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蘇區銀行、紅軍兵工廠、紅軍醫院……革命先輩在建寧這塊紅土地上譜寫了輝煌篇章,也給蓮鄉留下了寶貴的紅色資源。 近年來,建寧縣不斷保護和利用紅色資源,弘揚紅色傳統,激活紅色基因,通過打造全國首個以中央蘇區反“圍剿”為主題命名的專題紀念園,擦亮紅色旅游的底色,讓紅色資源在蓮鄉這片紅土地上升華,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在保護中弘揚紅色傳統 建寧,是原21個中央蘇區縣之一,地處武夷山脈中段,是由閩入贛的北大門,是福建的母親河千里閩江的正源頭。這里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這片紅土地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領導過革命斗爭。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中,有八位在建寧戰斗、生活過。 20世紀30年代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發動5次大規模“圍剿”,蘇區軍民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指引下,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成功粉碎了國民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圍剿”。 建寧縣與五次反“圍剿”緊密相聯。2008年8月,“中央蘇區歷史地位與發展———建寧論壇”舉辦,國內知名黨史專家明確指出:建寧是第一次反“圍剿”的籌糧籌款之地,第二次反“圍剿”的決勝之地,是第三次反“圍剿”的準備和決策之地,是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東北戰線的重要支點和指揮中心。 那么,如何傳承紅色文化?首先要保護,然后再挖掘和傳承。 為了保護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2006年以來,建寧縣投資3800多萬元新建“紅軍頌”大型群雕和中央蘇區反“圍剿”陳列館,建成了全國第一個反映中央蘇區反“圍剿”歷史的紀念園,真實地再現了紅軍五次反“圍剿”等重大歷史事件。 2008年,紀念園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如今,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三總部”也成為了“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省重點推介紅色旅游線路。2007年紀念園又被確定為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2008年,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被中宣部列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11月獲評三明市首個國家4A級紅色旅游景區。 不僅如此,眼下建寧縣正在重點建設西門紅軍蓮塘、恢復紅軍無線電總臺遺址及安裝九人銅像,將中央蘇區紅色文化與蓮文化相結合,打造融居民休閑、旅游觀光、蓮塘保護為一體的城區主題公園。 在發展中打響紅色品牌 5月2日,在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內,講解員正在給游客講解紅色歷史。“今天雖然不是周末,但是仍有不少游客前來參觀學習。”講解員林曉春說,如果在節假日期間,紀念園每天接待的游客量都會翻番。到了旅游旺季的時候,每天接待的游客量都在10批以上。 讓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成紅色文化產業。 眼下,客坊鄉水尾村是我省紅色革命遺址、市級歷史文化名村,村里保留了較為完好的紅軍醫院、閩贛基干游擊隊司令部舊址、紅軍兵工廠、蘇區銀行等革命舊址群。去年,建寧縣客坊鄉通過向上爭取資金300多萬元,對這些革命舊址進行保護性修繕。 “發展紅色旅游,真的是一個好主意、大手筆,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創舉。”客坊鄉黨委書記祝俊元介紹說,鄉里利用撥下來的資金,分批對這些紅色遺址進行修繕,并利用紅色資源和當地生態優勢、人文景觀,打造鄉村旅游。目前,鄉里已經對此進行了規劃,并將逐步建設紅色展覽館、青少年軍事實踐基地等項目,利用紅色資源帶動村民增收。 “紅色資源不僅具有重大政治價值、教育價值,而且具有重大經濟價值、品牌價值。”建寧縣旅游局局長張美娥介紹說,近年來,建寧縣不斷挖掘紅色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紅色文化與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特別是推動紅色資源與旅游產業結合。 建寧不僅紅色旅游資源豐富,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同樣吸引著八方來客。紅色旅游景區的示范效應,推進了建寧縣鄉村旅游集聚區、農業生態觀光園和農家樂的發展。 據統計,2016年全縣實現游客接待102萬人次,比增26.6%,旅游收入9.1億元,比增24.6%,再創新高。
“眼下,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西門蓮塘、蘇區銀行、紅軍兵工廠、紅軍醫院等紅色遺址,形成了一條獨一無二的紅色旅游鏈,如今,紅色資源已成為老區建寧發展的底色。”建寧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陰曉萍自豪地說,紅色旅游業帶動了建寧餐飲、住宿、服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富裕了老區群眾,延伸了產業鏈,將山區建寧的短板變成了發展的樣板。(建寧記者站 陳曉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