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唐先鎮格山沿村,一幢不起眼小樓門前,“永康市紅色文化藝術中心”“中國紅色收藏家協會紅色收藏珍品館”兩塊牌子,似乎在訴說著這里的不平凡。打開這扇鐵門,撲面而來的,就是紅色氣息,里面滿滿當當地堆放著不同時期創作的以毛澤東和中國革命各個歷史事件為題材的油畫、徽章、塑像、繡品。
“我這里的展品一共有七八萬件,毛主席像章就有6萬多枚,不過這里的收藏品,只占了我藏品的四分之一。”格山沿村村主任施永明告訴記者。這些紅色藏品,都是他近20年四處搜羅來的寶貝,他希望,能讓更多的人,通過這些寶貝,了解我們的紅色歷史。 這些寶貝深藏于山村 施永明告訴記者,其實他原來從事的職業,跟收藏八竿子打不著。1997年,他無意中發現收藏正在逐漸熱起來,于是毅然決定投資收藏業。 剛涉足收藏業的施永明并沒有對紅色收藏品產生興趣,從2001年起,紅色旅游在神州大地興起,紅色收藏也逐漸熱起來,太開始斥巨資在全國范圍內收集像章及與毛澤東有關的其他物品。
“一開始收藏紅色收藏品,還是看重其中的經濟效益,但隨著收藏的藏品越多,越發現其中的分量重,那都是一份份革命史啊,有許多東西如果不收藏,就變成了廢品、紙漿,那是多可惜的一件事。” 施永明說,也許是自己就出生在那個紅色年代,對毛主席有著特殊的感情。有一次他從一個廢品站發現一堆信封,里面居然是徐向前、陳毅、陳云、聶榮臻等十多位老帥將軍的手書信件、詩詞手稿、題詞原件和譚政將軍寫的平津戰役的戰況報告,這樣珍貴的歷史文物就被當成了廢品。這讓施永明很心疼。 隨著對紅色收藏的深入了解,他開始沉醉在其中,搜羅到的好東西,也不舍得賣了。 “你看,這幅版畫是宣傳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奔赴朝鮮參戰的,歷史上關于毛岸英的資料圖片是很少的。這個場景是很少見的。”施永明指著一幅畫介紹道。 等待實現的紅色旅游夢 擁有這么多寶貝, 開一個博物館就成為施永明很自然的選擇。 2013年,施永明開始擔任格山沿擔起了村委會主任。“我們這個村是個小山村,沒有很突出的歷史,我是搞收藏的,我希望能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家鄉做點實事。” 于是,施永明將自己和兄弟家的樓房,都變成了收藏館。他讓自己的母親和一個表弟,擔任工作人員,負責管理收藏館。 “今天早上,還剛剛有一批客人,30多個來這里參觀過,看完之后,都覺得很了不起。”施永明的母親對記者說。
當天下午,很多村民也都帶著孩子來收藏館里參觀。“你看,這個就是毛主席年輕時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毛主席提出的。時不時來看看,還是蠻有教育意義的,如果這個紅色旅游能搞起來,對村民來說,就更好了。”村民陳麗春說。 施永明說,這幾年,在村里也搞過幾次活動,2014年,這里還被評選為永康市紅色文化藝術中心。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紅色展覽都沒有火起來。現在,會來參觀的,也基本都是他圈內的朋友,或者是熱愛紅色事業的群體。 “接下來,我們想搭上美麗鄉村建設等政策,發展整個村的紅色旅游。將一些閑置的老房子一樓都騰出來,作為展館,分門別類展出,讓整個村,基本家家戶戶都有東西好看。”施永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