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雁楠公路與白芙線交叉口旁的西塍橋駛入,便是芙蓉鎮良園村。“從村邊的塘堌走到盡頭,再行一段路可以到雁蕩十八古剎之一的本覺寺,本覺寺再往上,有一老虎洞,要靠繩索出入,曾經游擊隊常隱蔽在里面。”良園村黨支部書記蔡昌志說,周丕振的戰友金強就是良園村人,他曾任良園村黨支部書記、永樂邊區特派員等職。
周丕振曾在《雁蕩崢嶸》一書中以“眼鏡哥”為題,記錄了金強任永樂邊區特派員的事跡。
在良園村內,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遇到了金強的兒子和孫子,即89歲的金希球老人和68歲的金加忠。在他們的共同回憶下,金強“眼鏡哥”的故事愈見明晰。
金強于1938年入黨,在他家中成立了樂清最早的村級黨支部之一——中共良園支部。同年8月,金強任芙蓉中心支部書記。次年金強競選上芙蓉鎮鎮長,他將自己開魚行賺來的錢用作黨的活動經費。1941年2月,金強遭叛徒出賣被國民黨軍隊軟禁,經群眾幫助當晚脫險,第二天轉移到永嘉羅角寮村。金強因高度近視,常年戴著眼鏡,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眼鏡哥”。
在羅角寮村,金強成功組織一次群眾反抗地主、保長獲得減租減息后,名聲在當地廣為流傳。
解放戰爭期間,金強被國民黨反動派視為眼中釘,懸賞1000大洋買其人頭。國民黨浙保四團丁昌周部曾在良園村駐扎四年之久,期間焚毀了包括金強家在內的46間民房。
金強其實一直抱病參加革命斗爭,積勞成疾。1953年,他因久患肺病去世,年僅42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浙保四團團部駐扎在良園村蔡式桂家中,如今舊址還在。“四年的駐扎,并未使良園村成為國民黨反動派的大本營,反而讓群眾在見過他們的暴行后,更堅定了革命信念,與共產黨人的聯系更加密切。”57歲的良園村村民黃友順介紹,當時良園村只有92戶,卻有35人先后加入浙南游擊縱隊括蒼支隊,有5人犧牲,4人曾坐老虎凳受酷刑,還成立了樂清地區首個婦女黨支部,樂清中心支部于1940年8月也曾轉移到良園村蔡仁權家中。此外,著名士紳蔡履平、蔡光等,當時為保護地下黨人員,保釋被捕人員等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如今的良園村,村內環境整潔,洋房矗立,道路四通八達,還有華嶼湖、華嶼山等,華嶼山頂還有國民黨炮樓遺跡。在村口百年塘堌的兩側,分別是占地一萬多平方米的柏樹林、芙蓉的黃金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村的生態資源較好,我們將做好生態旅游文章。同時進一步挖掘村內的紅色故事,為革命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打下基礎。”良園村村委會主任蔡海平說,如今村里還居住著許多親歷那段歷史的老人,紅色的故事在良園村村民中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