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建寧做活紅色旅游文章 紅色扶貧成樣板
2018-01-09 10:41:34 來源:福建日報
近日,寒風凜冽,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筆者來到建寧縣客坊鄉水尾村,探尋紅色足跡。
在村里的紅軍兵工廠參觀點,講解員正在給學員講解紅色歷史。“今天雖然不是周末,但是仍有不少人前來參觀學習。”講解員謝文飛高興地說,如果在節假日期間,這里每天接待的游客量都會翻番,最多的一天接待了300多人。就在不久前,福建中醫藥大學還組織了70多人到這參觀。 唱紅軍歌、住紅軍屋、走紅軍路、吃紅軍飯……這些學員來到這里,并不是單純地看看,而是特意前來接受紅色教育。 “去年,來村里的游客和培訓人員有5萬人左右,目前收入50多萬元了。”謝文飛高興地說,2017年6月,他返鄉回來發展紅色產業,為扶貧致富出一份力。 目前,水尾村已組建了13人的紅軍劇表演隊伍。眼看來村里的人越來越多,村里鼓足干勁建設新的學員宿舍,接待能力將從原來的64人增加到100多人。依托基地建設,解決了7戶貧困戶12人的“家門口就業”問題,帶動了80戶農戶增收。 “水尾村取得如此變化,還得感謝省紀委的幫助協調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水尾村黨支部書記謝文雄說,水尾村位于兩省三縣交界,地處偏遠,距建寧縣城70公里,距客坊鄉19公里。這里當年成了紅軍的后方根據地和建寧蘇維埃的大本營,被稱為“紅色小井岡”。村里較完整地保留著閩贛基干游擊隊司令部、紅軍醫院、紅軍銀行、紅軍兵工廠等舊址群。 如何讓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偏僻山村要擺脫貧窮,還得立足實際,借力發展。”該縣客坊鄉黨委書記祝俊元介紹說,鄉黨委、政府打算利用紅色資源優勢,做活紅色旅游文章,打贏紅色文化扶貧攻堅戰。 有想法,還得科學規劃才行。在省紀委的大力協調下,福州大學建筑學院師生到村里調研,結合村子特點,以美麗鄉村建設及紅色鄉村生態游為核心,對村莊進行總體規劃,提出了規劃合理的布局。 很快,縣里、鄉里依托特色紅色遺址景觀進行修繕復原,按照“特色化、差異化”的原則選擇紅色旅游扶貧示范項目進行策劃,對村里的優勢旅游資源進行整合。 目前,水尾村已成為全國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省級紅色路線、省級傳統村落。去年11月13日,水尾革命舊址群被列入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 水尾村的改變,只是建寧縣創新扶貧方式,借助“紅色元素”,做活紅色旅游文章,打贏紅色文化扶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2017年以來,建寧縣在省紀委和省委宣傳部的溝通協調下,推動周恩來舊居和水尾村紅色革命遺址群修繕,建寧還被省紀委確定為省級黨性教育基地。自2017年5月以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各類紅色體驗培訓班人員共計5100余人次到建寧學習培訓;省、市、縣共有1.7萬余人次到建寧接受紅色教育。此外,省紀委協調省美術家協會組織20多位省知名畫家到建寧創作;組織省知名醫學專家到革命老區為百姓村民義診。 “眼下,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西門蓮塘、蘇區銀行、紅軍兵工廠、紅軍醫院等紅色遺址,形成了一條獨一無二的紅色文化產業鏈。如今,紅色資源已成為老區建寧發展的底色。”建寧縣委書記鄭劍波自豪地說,紅色文化產業帶動了建寧的餐飲、住宿、服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富裕了老區群眾,延伸了產業鏈,將山區建寧的短板變成了發展的樣板。(通訊員 陳曉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