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5年開始,傳統清明同時成為民族掃墓紀念日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寇侵華步伐步步進逼。鑒于民族前途日益危急,為綿延我們偉大民族的生命,國民政府決定從1935年清明節開始,將中國祭奠祖先、祭掃先人墳墓的傳統清明節,同時命名為“民族掃墓紀念日”(簡稱民族掃墓節)。從此清明節不僅只是中華民族一家一戶替祖先掛墳的節日,同時也成為整個國家力圖凝聚民族向心力、延續中華五千年文化,并喚醒人民共同抵御外侮的全民族重大節日。 從1935年開始,在每年清明節暨民族掃墓紀念日,國民政府每每派遣官員前往祭掃陜西黃帝陵、漢陵,及南京明太祖陵。而浙江省則在清明節特別祭掃本省境內的民族英雄岳飛墓,福建省則祭掃戚繼光墓。湖南省則在每年清明節時,派官員從長沙出發祭掃本省境內酃縣(今炎陵縣)炎帝陵和寧遠縣舜帝陵。 抗戰時期,長沙清明主祭黃興墓,南正路也改名黃興路 1937年七七事變,全民抗戰開始后,隨著日寇鐵蹄對內地城市進逼踐踏。中國傳統佳節清明節暨民族掃墓紀念日在長沙得到特別的重視。 在湖南省會長沙,抗戰爆發前,政府在每年3月29日黃花崗紀念日(俗稱黃花節)發動民眾祭掃黃興、蔡鍔、焦達峰、陳作新等人之墓,但抗戰爆發后,這一祭掃活動,逐漸被整合到在每年4月5日清明節暨民族掃墓節舉行。 在抗戰時期,黃花節幾乎已成清明節的附屬節日。在1941年3月29日的黃花節紀念活動中,因“國破思良將”,長沙市決定將長沙最繁華的商業街南正路特別改為黃興路,一直沿用至今。 岳麓山成“英雄山”,杜鵑花成“英雄花” 清明節暨民族掃墓節,岳麓山因“青山有幸埋忠骨”而成為長沙全城人民及社會各界心目中普遍認同的英雄山。 湖南省府、長沙市府官員及社會賢達,每到清明,必定登岳麓山祭掃黃興、蔡鍔、焦達峰、陳作新諸先烈之墓。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則在岳麓山山麓祭掃第十軍抗戰陣亡將士公墓。在兩次長沙會戰中,湖南省會警察冒著敵機的轟炸和日寇的炮火,為抗戰守城的國軍將士帶路及搶救傷員,數百名長沙警察英勇殉職。從1942年開始,湖南省會兩任警察局長陳陣和鄧燦如均在清明節暨民族掃墓節,帶領部屬前往岳麓山警察紀念堂(在景區管理處和麓山寺大道旁小丘上)舉行公祭。 “山間存浩氣,杜鵑浴血紅”。清明正當岳麓山滿山紅杜鵑盡情綻放時節,當時人們即認為麓山紅杜鵑是抗戰“英雄花”。 清明時節,從長沙城內乘輪渡前往岳麓山掃墓的長沙各界人士,紛紛采擷麓山紅杜鵑敬奉于抗戰英烈及辛亥革命先烈的墳前,不少人還將采擷的紅杜鵑,帶回城內家中,供養于案頭桌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