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縣原名濛江縣,滿語稱之為“恰庫”,意為“明珠河”。1946年2月14日,為紀念在此殉國的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更名為靖宇縣。
靖宇縣幅員面積3094平方公里,總人口14.4萬人,滿、朝、蒙、回、錫伯、白、水、苗、藏、侗等10個少數民族雜居相處,孕育出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靖宇縣位于松花江上游,地處“長白山自然經濟文化圈”。
靖宇縣擁有著遍布城鄉的紅色旅游資源,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縣內現有楊靖宇將軍殉國地、抗日聯軍誕生地———城墻砬子會議遺址、那爾轟會師紀念地、曹亞范烈士殉難遺址,共4個紅色旅游景區。其中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現正在建設當中,對外免費開放,其他三個景區都作為革命遺跡保護,尚未開發建設。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紀念碑,原碑木質,立于1962年5月,位于老惡河(俗稱)邊上,是將軍壯烈殉國的地方。
1965年改建鋼筋水泥紀念碑,1978年重建現碑,紀念碑高5.43米、寬1.2米、厚0.55米,碑身正面刻著由本縣著名書法家王友書寫的“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殉國地”12個正楷大字,背面刻有楊靖宇同志簡歷,體現著靖宇人民對將軍為國捐軀的敬仰之情。整個碑身是以青石精心磨制而成,碑身兩側鑲邊的條石面上刻有民族風格的回字形花紋、紅燈和海浪花等飾紋,碑首起脊成瓦楞形。
1989年10月,建一座高9米琉璃瓦鋪頂方亭,罩護著紀念碑。周圍勁松懷抱,參天蔽日,恬靜優雅。人們立于碑前,置身松下,拜謁將軍為國捐軀的壯舉,如睹將軍威武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
近年來,靖宇縣委、縣政府正式啟動了“紅色旅游”工程,大力開發靖宇抗聯文化休閑旅游功能,擴大和提升楊靖宇殉國地的旅游內涵和文化價值,融入紀念功能區、教育功能區、體驗功能區、休閑功能區四大版塊,正在著力打造國內知名的靖宇抗聯文化旅游區。
今年以來,靖宇縣委、縣政府正在籌建白山市靖宇東北抗聯教育基地,把抗聯教育和紅色旅游,與長白山生態圈和中朝邊境風光帶兩大優勢并網聯接、串珠成鏈,必將整體提升靖宇紅色旅游對國內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新文化記者 陸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