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龍宇 實習生 楊帆
在望城區高塘嶺鎮斑馬湖畔,有一個叫做飛機丘的廣場,許許多多的年輕人都知道,這是個早晚散步、納涼的好去處。可他們不知道,這里曾是抗日戰爭期間,盟軍飛機擊落日機的地方。1944年,一架侵華日軍的飛機連同它的野心就葬身于此。
尋訪 昔日日機葬身處,今朝市民休憩好去處
斑馬湖分南湖、西湖和東湖,是望城為城區市民打造的一處追求自然和返璞歸真的親水平臺。而飛機丘就位于西湖的西北角。
“要是不留意,你也許很容易忽略這里就是一處紅色遺址,只有你對‘飛機丘’這個名字充滿好奇時,你才會探尋到這里原來還埋藏著一個抗日故事。”正帶著孫子在斑馬湖畔散步的趙明琉說道。
飛機丘廣場采取下沉方式建立。遠遠望去,呈現出落水飛機殘骸形狀。廣場西角是一個用白色柵欄圍起的告示臺,這是按照當年機翼在水中斜翹的樣子所建。臺的正下方用繁體字標示著“飛機丘”和擊落入侵日機的時間。走在飛機丘環形鵝卵石鋪的小道上,置身于水景交融中,看綠樹紅花,在享受美好生活之時,你是否會想起在那艱難的歲月中,抗日英雄們的英雄往事?
揭秘 5架盟軍飛機擊敗9架日機
據《望城縣志》關于高塘嶺上空盟機與日機空戰一事的記載,“民國33年(1944)5月10日,5架盟機與9架日機在高塘嶺上空激戰,擊落日機3架。分別墜于芭茅湖(今斑馬湖)、鐵塘壩(今高塘嶺街道裕農村內)、薛家湖(今新康鄉沱市對岸),其余日機狼狽逃竄。”
“為了讓更多的人銘記抗日的光榮事跡,紀念那些為民族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仁人志士,當地政府把擊中日機墜落處,定為‘飛機丘’。”望城區史志檔案局局長李文沙告訴記者。當年,日機墜落在芭茅湖還有哪些詳情?帶著這個問題,記者翻閱并查找了一些資料,從《望城文史》找到,原高塘嶺鎮政協工作聯絡處主任虢昀暉走訪了當年高塘嶺空戰的一位目擊者高思亮。
見證 “白肚皮”冒著黑煙從西北方向栽下來
高思亮回憶,他當時9歲,記得當時的高塘嶺是長沙縣仁德鄉楊家山。父親的好友是國民黨部隊的,因不堪軍官的欺負,1942年就跑回來了。
高思亮說,他父親好友透露,楊家山會有空戰發生。因此,一家人就在自家屋前挖了一個能容納五六個人的防空洞。5月10日那天,剛吃完中飯,就聽見房屋上空有雷鳴般的響聲,于是父母親急忙喊著家里人往防空洞躲。當時,因為年紀小,不曉得什么叫“怕”,把父母親聲嘶力竭的呼喚當作耳邊風。看著幾架“黑才魚”(盟軍飛機)和幾架“白肚皮”(日寇飛機)在空中斗。一會兒,有一架“白肚皮”冒著一縷濃厚的黑煙,從西北方向栽下來,就挨著家里屋頂墜落在“四方子”,“四方子”是一塊低洼田,上半年多數情況下被水淹沒。降落傘綁帶在湖邊散落一地,而飛機浸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