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記者隨“重走長征路”聯合采訪團來到興安。負責講解的湘江戰役紀念館館長尹湯懷,每到一處革命遺址前,都會帶領記者三鞠躬,緬懷先烈;每次回顧那段悲壯歷史,都能聽得出他對先烈發自內心的崇敬。 “湘江戰役是長征過程中最慘烈、最悲壯,關系到我黨我軍前途命運的重大戰役。”尹湯懷說。 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時,約有8.6萬人,強渡湘江后,損失了約三萬人。當中大部分紅軍戰士的名字,如今鐫刻在湘江戰役紀念園的英烈名錄長廊上,32米長的英烈名錄,寫下了20462個名字。 這是一片被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在戰斗結束后,有很多村民冒險將犧牲的紅軍將士遺體尋回安葬;更有村民幾代人,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為紅軍烈士掃墓祭奠。在興安,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紅軍在三官堂開大會,宣傳政策,還分糧食給貧苦的老百姓。很多青壯年主動要求參加紅軍,跟著紅軍走。”在界首鎮一家售賣米酒的店鋪里,祖祖輩輩就生活在古街上的唐老伯說,小時候就開始聽長輩講紅軍長征過興安的這些故事。 滾滾湘江北去,悠悠漓水南流。歷經80年歲月的洗禮,長征精神在這片紅土地上“與山共峻極,與水同流長”,助力興安煥發嶄新魅力。 富民是對紅軍最好的紀念。2015年,興安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6.1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852萬元。而當年中央紅軍改變行軍路線,從資源折回翻越老山界,經過的華江瑤族鄉,如今成了廣西最富裕的民族鄉。 近年來,興安大力推進紅色文化傳承、紅色革命歷史宣傳。對三官堂、紅軍街、紅軍標語樓、紅軍墓等遺址進行保護和修繕的同時,以這些紅色遺址為點,以紅軍長征過興安走過的線路為軸,打造出紅色旅游精品路線。如今,湘江戰役紀念園已成為了著名紅色景點,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我們將紅色文化融入旅游,既是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也是為了富民一方。而這正是紅軍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的初心。”興安縣主要領導說,挖掘紅色歷史文化和弘揚長征精神,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更是一種歷史責任。該縣將全力推動紅色旅游,積極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記者 黃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