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紅色旅游讓人耳目一新
2017-05-30 13:55:00 來源:中國旅游報
身著紅軍裝,擺出“向前進”的姿勢……在貴州遵義會議舊址前,一個統一著裝的老年旅行團格外引人注目。正在給老伴兒拍照的史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是從昆明來的,第一次走紅色線路,感到既新鮮又有意義。 日前,由全國紅色旅游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貴州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遵義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不忘初心途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線路合作推廣儀式在遵義會議會址舉行。同期,中國旅行社協會第五屆一次常務理事會暨“全國骨干旅行社走進貴州”旅游線路考察活動在這里啟動。 守住底色振興紅色革命老區 提到長征,貴州遵義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82年前,中央紅軍克服艱難險阻,于黔北寒氣逼人的隆冬時節,即1935年1月,進入貴州遵義,召開了中國革命史上著名的遵義會議。 如今,“紅色”已成為遵義這座城市的主題色,紅色旅游也成為貴州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品牌。2016年,貴州省全年紅色旅游接待游客2564.36萬人次,同比增長31%;紅色旅游綜合收入218.48億元,同比增長33%。遵義市旅游局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市紅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239.9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2%和43.6%。 “全國骨干旅行社西部行”走進貴州遵義,從仁懷縣啟程,經過習水縣、赤水市、青巖古鎮及惠水縣等地,開展了為期3天的線路考察。此行旨在貫徹落實國家旅游局“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主題活動,加強長征主題旅游產品的宣傳營銷。組織更多游客“重走長征路”,給長征沿線革命老區輸送了大量客源,推動了紅色革命老區的振興與發展。 在踩線過程中,河北省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連華認為,貴州80%以上的縣市都有紅色足跡,紅色資源非常豐富,建議貴州在宣傳上下工夫,讓更多游客對這里的紅色旅游增加認知。 “遵義的底色在人們的印象中太固化了,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大宣傳推廣。”廣州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溫前認為,遵義的休閑配套設施不錯,自然景觀也很好,應該更多地到客源地進行宣傳推廣,把這些要素展現出來。 中國國旅(江蘇)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承龍認為,貴州遵義的酒文化主題可以好好設計。同時,他建議,革命老區的“艱苦”也可以變成“賣點”,“比如,組織客人到西部地區扶貧、支援,到希望小學捐書,與發揚長征精神與精準扶貧相契合。” 精準營銷增強產品差異化 在“不忘初心途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線路合作推廣儀式上,國家旅游局發布了“重走長征路”國家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在山東交運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延輝看來,貴州推介的8條線路很有特點,考慮到了不同的需求,可以做到各取所需。 中國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副總裁丁建春認為,從北京到貴州的交通成本太大了,一定要在設計上、營銷上更加精準,避免產品同質化。 “以往對于紅色旅游的理解停留在教條化上面,如今耳目一新,印象比較深刻。”溫前在會上聽到推介后,覺得非常有新意,從第三條就開始用手機錄音,希望把這些最新的線路信息帶回去。“我覺得產品包裝得非常好,很有設計感,注重體驗旅游。相信文案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以前那種‘包治百病’的線路已經行不通了,要根據游客的喜好進行專業化的設計。”上海錦江國際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韜認為,這里的自然風光、文化體驗,以及獨特的茅臺文化構成了多個賣點。“產品可以根據投放市場的需求,將豐富的要素進行精心組織。比如,遵義擁有100多公里的自行車道,這在世界上都少見,隨著健身成為主流,可以將其與其他旅游項目結合,形成賣點。總之,可以挖掘的東西是非常多的。” 專業設計增加參與體驗感 在紅色之旅中,記者一行住在赤水河畔的著名國酒之鄉茅臺鎮。走在街道上,陣陣醬香酒味撲鼻而來。在這里,參觀茅臺酒的包裝車間,了解國酒背后的文化內涵是一項重要游覽內容。 而走進四渡赤水紀念館的第一件事兒是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四渡赤水出奇兵》,那股愛國熱情、那份緬懷之情瞬間被點燃,合唱完再走進展館時,更有體會。講解員飽含深情的講解更是多次贏得掌聲。 紅色旅游點多數在老少邊窮地區,也因如此,這些地方有著優美的風光。無論是赤水大瀑布,還是佛光巖,抑或是土城老街、青巖古鎮,都給原本紅色旅游資源增添了更加多元的內涵。 這與近年來遵義堅持紅色傳承,推動綠色發展,著力推進“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特色旅游城市建設分不開。 “這種來自紅色旅游的教育高于任何形式”。對于遵義的紅色路線設計,丁建春認為很有特點,形式新穎,易于讓人接受。 導游出身的韓連華坦言,青杠坡紀念碑、四渡赤水紀念館的講解員非常出色,“這一個小時準確到位的講解,至少需要10小時以上的準備時間。” 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推廣副總盧放認為,隨著貴州基礎設施改善,交通的可進入性進一步提升,紅色旅游發展也迎來了機會。“四渡赤水是紅色教育的關鍵一環,呈現得非常好,值得其他地方借鑒。”在他看來,紅色教育怎樣做到吸引年輕人、增強參與性很重要。(記者 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