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臨近,芷江,這個聞名中外的受降名城又一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受降名城,名副其實,這里不僅有著眾多的受降遺存,而且以和平文化的魅力吸引著世界的眼光。 可誰能想到,這個受降名城是從一塊殘碑上建起來的。現在,它與盧溝橋紀念館、南京紀念館齊名,是抗戰文化的積沉“洼地”,也是和平文化弘揚的“高地”。這中間,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叫吳建宏,現在是設在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 湖南日報記者 肖軍 黃巍 通訊員 龔衛國 4月中旬,記者來到抗日戰爭勝利受降名城芷江。人們忙碌的身影告訴我們,這里正在籌備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型活動。設在這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經面向全國征集抗戰文物后,將以更豐富翔實的史料,于4月18日重新開館。另有一個醒目之處,是新增加的中華和諧與和平標志性建筑——太和塔。 塔內,我們找到了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他正在組織人們布展,因為塔內設湖南抗日戰爭紀念館,定于今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我們調侃他“家當越來越多”時,他鄭重回答:“以史鑄魂是大業。” “受降一日落芷江” 吳建宏光大受降名城的心愿萌發于少年時。他的家在芷江縣城東街,與受降紀念坊很近,兒時他經常到受降紀念坊參觀。“克敵受降威加萬里,名城覽勝地重千秋”,牌坊上的對聯讓他感受到了小城的歷史分量。 “那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就發生在這里,它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一定要好好發掘,讓它光耀后人。”吳建宏當時想,要考上大學,畢業后研究這段歷史。由于家庭貧困,急于就業挑起家庭大梁的吳建宏大學沒上成,但到芷江文物所負責管理受降坊的心愿卻實現了。1987年,他從芷江一家企業調到了這里。28年來,他從勤雜工做起,當講解員、副館長,直至當館長。 吳建宏見證了芷江從一塊殘碑到修復受降紀念坊、再到建設紀念館、打造受降名城的全過程。他記得,受降紀念坊是1983年復修、1985年落成的。當時,整個受降紀念館占地僅12畝,只有受降紀念坊和受降堂兩棟建筑。 初到紀念館的吳建宏,干的是勤雜工作。閑暇時,他借來很多抗戰類書籍,學習、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抗日戰爭史,廣泛收集芷江受降的歷史資料。一有機會,他“偷”學老同志的講解藝術,并做著筆記。“我特別注意他們在講解過程中一些沒講的內容,加以挖掘、升華、提高。”他告訴記者。 “烽火八年起盧溝,受降一日落芷江;八年血淚流江海,一紙降書落芷江。”吳建宏用一首詩概括出芷江在世界、中國那段沉甸甸歷史中的地位。通俗的表達、準確的定位,得到各方認同,至今是芷江文化名片的重要元素。游客來了,在沒人講解時,他就“客串”當起講解員來。慢慢地,他的講解受到游客歡迎和當地有關部門認可。 1992年,芷江打造受降坊,成立受降園建設籌備處,吳建宏作為專業人才參與相關工作。 吳建宏講解很成功,而最出彩的一次是感動了陳納德將軍遺孀陳香梅女士。1994年5月,陳香梅前來憑吊飛虎隊,吳建宏為她做專題講解。“陳納德將軍用槍彈擊破了太陽旗,用槍彈保衛了芷江城,陳納德將軍永遠活在芷江人民心中……”聽了講解,陳香梅女士不停點頭,眼眶都濕潤了,她深情題詩:“春暖三湘杜鵑紅,鐵鳥飛來展雄風。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誼五十冬。” 1997年12月18日,芷江成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吳建宏任副館長,1999年5月任館長。這既是對他強烈責任心和艱辛付出的認同,也意味著給了他更大的擔當。 不僅是“中國凱旋門” 好在有志光大受降名城的吳建宏,早就有了擔當的準備。早在當勤雜工時,他就認定,芷江既是受降名城,也是抗戰名城。 這里,曾是盟軍重要空軍基地,駐扎過蘇聯、美國航空志愿隊。機場完整保留著中美空軍指揮塔、中美空軍俱樂部等遺存,歷史文物資源非常豐富。受降紀念牌坊的造型很有內涵,是紀念性、傳統性文化的結合,其厚度、造型、朝向都有特別的意義。 吳建宏一方面把求知的視野擴展到建筑學上,惡補這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在心里琢磨著恢復抗戰名城原貌的方案。 這樣,吳建宏接手搞起抗戰紀念設施建設來,顯得輕車熟路。他先后爭取到5000多萬元專項資金,加大抗戰遺址遺物保護發掘,建設了多項全國唯一性抗戰紀念設施,包括受降紀念坊、受降大院、受降紀念館、兵器陳列館、受降亭,其中受降紀念坊是目前中國唯一紀念抗戰勝利的標志性建筑物,被譽為“中國凱旋門”。 飛虎隊紀念館的建成,緣于吳建宏在搶救抗戰文物時發現的一張民工拉著石碾子修建芷江機場的老照片。 為了提升受降紀念館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上的地位,擴大國際影響力,吳建宏主動向縣委、縣政府領導匯報,請求在芷江機場原中美空軍指揮塔旁建飛虎隊紀念館?僧敃r芷江機場由部隊管理。吳建宏自告奮勇做這方面工作。他多次找空軍領導,從中美友好、民族團結出發反復宣傳建飛虎隊紀念館的理由,并把海內外各界人士支持的信件讓他們看。他的真情感動了空軍領導,也爭取到了在原址修建飛虎隊紀念館的土地。 2005年第二屆和平文化節期間,國內第一家全面反映飛虎隊援華抗戰的專題性紀念館落成、開館。 在吳建宏推動下,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占地也從原來12畝發展到300畝,形成了勝利受降、飛虎隊、和平文化園3大版塊,收藏著5000多件珍貴的抗戰文物和資料。 2014年9月,國家公布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芷江受降舊址、紀念館和飛虎隊紀念館名列其中。 20余年漫長尋覓 2014年7月7日,全民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首次公布了日本在芷江向中國投降的原始視頻資料,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多分鐘視頻,20余年漫長尋覓”。為尋找這段視頻資料,吳建宏遍尋全國與抗戰有關的紀念館,5次去臺灣,甚至找到了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直到去年5月,才通過有關途徑在美國國家檔案館找到原始視頻。 為搶救與芷江有關的抗戰文物和史料,吳建宏可謂殫精竭慮、費盡心機。 他有10余本通訊錄,記載了多年來與國內外有關人員的聯絡地址、電話號碼。凡來受降紀念館參觀的抗戰老戰士、與當年受降有關的人員等,他都親自陪同講解,從他們那里獲得有關信息,并一一記錄在聯絡本上。 有一次,他聽一個參觀的臺胞說,當年主持芷江受降典禮的蕭毅肅將軍的后人在美國?僧斔Х桨儆嬚业诫娫捥柎a聯系時,對方卻不樂意。從1994年起,他堅持在節日里給對方發賀卡致意,發信息問候,10年如一日。誠心終于打動了對方。2003年,突然一個遠洋電話打來,蕭毅肅的兒子蕭惠麟在電話中告訴他,蕭家在臺灣地區的兄弟姐妹等還保存著父親大量的受降遺物。 隨后,蕭家和他保持了友好聯系,蕭家兄妹5次從美國及臺灣地區來到芷江,捐贈了蕭毅肅將軍的文物、文獻、證書、勛章、歷史照片、國民黨元老手跡等400多件,還將陳納德將軍親手繪制送給蕭毅肅、保存在美國國會博物館的一幅水彩畫取出送到芷江。蕭家人還動情地說:“這些東西不再屬于蕭家,而屬于中華民族。” 通過多方努力,吳建宏還聯絡上了當年國民政府芷江受降主持者何應欽、受降典禮主要參加者冷欣以及白崇禧的后人們,他們紛紛捐贈各種文物。這讓紀念館得到了寶貴的抗戰時期芷江機場航拍圖、1946年芷江抗戰勝利受降坊落成典禮場面等珍貴歷史照片、受降典禮會場原始影像資料等。 通過吳建宏的努力,近幾年受降紀念館共從海內外征集到2000多件珍貴文物與資料,其中有國家一級文物29件、二級文物30件、三級文物80件,極大地豐富了館藏。 2014年,來芷江考察的一位高層領導稱贊吳建宏“了不得”,“能夠利用一塊殘碑建成受降紀念館,一張照片建成飛虎隊紀念館”。 讓歷史告訴未來 和平和發展幾十年,戰爭硝煙已消失在歷史深處。現實讓吳建宏有著更深入的思考:受降舊址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歷史見證,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抵御外侮取得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歷史豐碑。它蘊含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傳遞的正能量無可估價。 它告訴我們“從哪里來”,強化我們的歷史記憶。 “讓歷史告訴未來”,讓后人體味什么是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 它告訴我們應該“到哪里去”,以史鑄魂,堅定我們的自尊和自信。 而要充分發揮受降紀念場地價值,就必須“冠名”。 從1996年開始,吳建宏申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少次,他背著大袋材料上北京,到中宣部、文化部匯報工作;多少次,他拜訪省內各級宣傳部門和各群眾團體,宣傳受降城;多少次,他穿梭在懷化市各學校、單位,介紹受降城。 努力終于得到回報:受降紀念館先后被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湖南省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如今,芷江受降紀念館已成為世界華人向往的地方,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20多萬人次。 讓芷江與世界“連線” 芷江,如今已屬于世界。 從2002年開始,舉辦了4屆中國芷江·國際和平文化節,山城芷江蜚聲世界。 不僅要讓國人知道芷江是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地方,更“要讓世界了解芷江是日本投降的地方”。早在本世紀初,吳建宏心里就有了芷江受降城與世界“連線”的設想。 正是吳建宏等人的努力,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在保護抗戰文化遺跡、遺物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引起國內外注目。但在吳建宏眼里,這項工作還只做了一半,即告訴人們“我們從哪里來”,而最重要的還是要告訴人們“我們要到哪里去”。記住戰爭慘痛的目的正是為了消除戰爭,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因此,吳建宏在把握世界潮流的基礎上,思考著如何把“抗戰文化”升華為“和平文化”。 他的思考與地方領導對上了點。當芷江侗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領導決定舉辦“國際和平文化節”時,吳建宏作為“設計師”和“工程師”,進行具體操作。于是,人們從節會上看到了一幕幕精彩的好戲。 2005年9月,在第二屆國際和平文化節上,89位原飛虎隊隊員從大洋彼岸飛來,將89袋從美國本土帶來、象征和平友誼的泥土灑在了芷江;八路軍和新四軍老戰士、中美飛虎隊員、俄羅斯老戰士等聚集一堂,共敘戰斗情懷,共話和平友誼。 在2010年9月第四屆國際和平文化節上,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美國前總統卡特在開幕式上致辭:“在這里,由于人民的支持與鼓勵,日本侵略者被趕走了。這是中國很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卡特在參觀受降紀念館時說,館內收藏的飛虎隊員遺物,是中美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見證,顯示了中美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第二屆國際和平文化節期間,芷江與法國諾曼底格朗康邁西市締結為友好城市,芷江受降紀念館與法國漢斯市二戰紀念館結為友好館,芷江并與這兩市政府建立友好互訪和經貿往來機制。第四屆國際和平文化節上,芷江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松鶴市結為友好城市,芷江飛虎隊紀念館與美國陳納德紀念館結為友好紀念館。 歷屆國際和平文化節期間,世界幾十個國家的政要與友人、美國飛虎隊員及家人共計300多人,與國內各界代表2000多人,參觀了受降紀念館與飛虎隊紀念館。這不僅大大提升了受降紀念館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也表明這里已屬于世界,屬于世界和平。 如今,芷江和平文化已成為湖南省對外宣傳、交流的五大名片之一。 一個人加上眾多人的努力,將一段沉甸甸的歷史盡情演繹,讓芷江這個湘西小山城揚名海內外,成為享譽世界的和平名城。 ■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