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歌,唱我歌,聽我唱個蓮花落,日本鬼子真可惡,燒殺擄掠無不作。我們有個譚猛子,名字叫做譚昆山,刺刀殺死仨鬼子。”在長沙市岳麓區黃埔同學會保存的70多年前的抗戰史料里,有一段蓮花落夸贊了中國軍人、敢死隊隊長“譚猛子”譚昆山。在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記者隨湖南老兵之家工作人員看望這位老英雄。如今,譚老住在岳麓區西湖街道黃泥嶺社區,已是94歲高齡。雖有腿疾但中氣仍然很足,一口祁東話鄉音未改,一談到抗戰總是按捺不住地激動。
16歲投筆從戎,苦練殺敵本領
譚昆山16歲就到長沙一所小學任數學老師。還沒來得及正式給學生上課,七七事變發生了,滿腔熱血的他投筆從戎,先任政工人員,后為74軍58師172旅343團2營中尉副官、上尉連長,參加了光榮而慘烈的長沙會戰、常德會戰、上高會戰、湘西會戰等。
“74軍是王牌部隊,很注重訓練,我在74軍干部訓練班接受了為期3個月的培訓。除了理論課戰術課,我就專門練瞄準和劈刺。”經過一番思量,譚昆山覺得射擊和近身劈刺的技巧在戰場上最為實用,于是在短短的90天時間里,他全身心地投入這兩項技術的學習。“開始的時候子彈總是打不到地方,劈刺也不懂技巧,只曉得一股蠻力。”據譚昆山講述,當時練習劈刺的裝備只有十套,根本不夠用。他就拜托當時的管理員和教官,在午休或禮拜天借裝備來用,利用休息時間學習劈刺。就這樣,3個月的培訓為后來譚昆山當上敢死隊隊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惡戰:50名敢死隊員犧牲31人
1940年,譚昆山考入黃埔軍校成都本校18期學習,畢業后任特種大隊大隊長。在譚昆山的抗戰生涯里,共與日軍戰斗20余次,親手擊斃日寇7名。
他記憶最深刻的戰斗地點,不是省境之內的名城長沙、常德,而是江西小城高安。高安在多個大型會戰中均發揮過關鍵性作用。中國軍隊與日寇在此反復拉鋸,高安至少四次易手。由于裝備不佳,中國軍隊往往是守城戰失利后,再通過夜戰、巷戰、白刃戰奪回了陣地。1939年清明前后,譚昆山主動要求擔任敢死隊長,準備夜襲高安縣西北一塊高地。
“一加入敢死隊,我們馬上就寫遺囑。因為會寫字的人很少,所以,我就代他們寫。”被任命為敢死隊長后,譚昆山挑選出50名敢死隊員,率隊進行為期一個星期的強化訓練。
一天凌晨,襲擊開始。譚昆山帶著50名敢死隊員沿高地匍匐前進。當敢死隊到達敵人陣地前時,已被敵人發現,譚昆山身先士卒沖入敵陣,與敵人混戰在一起,短兵相接,刺刀見紅。譚昆山手刃三名鬼子,敢死隊員、河南人郭占魁舍身炸碉堡,50名敢死隊員只剩下了19人,最終拿下了陣地。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關懷老兵
如今,94歲高齡的譚昆山與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安樂祥和。他將一生中最好的年華獻給了國家,用血肉之軀保衛著祖國和人民,他說:“外敵當前,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這便是一個抗戰老兵最深切的愛國情懷。
湖南老兵之家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長沙發現幸存的抗戰老兵約190人,年紀最大的105歲,最小的85歲,平均年齡在94歲左右。“他們中有相當部分生活十分困難,但對老兵們來說,精神層面的安慰更顯重要,得到國家和社會的認可,是他們最大的期盼。”據悉,老兵之家正在長沙地區發起社區陪伴計劃,由志愿者結對幫扶、看望、陪伴老兵,讓他們感受到更多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