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珠山公園一隅,安葬了開國少將姜齊賢的母親劉老孺人,墓碑上“國之賢母”的碑文和“毛澤東敬祝”的落款格外醒目。每逢清明和母親節,婁底不少市民會來此祭拜,姜母遺風令人敬仰。5月12日,記者在婁底老街拜訪了姜母的孫子——83歲的姜渭澄,聆聽姜家家風故事。姜渭澄撥通了姜齊賢次子姜均露的電話,“你們說就行啦!”電話那頭,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司長姜均露十分謙和。
“到處黃土可埋人” 姜母共生7個孩子,姜齊賢最小。姜母勤儉持家,打豆腐、賣南貨維持一家人的生活,7個孩子個個都是讀書人。 “五爺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畢業,七爺爺讀書讀得最多。”姜母的重孫姜卓能說。 姜卓能介紹,當時姜齊賢和3個兄弟參加了革命。姜老太太去武漢看望他們,有人問,現在兵荒馬亂的,您不怕嗎?姜老太太說:“到處黃土可埋人。”即將出征的兒子們備受鼓舞。 姜母常常教育后人,對窮人要有仁愛之心。姜渭澄說:“奶奶從不嫌貧愛富,我們常常見到她把拖兒帶女討飯的人請進家里,用油煎兩個雞蛋炒飯給他們吃。” 姜母也很嚴厲,家里任何人都不允許打牌、賭博。“如果有誰膽敢破例,奶奶就罰他跪在祖宗牌位前,悔過認錯。”姜渭澄說。 毛主席題詞“國之賢母” 姜齊賢1931年9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紅軍長征到達延安后,姜齊賢任中央軍委衛生部部長。他參軍后就一直沒有與家人聯系上。“鄰居有的開始說閑話了,說姜齊賢沒孝心,但奶奶不為所動,堅信叔叔是個孝順人,每天還是一樣做生意,打豆腐、賣南貨。”姜渭澄說。 國共合作后,姜齊賢到武漢開會,照片登在報紙上被姜齊賢的五哥看到了。“‘老七還沒有死,他已經去了延安’,五爺爺寫信告訴了老太太。”姜卓能說。 姜母得知消息后,讓姜齊賢的五哥寫了一封信,叮囑姜齊賢:“好好干革命,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 1938年7月28日,姜母70整壽。姜齊賢無法回家為母祝壽,深感內疚。一天,姜齊賢與毛澤東、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領導同志在一起時,傾吐了這件心事。毛澤東非常尊敬這位飽經風霜的革命母親,便叫身邊工作人員找來一塊紅綢布,托林伯渠代筆,在這塊紅綢上寫了“國之賢母”4個大字,然后自己親筆在右上方書寫:“姜母劉太夫人七十壽辰志慶”,在左下方署名:“毛澤東敬祝”。朱德也即興揮毫,在另一塊綢布上題了一首祝壽詩:“人生七十古來稀,孟母賢勞說斷機;哲嗣醫療稱妙手,樓蘭未斬尚戍衣。” 兩塊紅綢輾轉送到了姜母手上,姜母說:“國家一定會解放的,這兩件珍貴禮物一定要世代傳下去。” “不給地方添任何麻煩” 姜齊賢參加革命后回過兩次老家。一次是1949年姜母去世,毛主席特批了一星期假。 “叔叔第二次回來是1959年奉毛主席的命令,回鄉搞調查。”姜渭澄說。姜齊賢邀請在婁底的家人簡單地小聚了一下,交代親戚們不要打著他的牌子給政府提要求,不能給地方上添任何麻煩。 當時,婁底的鎮干部沒經過姜齊賢的同意,就主動送來了豬肉和魚。姜齊賢回到北京后不久,鎮干部就來通知姜渭澄去領錢。原來,姜齊賢一回到北京就把豬肉和魚的錢自己掏腰包寄給了鎮政府。 “鎮政府的領導說這筆錢公家已經報銷了,你們快把它領回去。”姜渭澄說,“叔叔告誡我們不能給政府添麻煩,這錢我們堅決沒去領。”這得到了姜齊賢的贊揚。 延安出生的姜均露一直想回祖籍地祭拜奶奶。一次組織上安排來湖南考察,姜渭澄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姜均露,就給他打電話:“到了老家門口都不回來!”語氣里有些責怪。姜均露笑著說,不是不想回來看看呀,一回來地方上肯定會接送,不能麻煩他們呀!姜渭澄的氣消了。 今年4月,姜渭澄帶著女兒姜卓華去北京看望姜均露。“我也想回來看一看呀,不能麻煩地方政府,卓華把你的手機號碼告訴我,我坐高鐵到了婁底就給你打電話,你來接我。”姜均露對姜卓華說。 湖南日報記者 賀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