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紅色旅游促脫貧 紅軍精神崔奮進
2018-01-09 16:46:16 來源:中國網 編輯:孟慧
1931年至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先后三過灌陽,在灌陽這片土地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斗,6000多名紅軍英烈長眠于此,紅軍遺骸散葬于新圩、水車、文市等鄉鎮,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珍貴的革命文物。 攢零合整 紅色旅游助力精準脫貧 走進昔日的沙場,如今變化日新月異。近兩年來,灌陽縣對現有的紅色旅游資源進行解剖整合,相繼制定了《灌陽縣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灌陽縣長征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開發工作方案》,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灌陽紅色文化資源,取得新的成效。 據了解,該縣大力整合“紅色、古色、綠色”旅游資源,分散不成系統的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得到了系統化的保護和開發。總投資4.0427億元的湘江戰役·灌陽新圩阻擊戰舊址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有序推進。新建新圩阻擊戰陳列館、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園、紅五師指揮所、新圩阻擊戰戰地救護所、紅三軍團指揮所等一批紅色旅游景點相繼完成,多條紅色旅游線路相繼形成,區內外游客絡繹不絕。 至今,灌陽43個單位被列為“湘江戰役系列”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新圩阻擊戰遺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灌陽目前積極將新圩阻擊戰舊址申報列入國家紅色旅游經典名錄,推動灌陽旅游邁上新的臺階。 走訪發現,該縣紅色旅游基礎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同時,該縣充分發揮紅色旅游景區功能,營造紅色文化大宣傳氛圍。積極整編紅色史料、拓寬宣傳渠道、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弘揚長征精神、決勝全面小康”主題組織開展專題講座、展覽、參觀走訪、重走長征路、唱紅歌、文藝演出、長征故事匯、黨團隊日、祭掃紅軍烈士墓等生動主題教育活動豐富了旅游文化的內容,增加游客的體驗,帶動當地就業,也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 寓教于樂 紅軍精神引領廉政建設 在灌陽,“一面紅旗”的動人故事流傳至今。1934年,為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搶渡湘江,紅軍在灌陽鎮排埠江村楓樹腳屯一帶阻擊敵人,數千名紅軍將士犧牲。“當年一名受傷的戰士讓我曾祖父保存一面紅旗,說勝利后來取。”村民李清鸞說,全家幾代人將這面紅旗視若珍寶,一直悉心保護,直到1979年才將紅旗上交。 灌陽,遍布紅軍足跡,紅軍精神是紅軍留給灌陽乃至整個廣西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廣西人民不斷創新的巨大力量。讓游客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充分享受沿途美妙的自然風光,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為革命傳統教育提供良好環境。 與此同時,該縣充分深挖紅軍精神所蘊含的廉政教育資源,從中挖掘歷史文化精神和思想內涵,將紅軍精神轉化為踐行“五學五講五表率”要求和推動發展民生穩定的強大動力;讓黨員干部接受革命教育、加強黨性修養,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清正廉潔的干部隊伍。 據悉,該縣縣委宣傳部多次組織黨支部全體黨員開展了以“弘揚長征精神•建設美麗灌陽”為主題的黨日活動,集體到新圩鎮酒海井紅軍烈士陵園開展學習紅軍長征精神,重走長征路現場教學活動。基層干部村“兩委”干部、在村黨員、村第一書記也參與到重走長征路主題黨日活動中來。 縣委書記陸桂弟在調研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園時表示,紀念園將結合灌陽豐富的紅色文化、生態資源,精心打造黨員黨性教育基地、廉潔從政教育基地等特色黨建教育基地,致力打造高端精品旅游,做大做強我縣紅色旅游。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誠履職,如今灌陽各級領導干部爭做守紀模范、爭當執紀尖兵,創造性地干出業績,去光大紅軍精神,去慰藉紅軍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