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國弱必挨打”的教訓必須始終牢記,和平安寧的生活和發展環境必須倍加珍惜。只有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發展,國力的提升,中國人民才能有尊嚴地生活,中華民族才能有尊嚴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史為鑒,從苦難中崛起的中華民族比任何人都更懂得,天下正道除和平發展別無他途。在獲得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正越來越多地與世界分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繁榮。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世界和平有力的建設者,也是世界和平的堅定守護者。
(據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 鄒偉 羅爭光 烏夢達 徐揚
偉大的民族總能在絕境中浴火重生。
80年前的炮聲,將一個沉睡的民族驚醒。盧溝橋畔氣壯山河的抗擊,開啟了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序幕。
秉持民族大義,擔負救亡重任,中國共產黨高舉團結抗戰旗幟,引領奪取勝利的正確方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中國人民贏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滔滔歷史長河,巍巍砥柱中流。
踏上新的征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拼搏奮進,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昂揚前行。
高擎抗戰旗幟,挺起民族脊梁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制造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妄圖把中國變為殖民地,進而吞并亞洲、稱霸世界。
“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中國共產黨發出的吶喊,隨著電波傳遍全國,激蕩在每一位國人的心頭。
強敵肆虐的漫漫長夜,中國共產黨高舉團結抗戰的旗幟,成為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堅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次日,中國共產黨即發表抗日宣言;同年,陸續派出大批干部赴東北組織抗日斗爭;1932年4月,成立還不到半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對日戰爭宣言……
1938年5月,面對甚囂塵上的“亡國論”“速勝論”,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集中全黨智慧,科學系統地闡明了持久抗戰的總方針。
從白山黑水到熱帶叢林,從長城腳下到太行山上,歷經苦難的中國大地上,不斷匯聚起誓死抗日的滾滾洪流。無論是在淪陷區還是游擊區,中國共產黨人都是火種的播撒者,都是動員、組織和堅持抗戰的領導者。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際,針對當時社會對抗日前途的悲觀論調,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寫道。在艱難困苦中,正是中國共產黨人,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副會長王建學說,作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當之無愧。
締造空前團結,凝聚磅礴力量
抗戰期間,盡管幾經波折,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如磐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牢牢守護著中華民族的命脈。危難關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選擇自己的命運,人民也在命運轉折中作出歷史的選擇。
從共產黨身上,人民看到了與國家存亡與共的堅定決心——
山西省太原市檔案館,珍藏著一份八路軍總部行動路線圖。縱橫交錯的路線顯示:1937年9月至1945年8月,八路軍總部在山西輾轉遷移69處,但始終堅持戰斗在日軍占領區的腹地,如利劍刺向敵人心臟。
抗日戰爭,是攸關民族前途命運的殊死戰,也是檢驗當時中國各黨派和政治集團的試金石。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肩負起全民族抗日救亡的歷史重任,把自己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空前緊密地相連。
從共產黨身上,人民看到了浴火重生的希望——
廣州,珠江畔。一座音樂家的雕像臨江而立,仿佛正在指揮滔滔江水,奏響一曲雄壯的大合唱。他就是冼星海。1938年,這位33歲的年輕人被中國共產黨深深感染,毅然前往延安。在那里,他入了黨,完成了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黃河大合唱》。
從共產黨身上,人民看到了新中國的曙光——
1940年,愛國僑領陳嘉庚回國考察完重慶,堅持要到延安看看。走遍延河兩岸,與共產黨人促膝長談后,他向海內外大聲疾呼:“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從開展全民族抗戰到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沖刺階段,80年來的歷史經驗反復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團結帶領最廣大的中國人民; 只有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李宗遠說。
傳承抗戰精神,走向偉大復興
2017年6月21日,在山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興縣蔡家崖村,向晉綏邊區革命烈士敬獻花籃,瞻仰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參觀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區司令部舊址。習近平動情地說,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在民族優秀文化的沃土中生長,在共產黨人先鋒模范作用的感召中升華,在全體中華兒女為夢想拼搏的奮斗中弘揚……向偉大復興奔去,中國共產黨人引領抗戰精神綻放新的時代光芒,將中國人民逐夢的道路照亮。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這是走向復興的中國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
1944年9月5日,共產黨員張思德執行任務時不幸犧牲。三天后為他舉行的追悼會上,毛澤東同志出席,并發表了那篇廣為流傳的演講——《為人民服務》。“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真正為了人民的政黨,才能獲得無窮的力量。
始終堅持自信自強,這是走向復興的中國融于血脈的鮮明特質——
“抗戰勝利一掃百年來中華民族屢戰屢敗的心理陰霾,恢復了久違的民族自信。”北京市黨史辦原副主任李明圣說,這種必勝信念薪火相傳,必將堅定億萬國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始終堅持和平發展,這是走向復興的中國面向世界的莊嚴宣示——
“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是我們對當年為維護人類自由、正義、和平而犧牲的英靈、對慘遭屠殺的無辜亡靈的最好紀念。”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代表著一切愛好和平人士的心聲。
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從參與全球維和行動到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將刻骨銘心的苦難記憶,化作對和平發展的不渝追求,為維護世界和平持續貢獻智慧力量。
1937年,22歲的焦若愚投身抗日的行列。次年,他擔任中共宛平縣長。
2017年,102歲的焦若愚出席中共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在全體代表中最為年長。
“別忘了抗戰歷史,不管時代怎么變化,我們的事業和精神要一代一代傳下去!”這位有81年黨齡的老黨員殷殷叮囑。
(據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砥柱中流,抗戰精神照亮逐夢前路
80年前的炮聲將一個沉睡的民族驚醒 正是在中國共產黨身上人民看到力量希望和曙光拓砥柱中流,抗戰精神照亮逐夢前路銘記歷史 實干興邦2017年07月07日 05 :國內·專題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
Tags:砥柱中流,抗戰精神照亮逐夢前路
責任編輯:湖南紅色旅游網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