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三代守護抗日烈士墓
“王甲本與他的手槍排非常勇敢,他是與日軍進行肉搏戰時壯烈犧牲的……”5月18日,在東安縣井頭圩鎮芭蕉村后山上,王甲本烈士的墓前,劉孟江給前來祭奠王甲本烈士的黃埔后裔們,精彩講述了王甲本英勇抗日、壯麗殉國的往事。 從爺爺劉理谷、父親劉本智到現年45歲的劉孟江,劉氏三代人71年來為抗日烈士守護墳墓、傳播烈士英勇故事的事跡,被當地群眾傳為美談。 義捐棺材安葬烈士 1944年9月7日傍晚,在山上躲避日軍的44歲的劉理谷,帶著9歲的劉本智,偷偷回到家里時,讓他們大吃一驚,家門前的空地上擺放著兩具尸體,身上的白襯衣血跡斑斑。 剛想掉頭往回跑,一個聲音叫住了他們:“老鄉,別怕,我是中國軍人。”一個軍人從他家里走了出來。 軍人告訴劉理谷,兩名死者是與日軍作戰犧牲的,一個是43歲的79軍軍長王甲本,一個是22歲的副官吳鎮科。希望得到老鄉的幫助,將兩人安葬。 劉理谷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并將他為父母準備的兩口棺材貢獻出來。當晚將兩位軍人的遺體合葬在了村后的山坡上。 軍人斷斷續續講述了一些王甲本、吳鎮科以及他們的手槍排與日寇戰斗的故事。 半年后,軍人連姓名都沒留下就不辭而別,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三代接力守護烈士墓 劉理谷每年給烈士墓培土、除草、祭掃,從解放前到解放后,從沒有間斷。 “文革”期間,村里的造**派把王甲本墓側的幾座地主墓挖平了,并準備挖掉王甲本墓。時近70的劉理谷,坐在墓堆上,對造**派大聲呵斥:“他們是為保衛國家犧牲的,不能挖他們的墳墓!”由于劉理谷的據理力爭,王甲本墓最終得以保存。 1982年,劉理谷去世后,兒子劉本智接過了守護烈士墓的接力棒。 到了1990年代,王甲本和吳鎮科的后人通過各種途徑,打聽到烈士墓葬所在地,先后找了過來。 先是王甲本在山東工作的兒子王寧生來給父親墓祭掃;之后,他在云南、武漢的另外兩個兒子又先后趕來為父親墓祭掃。 吳鎮科的兒子從云南前來為父親祭掃。 2009年,劉本智去世后,劉孟江義不容辭地接下了守護烈士墓的任務。 讓烈士事跡永為傳揚 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王甲本為革命烈士。 王甲本的后裔來了,吳鎮科的后裔來了,黃埔后裔們來了,志愿者們來了……前來拜祭王甲本的人越來越多。 劉孟江從祖父、父親那里知曉了一些王甲本的故事,后又通過網絡、書報了解了不少王甲本英勇抗日的歷史。每當有人前來拜祭,劉孟江都對來人進行繪聲繪色的講述。 衡陽某部現役軍人賀先生,來拜祭時,捐出8000元現金,與劉孟江一起給王甲本的土墓重砌了水泥羅圈。志愿者段星光捐款,與劉孟江一起,豎起了烈士事跡碑。 去年9月7日,王甲本犧牲70周年,劉孟江與王甲本、吳鎮科的后代、黃埔后裔、抗戰老兵代表、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及當地群眾100余人,匯集在王甲本將軍陵墓前,舉行了莊嚴隆重的紀念活動。眾人在烈士墓前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宣讀祭文,敬獻供品。場面十分壯觀、感人。 今年清明節,劉孟江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網友、志愿者和社會各界人士一起,聚集在烈士墓前,敬酒獻花,緬懷烈士的英雄事跡。還慎重地將王甲本兒子從云南帶來的王甲本家鄉的故土,培到了王甲本的墓堆上。 ■鏈接: 王甲本簡介 王甲本,云南富源縣人,1901年出生,云南陸軍講武堂畢業?箲鹬袝x升為國民革命軍第79軍中將軍長,抗戰捐軀后,追授為上將。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2014年國家民政部公布其為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從1937年淞滬會戰到1944年的長沙會戰、衡陽會戰,王甲本共率部參加了9次抗日大會戰。1944年9月,王甲本率79軍從衡陽西渡抵達永州,在冷水灘和東安山口鋪、蘆洪市一帶布防,阻擊日軍。日軍沿湘桂鐵路兩側發動鉗形攻勢,與駐守冷水灘的79軍展開激烈戰斗。9月7日,日軍向79軍發動猛攻,王甲本率軍部手槍排作為先頭部隊向西轉移,行至東安縣山口鋪大樹腳村,與日軍狹路相逢,雙方立即展開激烈戰斗。王甲本鼓勵士兵沉著射擊,寧死不當俘虜。王甲本與日軍拼死戰斗,用手槍擊斃了幾名日軍后,又赤手空拳與日軍肉搏,全身血肉模糊,最后被敵人刺刀刺中腹部,犧牲在玉霽亭邊,副官吳鎮科也犧牲在不遠處,手槍排士兵已經全部壯烈殉國。王甲本成為抗戰中唯一與日軍肉搏戰犧牲的軍長。 王甲本犧牲后,舉國震動。在武岡縣,79軍將士召開了追悼會,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專門派人給王甲本送來了挽聯:東安縣里悲霞日,玉霽亭邊混共天。 湖南日報記者 唐善理 通訊員 唐明登 張明 |
Tags:71年,三代守護抗日烈士墓
責任編輯:中國紅色旅游網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