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鄉望·湘聚·相守——牽手瀏陽籍抗戰老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在瀏陽舉行,41位瀏陽籍抗戰老兵齊聚一堂,共同追憶70年前那一段報國歲月。省政協副主席劉曉參加活動。由瀏陽市民革組織采寫編輯的《走進瀏陽抗戰老兵》一書在當天的活動中首發。該書收集整理了47位瀏陽籍抗戰老兵的照片和口述的抗戰故事。
出席昨日活動的瀏陽籍抗戰老兵來自海峽兩岸,平均年齡94歲。其中有兩位老兵特別引人注目,他們是一對抗戰兄弟兵——劉光德、劉光堯老人。72年前,他們同時入伍,走上抗戰之路,一個在輸送連,一個在特務連。
哥哥當兵,弟弟偷偷跟著入伍
劉光德在劉家排行老四,原本是一名篾匠;劉光堯排行老五,11歲開始學習裁縫。劉光德沉穩肯干,劉光堯調皮搗蛋,不同的個性決定了他們哥倆迥異的軍旅生涯。
1943年,日軍侵略的戰火已經在湖南肆虐。劉光德清楚地記得,當年農歷七月十三,手上的篾器活剛好做完,他就跟著部隊招兵的人一起去報名參軍。
走在半路上,他發現弟弟劉光堯也偷偷跟在后面,說是要一起去打日本鬼子。那一年,劉光德20歲,劉光堯18歲。
當時駐扎在瀏陽一帶的是第100軍第19師,劉光堯被師部特務連相中,劉光德則被編入輸送連,負責運送彈藥補給等物資。
英勇殺敵,兩人都在戰場負傷
當時,劉光德所在的輸送連承擔了19師作戰時的后勤保障任務。那時補給全靠肩挑手扛,他和戰友們平均每天要行軍30多公里路,而且大多是山路,天不亮就出發。劉光德回憶道:“有一次,戰友們好多天沒吃過肉了,大家好不容易湊錢買了點豬肉煮湯喝,結果只嘗了一口,日本鬼子就來了。我們匆忙轉移,最后餓著肚子把物資送到了目的地。”
劉光德把頭歪過去,指著耳背后面的一道疤告訴記者,這是一發炮子兒(彈片)擦著后腦勺飛過留下的一道永久疤痕,他聽力也因此受損了,但萬幸撿回了一條命。而他的很多戰友,早上拿槍出去,晚上就再也沒看到回來了。
說起當年和鬼子的戰斗,90歲的劉光堯老人眉飛色舞:1945年元宵節,師部100多號人組織敢死隊,清晨4時悄悄潛入日軍駐地,包圍了營房,用沖鋒槍堵住窗口,連續射擊。日軍被打得嗷嗷直叫。有些鬼子沖出來與劉光堯扭打在一起,他拿起大片刀,一連砍倒好幾個。半山腰的日軍只看見山下火光沖天,殺聲四起,卻又摸不清情況,不敢下山營救,只好架著小鋼炮一通亂放。
“當時我們都殺紅了眼,根本沒管炮彈,結果有一發炮彈下來,正落在院子里,幸好當時我正貓在窗戶下,撿回一條命。”劉光堯說,這次戰斗消滅了不少日軍,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
《走進瀏陽抗戰老兵》以兩人照片為封面
抗戰勝利后,兩兄弟回到了瀏陽老家。到家才知道,兄弟倆在外殺敵的這幾年,他們的母親已去世,再無緣相見。兩位老人談及此事,眼中泛起淚花。
“父親對我私自去當兵的事很生氣,但我回家時看到他把我寫的信都好好地珍藏在箱子里,幾年來有厚厚一大摞,一封不少,我就知道,家始終還是我的家。”劉光堯說,回家后,哥哥劉光德繼續做篾匠,他則在家里種田。
在昨日“牽手瀏陽籍抗戰老兵”活動中首發的《走進瀏陽抗戰老兵》一書,書的封面正是劉光德、劉光堯兩兄弟的照片。70多年過去了,回想過去,他們說:“打日本侵略者是我們這輩子做過的最大、最光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