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坡村:紅色旅游富了村民 2017年07月08日22:56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紅色革命主題廣場 人民網呼和浩特7月8日電 (王慧) “我家現在開的農家樂,黨員來這學習體驗來我家吃飯,一個月下來收入不少,之前面朝黃土背朝天累一身病也掙不上錢,現在政府搞紅色旅游,我們跟著黨走,日子也越來越好過了!”家住清水河縣老牛坡村的韓老漢高興地說個不停。黨員帶動引領,政府旁加扶持,清水河老牛坡的村民家家有活干,月月有工資,不用外出打工,在自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如今的生活是既有活干又有錢賺。 清水河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最南端,整體位置處于“蒙、晉、陜”三省區交界和國家呼包銀榆經濟區、是和林格爾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的清水河,靠天吃飯,家家戶戶都有“天井”,遇上好天年,雨水就夠解救一家的吃水難題,遇上旱天,村民們只能到河里拉水。如今,清水河縣委、縣政府加大人工造林,短短幾年的時間,全縣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0.1%增加到現在的32.9%,良好的自然環境成為清水河打造紅色旅游的基礎。清水河縣老牛坡是抗戰時期內蒙古和山西兩地交界地區成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在經歷了80年的歲月風霜,如今又煥發出燦爛的光芒,以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建立黨員教育基地,推動當地旅游發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聽講解員講述當年的感人故事 今年是老牛坡黨支部成立80周年,走進清水河縣老牛坡黨支部,穿上當年的軍裝,坐在會議室里聽黨課,參觀黨支部展覽館,在革命主題廣場聽講解員講述當年紅軍的故事,一條線走下來,腦子里思緒萬千,看到革命烈士紀念碑巍峨的矗立在廣場中央,看到改擴建后的抗戰遺址,讓人不由得心生敬畏與酸楚,感念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據了解,2010年5月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將老牛坡村黨支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今年又申報全區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據悉,前來老牛坡村黨支部過組織生活、上黨課的部門、院校逐年增多,累計近六萬人次,其中大學生“三下鄉”累計達4500多人次。 清水河縣組織部部長張科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老牛坡黨性教育基地建設,前期規劃設計,史料征集到建設使用,過程中貫穿了老牛坡精神暨“愛國愛家、依靠群眾、百折不撓、敢于勝利”的老牛坡精神。基地以老牛坡黨支部展館、老牛坡黨支部舊址還有紅色革命主題廣場、北堡抗戰遺址、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來講述老牛坡從革命斗爭建設發展過程中的發展變化。通過紅色教育來傳承紅色文化,帶動紅色旅游促進全域旅游,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老百姓脫貧增收致富。 清水河縣是自治區級貧困縣,清水河縣老牛坡坐落在明代長城腳下,全村下轄6個自然村,常住農戶214戶,487人,老牛坡與外界的物資交流只有一條羊腸小道,落后的基礎設施使村民出行難、收入低,農民人均收入只有42元。是當時全縣典型的吃飯靠返銷、生活靠救濟、花錢靠借貸的“三靠”貧困村。
老牛坡黨支部展館 老牛坡依靠原生態的古村落優勢,抓住機遇發展紅色旅游,縣委、縣政府積極想辦法出政策,沿北堡川將原有村道建設建瀝青路面、老牛坡硬化街巷1.9公里、改造水源1處、新建改造管網4000米、安裝戶戶通50戶,修改防洪堤2200米,改造老舊電話、完善安全飲水設施、改造農家樂等。到2016年底,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00元,貧困人口從解放前的全部貧困降到目前的14戶30人,扶貧開發成效顯著,村民們見到記者都紛紛圍上來,述說心中的感動,講述他們身邊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了解,全域旅游在清水河正在落地生根,老牛坡黨支部是全域旅游的一個節點,以紅色教育帶動旅游業發展,從而促進整個清水河縣境域內的全域旅游,在此過程中,一是通過產業發展來促進農民增收,目前北堡川已經流轉了將近2萬畝土地,5000畝已經連片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在產業發展上可以實現穩定增收,另一個就是帶動老百姓的農家樂休閑觀光游,在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做法,在基地運行管理過程中,保潔人員、安保人員和服務人員都優先聘用當地的貧困戶和老百姓,這樣促進了當地就業的同時通過學員來這里學習培訓,可以購買清水河縣的特色農產品,幫助農戶增收。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在全區旅游發展大會上指出,旅游業關聯度大、涉及面寬、拉動力強,與110多個產業相關,對餐飲、住宿、交通等行業的貢獻率都超過80%,對文化、金融、零售等行業都有較強拉動作用,“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十分明顯。老牛坡緊緊抓住打造自治區、市、縣三級干部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的契機,重點發展紅色旅游,幫助村民建紅色餐飲、特色農業、手工藝制品、土特產生產銷售,對農民進行定向培訓,轉變為教育基地服務人員,實現就業安置,讓貧困村民擴寬致富路子,徹底脫貧。
(責編:劉澤、曾曉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