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承建的福建紅色文化網上展館在革命歷史人物廳,通過點亮紅星的方式,讓歷史人物走出歷史星河,再現革命時期形象。(頁面截圖)
東南網10月10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 肖曉敏)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寧德的陳浩帶著一家三口參觀了三明建寧溪口村的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永安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等紅色文化遺址及紀念館,感受一把紅色旅游熱。
“以前只是在書上讀到過反圍剿的歷史,通過實地走訪,看到紅軍當年使用過的武器、作戰地圖,特別是實景搭建的戰斗場景,很有感染力,感覺可觸摸那段歷史。”他說。
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作為全國首個以中央蘇區反“圍剿”為主題命名的專題紀念館,是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紀念館館長曹建新介紹,今年國慶假期該館共接待游客4.04萬人次,同比增長24.3%。除了國慶外,每年的七八月份,來這里參觀的學生特別多,一年接待游客6萬余人次。可以說,這里已經成為游客到建寧縣觀光的必游景區。
在三明,越來越多“中央紅軍村”重視在旅游上的開發利用。據介紹,去年三明市紅色旅游接待游客量達256萬人次,紅色旅游綜合收入近17億元。今年1—6月,三明全市接待紅色旅游147萬人次,同比增長16%,紅色旅游綜合收入9.35億元,同比增長19.1%。
近年來,福建大力實施紅色文化工程,一大批凝結紅色基因的遺跡“活”了起來。2016年,全省紅色旅游景區接待人數突破1500萬人次,同比增長20%,紅色旅游收入160億元,同比增長22%。
破題——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
福建作為紅色文化資源大省,老區蘇區多、黨史上的重大事件多、重要人物多,為革命作出的犧牲和貢獻大。據統計,全省84個縣(市、區)中,有70個老區蘇區縣(市、區)。福建有2500多處革命遺址,全省有3600多個革命基點村,一直堅持革命斗爭到全國解放,贏得“紅旗不倒”的贊譽。
去年6月,福建制定《福建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實施方案》,從加強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深化紅色文化研究整理、推進紅色文化弘揚傳播、創作紅色文化文藝精品、培育紅色文化旅游品牌五方面,明確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的重點工作。
省文化廳編制《福建省紅色文化生態保護開發規劃》,明確全省紅色文化保護開發的目標任務、重點工作。省文物局對《福建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進行全面修訂,依法依規做好紅色文化保護……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高翔表示,要組織策劃有節奏、有聲勢、有影響的宣傳推介,推出一批有重大價值的文化文藝精品,把福建紅色文化傳開來,打響福建紅色文化品牌,為推動福建文化強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三明市制定了福建省首部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的政府規章《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龍巖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草案)》已經向社會公布全文,并完成意見征集。該條例草案在紅色遺址的基礎上,將紅色文藝作品、口述歷史、紅軍標語、革命事跡、革命精神等非物質的文化形式,也納入紅色文化遺產范疇。
目前,福建已編制了《福建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經費需求規劃》,項目總數573個,經費總需求20.12億元。
實施革命舊址維修保護五年行動計劃。建立革命舊址保護利用項目庫,已實施古田會議舊址群等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維修項目、鄧拓故居等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維修項目。
龍巖市已先后投入4.9億元用于革命舊址維修和保護以及陳列展改版,其中投入7000多萬元用于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閩西烈士紀念館的改造、改版、提升,投入3億多元對古田會議紀念館進行四期改造。
三明市已對寧化鳳凰山紅軍長征出發地、清流林畬毛澤東舊居等遺址實施提升修繕,永安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建寧水尾紅軍醫院舊址等遺址已對外開放。
“福建將紅色文化建設作為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戰略舉措,調動了各方力量,強化政策支持和保障,在全省上下大力弘揚紅色精神,培養紅色意識,走出了一條整體化、活態化、法治化、社會化保護的新路子。”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黃玲說。
游客在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松毛嶺戰役VR體驗區進行體驗。(資料圖)
改變——創新傳播方式讓紅色基因活起來
360度旋轉高清圖像,朱紅色的房梁和柱子,斑駁的桌子,泛黃的墻上懸掛著“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橫幅,兩側墻壁和立柱都貼著當時的標語,一側的立柱上貼著“反對絕對平均主義”“反對非組織觀點”。
“真是太真實了,仿佛置身現場一樣。”福建師范大學大二的學生林建華,帶著VR頭顯,觀看福建紅色文化網上展示館,進入到古田會議會址展示廳里。
福建紅色文化網上展示館由東南網承建,去年12月13日正式上線。展示館匯聚了紅色文化資源、革命歷史人物、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紅色文藝作品等內容,其技術優勢與展示亮點,令大眾沉浸其中切身體驗。
“紅色文物是無價之寶,但要經過我們的努力,用符合現代人觀看需求的方式進行二次加工和表現,才能把其中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現出來,鼓舞人心。”福建革命歷史紀念館館長楊衛東說,VR/AR、3D裸眼等新技術的應用,使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展覽,變得更加鮮活生動,更接地氣。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會讓廣大青少年、黨員干部、群眾領略到福建紅色文化的精、氣、神。
對此,福建省文化廳廳長石建平表示,今后還將在福建各地重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復制推廣紅色文化VR/AR、裸眼3D等技術形式,將紅色文化娛樂產品納入福建紅色文化旅游項目,推出一批具有紅色文化內涵的創新、創意文旅產品,讓紅色文化在各個群體中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近年來,福建依托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利用電影、電視、網絡、多媒體等各種手段,不斷拓寬紅色文化宣傳推介平臺與渠道。同時,堅持市場化運作,以市場力量推動紅色影視精品創作生產和推廣傳播,組織拍攝制作《古田會議》《我的軍號》《鄧子恢》《彭德懷元帥》《蔡威》《閩東豐碑》等影視作品,撰寫《錘頭鐮刀旗下》《秋白蒼蒼》等書籍,力求以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打造紅色文化文藝精品,讓紅色經典為八閩發展注入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
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還劃撥專門經費用于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作,對紅色題材文藝創作項目給予政策和資金重點扶持;全省各大紀念館推出《紅色福建》《古田會議》《才溪鄉調查》等紅色主題展;福建日報策劃推出《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系列報道》;東南網組織開展設區市委書記紅色文化網絡專題訪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科員易向農認為,只有多講、講透福建紅色故事,福建紅色形象才能凸顯出來,因此需要更多紅色題材的影視、文學、文藝作品和研究著作,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福建紅色文化影響力。
傳承——讓紅色基因成為文化自信重要源頭
80后的林言枝是福州臺江區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此前單位組織到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參觀正在舉辦的王荷波生平事跡展。巨幅的畫作和生平文字介紹,讓林言枝對這個中國共產黨杰出的早期領導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福建紅色文化資源得到充分保護,紅色文化內涵也在不斷豐富拓展,紅色基因在黨員干部和青少年中得以有效傳承。紅色文化更成為增強當地干部黨性意識和群眾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
福建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說,弘揚紅色文化可以結合廉政建設、“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設置議題讓參觀者有帶入感,充分體驗革命年代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今日的重要啟示,讓紅色基因根植于靈魂深處。
“福建紅色文化是福建文化的核心之一,大力弘揚、傳承紅色文化是展現福建文化自信的時刻。”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福建省黨史研究會常務理事李寶艷說,對于高校學生而言,相關的紅色主題展、紀念館等有助于他們了解紅色文化起源,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求是》原副總編劉潤為,在今年5月于三明永安召開的紅色文化高端論壇上指出,紅色文化歸根結底還是落實到對人的教育,它要由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希望各地在紅色文化的傳承、發揚,特別是對青少年教育當中煥發出來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夠在推動人與自然、人和社會全面發展當中變成更大的物質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