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歲板栗樹見證革命風云
長沙晚報訊(記者 顏開云 實習生 鄧欣宜)在瀏陽文家市,當地人招待客人必上一道叫“毛栗燉雞”的特色菜。原來,毛澤東1917年在文家市做社會調查時,在一師的同班好友陳紹休家附近種下了兩棵板栗樹,由此引出一段溫暖的紅色記憶。“現在每到秋天,樹上還能結出不少板栗呢!”昨日,在文家市鐵爐沖,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的工作人員指著已近百歲“高齡”卻依然青翠的板栗樹說。 在同學家附近山頭栽下板栗樹 鐵爐沖距文家市集鎮約10公里,山沖小而幽閉,環境隱蔽秀麗。登上山頭,記者見到了這兩棵來歷不小的板栗樹,一棵約有10多米高,蒼翠挺拔;而另一棵據說在遭受雷劈截斷后又重發新枝,如今也已枝繁葉茂。陽光灑過樹梢,落下斑駁光影,微風吹來,枝葉簌簌作響,仿佛在娓娓訴說那段崢嶸歲月。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宣傳科科長甘武介紹說,1917年冬天,當時就讀于湖南一師的毛澤東同瀏陽同學陳章甫、張輝舟一行來到文家市鐵爐沖,住進同班好友陳紹休家里,開始了為期20多天的農村社會調查。毛澤東深入考察當地,向貧苦大眾積極宣揚進步思想。當毛澤東即將作別陳家時,他向陳紹休提議栽樹留念,隨后便將兩株板栗樹樹苗栽種在陳家老屋附近的鐵爐沖山頭上。 板栗果實曾送到北京和延安 1920年,陳紹休與兄弟陳紹常在毛澤東等人的組織下赴法國勤工儉學,不料次年因病去世。其弟陳紹常1926年學成回國,曾任湘鄂贛邊區政府駐軍二軍分區兵工廠特派員等職,1933年不幸被左傾分子槍殺。不過,由鐵爐沖板栗引出的溫馨故事卻一直在延續。 “解放后,陳家后人和文家市政府多次選摘板栗寄給毛主席品嘗。”甘武拿出相關史料文件告訴記者,頭兩次毛澤東都收下了,并指示中辦回信致謝。但在第三年,寄去的板栗被悉數退回,原來是主席接受鐵爐沖人的一片心意,卻不愿讓他們大老遠寄板栗。甘武說,在1968年中辦的一封信中,有這樣的內容:“遵照毛主席和中央要求‘勤儉建國,厲行節約,不向中央送禮’的指導精神,請你們以后不要再向中央送禮物了。” 另據了解,1960年代,鐵爐沖的村民們還曾將板栗果種送到延安,當時的《陜西日報》專門報道了此事。 板栗樹生發成林留住紅色記憶 雖然不再寄板栗,但為了紀念毛澤東,村民們把板栗樹的種子撒播在兩棵母株的四周。記者看到,現在整座山坡上遍布著數十棵板栗樹,形成了一片郁郁蔥蔥的板栗林。據了解,早在1967年,這兩棵板栗樹被就瀏陽列為革命文物樹,并掛上保護牌。2007年7月,它們上榜湖南省第三批古樹名木保護名錄。 在這座湘贛邊界的小鎮文家市,毛澤東栽下了兩棵板栗樹,也播下了最早的革命種子。10年之后的1927年9月,當毛澤東指揮秋收起義各路部隊在文家市會師時,這里注定成為中國革命的戰略轉折點。 挺拔青翠的板栗樹,留下的是永不消褪的紅色記憶。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負責人表示,為重溫紅色經典,傳承革命精神,該館為廣大黨員干部打造了重溫入黨誓詞、紀念館參觀學習、模擬勝利會師場景等學習教育活動。 |
Tags:99歲板栗樹見證革命風云
責任編輯:湖南紅色旅游網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