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湘潭市委、市政府“旅游強市”發展戰略的提出,湘潭旅游產業按照“舉紅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態路”的發展思路和“政府主導、民間發展、市場運作”的發展模式,以大融合帶動了大發展。
近5年里,湘潭完成旅游項目建設投資約220億元,共接待境內外游客 1.14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00億元;并連續捧得“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紅色旅游國際合作創建區”、“全國智慧旅游試點城市”三塊金字招牌,成功打造了一個國家級5A景區和5個4A級景區。
“紅”配“綠”,看不足
“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在墻縫中隱藏了半個世紀的之后,工人們在修繕楊開慧故居時,意外發現了一摞手稿……
在韶山《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大型實景演出現場,觀眾被這樣的紅色故事感動得抹淚。國慶假期,平均每天的上座率超過了80%。到10月7日,這臺公司化運作的紅色實景劇上演了392場,觀看人次超過50萬。因為這臺演出,游客在韶山停留的時間至少延長了8個小時,過夜游客增加了10%。
數據顯示,從2011年以來,韶山游客人數年均增長率接近20%。“韶山作為紅色旅游的‘第一品牌’,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弘揚紅色文化。”韶山市委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市立足資源優勢,深挖紅色文化內涵,著力打造核心吸引物。
目前,投資5億元的韶山市大坪鄉棠佳閣文化旅游景區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準備,項目計劃恢復毛澤東外婆家及私塾周邊景觀;韶山天鵝山生態旅游區、航天館、月巖館三個項目的整合也在進行整體招商。一系列紅色旅游項目的上馬,將進一步豐富韶山紅色旅游的概念和內涵,提升韶山旅游品牌,積聚韶山的人氣。銀田、大坪、如意、楊林環核心景區已經初步形成美麗鄉村旅游帶,為韶山旅游發展打開了空間,助推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湘潭旅游最大的特色是紅色旅游,但是,我們不能僅僅依靠紅色旅游一條腿走路。”市旅游外事僑務局負責人介紹,為解決湘潭旅游大而不強的問題,湘潭市加速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紅色旅游與自然生態游、文化藝術游、城市風光游、鄉村休閑游等旅游業態融合發展,初步形成了以紅色經典游為龍頭,眾星拱月、全域帶動的格局。
水府大道修好后,去水府旅游區露營自駕游的游客增長了30%。而這個“黃金周”里,以“綠色旅游”為標志的盤龍大觀園,7個已開放的特色景觀園里游客摩肩接踵,總共接待了來自全省各地的游客5萬人。在湘潭縣美麗梅林“都市后花園”,一撥撥游客前來親近田園生活、品味綠色果蔬。
走出去,請進來
2015年是湘潭市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年”。“湘潭本土游、省內自駕游、高鐵沿線游和國外入境游是我們重點瞄準的四個市場。”市旅游外事僑務局負責人介紹,通過“請進來、走出來”等方式,湘潭市全方位開展旅游市場營銷,開拓境內外客源市場,積極推動紅色旅游國際合作。
培育本土市場。近年來,湘潭市旅游部門開展“湘潭人游湘潭”行動,先后組織了“探尋白石故里,暢游秀美蓮鄉”、“湘韻鄉味·韻味湘鄉”、“湘潭縣花石賞荷之旅”等旅游活動,引導市民游覽白石故居、尹氏宗祠、五龍山大杰寺、東山書院等景點,每月參與人數上萬人。
突出區域旅游合作,打造高鐵旅游經濟帶。2014年,滬昆高鐵沿線長沙、株洲、湘潭、婁底、邵陽、懷化六市成立了“滬昆高鐵湖南穿越之旅推廣聯盟”;湘潭加入“全國特色旅游線路上海推介聯盟”,以“火車向著韶山跑”為宣傳口號,越來越多的長三角游客通過滬昆高鐵來到湘潭、認識湘潭、愛上湘潭;在香港舉行“美麗中國·偉人故里”湘潭旅游推介會,并與南方衛視合作,制作播放了10期《潮流假期》“偉人故里·幸福湘潭”電視專題片,在珠三角地區形成了湘潭旅游的影響力。
今年,湘潭市在全省同類城市中率先推出科學、系統、完善的智慧旅游云服務平臺系統,基本實現了全市景區信息一站式采集、一站式分析、一站式調控的功能。并成功開發出涵蓋“吃、住、行、游、娛、購”旅游六大要素的“馬上游”旅游移動客戶端,實現了線上與線下旅游市場的融合。
今年舉行的中俄紅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動,實現了多個首創:第一次在國家層面與外國開展紅色旅游務實合作;第一次通過紅色旅游雙邊合作交流的方式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第一次向國際市場推出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第一次以開展紅色旅游合作的方式來推動中俄兩國友好城市合作;第一次組織跨國大型紅色旅游自駕游活動。在全國率先推動紅色旅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也讓湘潭旅游更具“國際范”。
城鄉美,旅游活
旅游業發展必須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林業、商業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發展相融合,融合就是一種生產力,是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途徑。“握緊拳頭肯定比五指張開的力量更大。”市旅游外事僑務局負責人認為,近年來,產業融合為湘潭旅游夯實了發展基礎。
“竹埠港的退二進三跟旅游有什么關系?”市旅游外事僑務局有關負責人說,作為旅游管理者,他們看到的是湘潭的大氣質量、生態環境改善后,碧水藍天、生態良好城市的吸引力。
近年來湘潭市大力推進城市建設,“東擴西改”、打通城市斷頭路、建設沿江風光帶,城市變漂亮了;引進萬達、中部國際物流城、義烏小商品城,購物更方便了;湘潭綜合保稅區即將投入使用的免稅商品展示中心讓游客和市民盡享世界名品,滿足游客和市民的消費需求。“不堵車、物價不貴、消費方便、美食多、住得好、環境優美,生活在湘潭非常舒適、愜意——這些都是湘潭旅游業的優勢。”該負責人說,城區有昭山、盤龍大觀園、九華湖德文化公園、萬樓、關圣殿白石古玩城、齊白石紀念館、窯灣文化旅游街區、潭寶汽車站、韶山銀河旅游區等新老景區點, “這些地方就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串起來就是一條城市休閑旅游線路”。
大力抓農村環境整治,過去垃圾遍地、面源污染嚴重的現象不見了,農民逐漸形成了愛護環境、美化環境的良好意識。農業部門扶持油菜、湘蓮等特色種植,既富裕了農民,也營造了大地景觀。住建部門的特色小城鎮建設和民居的穿衣戴帽,農味更濃;交通部門全力推進農村道路硬化,城里人自駕游到哪里都腳不沾泥。
“想不到我們這個窮山窩也能靠旅游賺錢。”湘潭縣石鼓鎮銅梁峰村黨支部副書記吳成英,并村之前是頂峰村支部書記,她說, 2014年,“石鼓頂峰之旅”吸引了進5萬名游客前來遠足、野營、品嘗臘肉,也幫助當地村民迅速脫貧。幾年之前,盤龍大觀園所在的荷塘鄉指方村還是一個偏僻的窮山溝。現在,這里不僅打造出一張閃亮的綠色名片,而且成為帶動當地百姓致富的“下蛋雞”。
“春觀油菜夏賞荷,秋采碩果笑呵呵,四季美食和垂釣,戶外運動亦自樂”,鄉村旅游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也讓我們記住了鄉愁。
國慶黃金周,一盤大蝦將青島這個原本形象頗佳的海濱城市弄得灰頭土臉,甚至連帶將山東旅游系統花費重金打造的“好客山東”品牌毀于一旦。
說起青島的這個“囧事”,其實是給大家提個醒:塑造一個城市的良好形象,千難萬難;而破壞掉它,一件糟心事兒就足夠了。
湘潭,捧著“偉人故里”這塊金字招牌,盡管擁有龐大、穩定的客源,但是在旅游產業發展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旅游產業要迎來蓬勃發展的局面,從來就不僅僅是旅游部門的事。發展要靠融合,管理要靠協作,哪個環節、甚至哪個人的一點失誤都可能功虧一簣。
作為湘潭人,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以來自毛主席家鄉而自豪。同時,我們也因身為毛主席家鄉人而多一份責任——要為毛主席家鄉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