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8月27日,在法國的蒙達爾紀雷蒙特列街15號,“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將正式開館。這座飽經滄桑的古樸老宅將向世界打開一扇有關中國故事、湖南故事的溫暖之窗。湖南省有關負責人表示,紀念館將為湖南和法國的交流增添新的紐帶。
蒙達爾紀是巴黎南面百公里外有近千年歷史的一座小城。蒙達爾紀雷蒙特列街15號公寓曾是“中國留法第一人”李石曾故居,也是當年蔡和森、向警予、鄧小平、李維漢等革命先驅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寓所。這棟三層200多平的小樓,記錄了中國尤其是湖南籍革命青年在法國的一段崢嶸歲月。
鑒于蒙達爾紀雷蒙特列街15號公寓與湖南籍早期革命家之間的淵源,湖南省政府決定將該公寓買下,改造為“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 將其作為湖南走向世界的一扇窗口。
追尋蒙達爾紀的湖湘記憶
20世紀20年代前后,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大歷史背景下,一場轟轟烈烈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席卷中國,也讓兩個相隔萬里的地理坐標相互間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推動是勤工儉學運動的大歷史背景。彼時的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群有志青年開始探尋人生道路和國家、民族、社會的出路。湖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批進步知識青年創建了新民學會,創辦了《湘江評論》,發出了改變中國與世界的怒吼。”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張志初介紹,在此背景下,毛澤東、蔡和森等一批新民學會的青年順應潮流,組織赴法勤工儉學運動。
1918年4月,新民學會在長沙成立。1919年3月,全國第一批赴法勤工儉學的青年正式出發,其中湖南43人。新民學會中赴法勤工儉學的有蔡和森、李維漢、向警予、蔡暢等19人。
1920年2月,蔡和森住進了蒙達爾紀公學,以“蠻看”報章雜志為事,在短時間內收集了大量關于馬克思主義和各國革命運動的小冊子,選擇其中最重要、最急需的“猛看猛譯”,并與留在國內的毛澤東保持著密切的通信聯系,探討中國的革命道路。
1920年7月6日至10日,在法的新民學會會員從各地趕到蒙達爾紀,在蒙達尼公學的教室連續開了五天會,探討改造中國與世界的目標和道路,確定了新民學會的方針為“改造中國與世界”,提出了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政黨的主張,并建議命名為中國共產黨。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蒙達尼會議”。
正因為如此,蒙達爾紀這座小城,成為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萌芽地”之一,成為人們心中的紅色圣地。近年來,就有很多國人前往蒙達爾紀追尋留法先輩們的偉大足跡,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重溫和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
延續中法友好情誼
100年前,法國人民對中國旅法青年給予了熱情幫助,蒙達爾紀這座當時只有幾萬人口的小鎮,居然接納了300多名中國留學生,播下了中法友誼的種子。而今,友誼在中法兩國之間,在湖南與法國之間繼續延續。
21世紀,1991年,湖南省與中央大區簽署了友好省區關系。2011年,湖南省鳳凰縣與中央大區安格市結成友好城市,蒙達爾紀已成為中國游客赴法國尋找記憶的精選之地。2014年11月,應法國中央大區的邀請,湖南省省長杜家毫率領湖南省政府代表團赴法開展交流合作,并分別與法國中央大區、圖爾學區簽署了相關合作備忘錄。
此次訪問期間,湖南省代表參觀了蒙達爾紀的這幢小樓,再次探尋這座古宅與湖南籍早期革命家的淵源。鑒于蒙達爾紀雷蒙特列街15號公寓與湖南籍早期革命家之間的淵源,此次訪問后,湖南省政府授權華天集團購買了該公寓的永久產權,并將其改造為“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 將其作為湖南走向世界的一扇窗口。
經過兩年時間的準備,這座見證著紅色歷史的小樓將以“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的身份于8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希望由此讓湖南的紅色旅游與蒙達爾紀這座小樓“結緣”、“ 牽手”,更好地建立湖南與法國友好省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關系,共譜發展新篇章。
據介紹,開館儀式上,紀錄片《尋夢蒙達爾紀》也將首播,該片以蒙達爾紀為主要故事地,講述了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法國勤工儉學、探尋救國之路的故事,以及中法建交50多年來兩國友誼不斷深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