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王文隆
7月17日,初伏第一天,驕陽似火,碧空如洗。車行在從瀏陽市城區到該市文家市鎮的荷文公路上,青山田疇、花草綠樹與幸福屋場撲面而來。91年前,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在這里會師,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今,這個湘贛邊界小鎮商鋪林立、游人如織,成了一個熱熱鬧鬧的小都市。
小鎮風貌大變樣
近些年,文家市鎮大變樣。各方游客趕來,欣賞這個紅色“會師小鎮”的美麗風貌。
瀝青路面的創業大道、文中公路、秋收大道,整潔精致。兩邊房屋規劃整齊,白墻、青瓦、飛檐、朱欄,風格古樸和諧。道路上涌動的車流與街上熱鬧的場景告訴人們,這里商貿繁忙、經濟活躍。
位于集鎮的新里仁學校,能容納學生近3000名。從位于秋收起義紀念館老館所在地的第一代到位于新館的第二代,再到現在的新學校,里仁學校歷經三代變遷,也折射出文家市的巨變。“這幾年文家市發展快,新學校投入使用才兩年,目前就出現大班額了。”里仁學校校長肖志剛說。
秋收起義紀念館館長、文家市鎮黨委書記盧铓告訴記者,僅2016年一年,他們就在省里撥付的省際邊界口子鎮建設專項資金350萬元的基礎上,整合配套資金3330萬元,完成了一系列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現在,老街區修繕一新,49條鎮域道路得到提質改造,瀝青路面的310省道(大文公路)兩邊風景優美,可一路暢行到江西萬載黃茅鎮。
今非昔比紀念館
秋收起義紀念館更是今非昔比,從占地20畝的老館,變成如今總面積近300畝的秋收起義紀念園,面貌煥然一新。去年9月19日,我省紀念秋收起義90周年系列活動在這里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為秋收起義紀念館英雄群雕揭幕。包括老館一部分在內的秋收起義紀念園,從那天起正式對外開放。
雖然去老館參觀過多次,但走進新館,一邊聽講解員聲情并茂地講解,一邊循圖看文,記者依然感到震撼。寬敞的展廳內,圖片文字展覽較以前更豐富,栩栩如生的人物與場景再現,令人回到烽火當年。新館運用聲光電、場景復原、電子沙盤等技術和形式,融思想性、觀賞性、藝術性于一體,盡顯秋收起義紅色文化底蘊。
“變化很大,令人驚喜!”在紀念館巧遇湘潭大學副校長劉建平教授,這位省旅游研究基地及湘潭大學紅色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對這里贊不絕口。他帶著湘潭大學專職輔導員專項培訓班學員,來這兒觀看精品展覽、重溫入黨誓詞、聆聽特色黨課,體驗為游客推出的“初心之旅·八個一”黨性教育產品。培訓班學員普遍反映大有收獲。
產業紅火游客多
紀念館后面,僅一面通透式圍墻之隔的里仁幸福屋場里,當地人彭紅科在其開辦的紅米飯農莊忙著迎接游客。“開業才5個月,就有100多萬元營業收入了,比我以前做花炮生意強多了!”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景區在屋場打造的“紅旅營”“初心之旅·田間課堂”也帶來大量游客,“我們還準備成立合作社,把民宿也搞起來”。
紀念館前面,一步之遙的秋收大道邊,長沙市非遺傳承人彭長林辦的長林食品廠也一派忙碌,廠里工人忙著制作產品,街邊門店忙著為游客打包。著名的文家市油餅,在這里最多一天賣了10萬個。“30多年來我只做油餅,無防腐劑無色素,純粹老祖宗傳下來的。一樣東西做好了,根本忙不過來。” 彭長林說,去年銷售額達200萬元,比幾年前翻了一番。
生意紅火的背后,是游客量的增長。據統計,今年“七一”前后,省內外共組織280批次2萬余名黨員來文家市參觀。去年,秋收起義紀念館新館對外開放后第一個“十一”黃金周,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同比增長213%。今年來,秋收起義紀念館日均接待游客6500人次,全年預計接待游客230萬人次,在2016年是150萬人次。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對鎮里沙溪屋場、湖湘紅色文化影視城、楊勇故居等進行修繕,打造‘一線多景’,以秋收起義紀念園風景區為輻射點,引領湘贛邊區域紅色旅游發展。”談起文家市的未來,盧铓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