二、六軍團團以上干部有名可查的就有近40名。

    可以說,長征精神,就是犧牲精神。長征途中,無論是指揮員還是士兵,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一不煥發出磅礴的生命力量,無所畏懼,披荊斬棘,筑起了一座座感天動地的豐碑。

    8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英雄主義是在于為信仰和真理而犧牲自己。 

    在紅軍的眼里,信仰就是跟著共產黨,過上好日子;信仰就是跟著共產黨,就能打勝仗;信仰就是跟著共產黨,實現民族解放。

    從“有飯吃”到“打勝仗”再到“民族解放”,這種不斷升華的革命信仰,最終化為了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內生動力,使他們在長征途中不斷演繹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使高昂的革命理想隨著舍生忘死的生動事跡,在長征路上有力傳播。

    著名作家王樹增在歷時6年完成的《長征》一書中寫道:“盡管總兵力損失將近四分之三,但是集結在一起的紅軍都是經過了艱苦卓絕的生命歷練與意志洗禮的。紅軍的敵對者永遠沒有明白的是,他們要‘剿滅’的并不是一群‘匪’,而是佇立在人間的一種信仰、一種主義、一種理想,世界歷史上迄今還沒有用殺戮手段將一種信仰、一種主義乃至一種社會理想徹底剿滅的先例。”

    9

    今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將臺堡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說,紅軍長征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跡。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不滅。在今天實現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長征精神依然是我們攻堅克難、闖關奪隘的重要動力,指引著我們走好新的長征路。

    不忘紅二、六軍團將士!不忘英烈!不忘長征!

    永恒,長征。長征,永恒!

      【鏈接】

    紅六軍團西征和紅二、六軍團長征

    經過湖南的縣市區(47個)

    郴州市:桂東、汝城、資興、北湖、蘇仙、桂陽、嘉禾;

    永州市:新田、零陵、冷水灘、雙牌、藍山、寧遠、祁陽、江華、道縣、江永;

    懷化市:沅陵、辰溪、溆浦、通道、靖州、新晃、洪江區、會同、洪江市、中方、芷江;

    張家界市:桑植、武陵源、永定、慈利;

    婁底市:新化、漣源、冷水江;

    自治州:瀘溪、龍山、永順、保靖;

    益陽市:安化;

    邵陽市:城步、綏寧、隆回、武岡、洞口、新邵;

    常德市:桃源。

】 【打印繁體】 【投稿】 【收藏】 【推薦】 【舉報】 【評論】 【關閉】 【返回頂部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
帳號: 密碼: (新用戶注冊)
驗證碼:
表情:
內容:
湖南紅色點擊榜
新聞
旅游
住宿
歷史
湖南紅色旅游新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