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指出,“紅色旅游是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政治工程,是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文化工程,是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筆者認為,紅色旅游作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責任、有條件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中更加積極作為。
一是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更加積極地作為。31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人民的認知和認同是基礎。紅色旅游10年發展的經驗證明,在教育功能上,紅色旅游在推進黨的建設和資政育人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許多紅色旅游景區成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生動課堂。寓教于游的體驗使廣大游客在紅色旅游中感悟崇高、升華境界,在參與中怡情養志、益德益智,達到預期的目的。
紅色旅游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成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成為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知識的重要陣地,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思想保證、精神支撐和措施支持。
二是在加快轉型升級上更加積極作為。首先,強勁的政策導向為加快轉型升級注入活力。發展紅色旅游,在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和國務院31號文件中都明確了具體目標和任務;《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等國家發展戰略規劃,都積極支持革命老區發展紅色旅游。其次,優化的發展環境為加快轉型升級營造氛圍。今年以來,以立法形式確立的3個國家級紀念日(“勝利日”、“國祭日”、“烈士紀念日”)為發展紅色旅游營造了良好氛圍。黨和國家領導人3次出現在抗戰紀念活動現場、多次視察紅色旅游景區更如“導向標”,在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持續發酵,使紅色旅游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再次,高效的發展質量為加快轉型升級奠定基礎。隨著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逐步到位和社會及民營資金的不斷注入,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的基礎設施、交通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一批未納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的紅色遺址遺存得以有效地保護,并逐漸形成接待能力。最后,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加快轉型升級提供支撐。按照《規劃綱要》確定的5年輪訓一遍的目標,10年來,全國紅辦舉辦紅色旅游培訓班百余期,分級分期培訓各類從業人員上萬人次,帶動各地舉辦培訓班5000余期,上百萬人次的從業人員參與培訓。
上述措施有力地推進了紅色旅游實現“兩轉變”、“四升級”,即紅色旅游景區從粗放型、外延式的發展模式向集約型、內涵式發展模式轉變,從單純的紀念場所向貼近社會生活轉變;從“節點旅游”向“常態旅游”優化升級,從“單項旅游”向“復合旅游”優化升級,從“旅游人才短缺”向“旅游人才支撐”優化升級,從“條塊分割”向“整體一盤棋”優化升級。
三是在深化改革創新上更加積極作為。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始終是加快紅色旅游發展的根本動力。31號文件為發展紅色旅游帶來了新理念、新認識,拓展了新視野、新思路。
經過10年的發展,紅色旅游正進入一個新的關鍵發展時期,要保持持續健康發展,客觀上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要堅持創新與繼承相統一,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不斷求新、求變、求精。要認真搞好“10年回顧總結”。經中央領導同志同意,目前,全國上下正在進行紅色旅游發展10年回顧總結和“十三五”紅色旅游發展研究,搞好紅色旅游發展10年回顧總結,體現了繼承和創新的結合。準確把握紅色旅游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規律。要站在戰略的高度,善于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觀察和處理問題,善于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象,視困難為考驗,把挑戰當機遇,克難攻堅,奮勇向前。要跳出紅色旅游發展紅色旅游,在體制機制創新、內涵拓展、質量優化升級、模式融合發展、尋求國際合作上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在更大的空間內實現更大發展。要善于借勢而為,借力發揮。借助“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進一步整合有利于發展紅色旅游的領導、組織、政策、資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資源,在不斷提升“造血功能”、奮發作為的同時,力爭把紅色旅游納入“聯席會議”的重要議事日程,用行政、市場、社會多方力量推動紅色旅游創新發展。
總之,紅色旅游要在貫徹落實31號文件中更加積極作為,對于全行業來說,這既是一個很高的要求,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