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紅色旅游井噴式增長,新建游客集散中心和紅軍食堂
(原標題:遵義紅色旅游井噴式增長,新建游客集散中心和紅軍食堂)
提到長征,貴州遵義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81年前,中央紅軍克服艱難險阻,于黔北寒氣逼人的隆冬時節,也就是1935年1月,進入貴州遵義,召開了中國革命史上著名的遵義會議。
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日前夕,澎湃新聞走進遵義,重溫這座城市承載的厚重歷史,再次觸摸革命歷史的脈動。
當年,中央紅軍經過湘江一役折損很大,成千上萬的紅軍獻出寶貴的生命。如此巨大的損失,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高層意識到,不能再堅持錯誤的“左”傾軍事路線,必須要搶“指揮棒”,在危急關頭挽救黨,挽救紅軍,挽救中國革命。
1935年1月15日,中國共產黨隨中央紅軍長征的重要領導人、各軍團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相關重要人物共20人聚集到了遵義城內黔軍將領柏輝章私邸的二樓會議室,召開了對中國革命的未來產生決定性影響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的決議肯定了毛澤東等關于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這次會議結束了王明為代表的單純防御軍事路線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和他領導的軍隊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
遵義會議開了三天,這三天后來被稱為“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天”。
遵義會議也改變了遵義的命運。“紅色”早已成為遵義這座城市的主題色。紅軍長征在貴州的革命活動,以時間長、涉及地點多等特點,在歷史上極具特殊性。因此,紅色旅游作為貴州發展旅游事業的特色品牌,已顯示出相對的政治優勢、文化優勢和經濟優勢。
眾所周知,遵義是中國大西北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要沖,歷史文化深厚、山水秀美,有以遵義會址和紅軍四渡赤水遺跡為代表的紅軍長征文化,也有因茅臺而享譽世界的酒文化,還有被納入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名錄的赤水丹霞風貌。豐富的紅色歷史遺跡和生態資源,都為遵義進一步打造紅色旅游提供了可能。
澎湃新聞從遵義市旅游局了解到,近年來,遵義始終按照國家兩期紅色旅游規劃綱要要求,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基調,以中國革命歷史遺跡和精神瑰寶為主要吸引物,以生動的旅游形式實現其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經濟工程和富民工程的歷史使命,推動建設遵義紅色之城。
據遵義市旅游局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遵義紅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946.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7.7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期末的2.69倍、2.51倍。2016年上半年全市紅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239.9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2%和43.6%。紅色旅游市場進一步拓展,真正實現“井噴式”增長。
遵義對打紅色旅游的開發力度也在加大。近年來,遵義斥資20多億元,重點開發13個紅色旅游項目,保護開發了遵義會議紀念館、紅花崗紅軍烈士陵園、婁山關戰斗遺址、四渡赤水紀念地、茍壩會議舊址等一批紅色資源。
與此同時,遵義還大力推動全景域旅游發展,通過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啟動全景域長征文化體驗園和紅色旅游主題公園建設,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綜合收入增長都超過35%。
紅色旅游人數“井噴式”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遵義老城區的交通、環保方面壓力劇增。對此,今年8月,遵義長征學學會副會長、遵義市旅游局原局長黃先榮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提出擔憂:“人和車越來越多,老城區地方就這么大,停車場都不夠用。”黃先榮曾提出一個想法,控制進入遵義老城區的車輛,把老城保護起來。
事實上,近幾年,關于遵義城區交通壓力過大、老城保護等問題一直是遵義市民和當地政府重點關注并著力解決的問題。
《遵義日報》去年8月的一篇報道曾刊載一組數據:目前,遵義市機動車擁有量將突破100萬輛,中心城區車流量最高峰時段達到160萬輛次,最低達到110萬輛次。
上述報道還提到,近年來,遵義市以“暢通微循環、激活大交通”為城市交通管理理念,不斷提升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能力。為解決遵義城區擁堵行車難的問題,在交管局的積極推動下,近兩年來,遵義市區疏通地下通道30余條,新建天橋20多座,清理停車場3000余個,新增交通標志等設施若干。
實際上,在更早之前,遵義就開始有意識地“治堵”。《貴州日報》一篇2012年的報道曾提到,為了緩解遵義老城區的交通壓力,醞釀已久的“遵義市老城片區交通試行單向循環”方案于當年2月中旬進行第一次試行。
位于遵義溫州路的遵義市中心城區游客集散中心(以下簡稱“集散中心”)的建成運行或許可以暫時緩解老城區內的交通壓力。
集散中心主任鄧真東今年8月向澎湃新聞透露,這一項目是2015年遵義市發改委批準立項的重點工程項目,投資超過3個億。集散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將游客引至此處,然后讓游客集中換乘大巴或者旅游擺渡車,進行遵義會議會址、紅軍山等本地旅游。集散中心未來的發展還會跨越行政界限和產業界限,通過整合周邊一切可以聯動的節點和資源,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旅游產品和服務。
集散中心內還有一處亮點項目——紅軍食堂。五角星、軍號、紅纓槍、草鞋……紅軍食堂的門臉充滿了標志性的紅色元素。紅軍食堂的服務員也統一穿著紅軍裝。
紅軍食堂端出的每道菜更是充分體現出經營者挖掘長征文化和遵義紅色文化內涵的良苦用心。婁山雞、軍民魚水情(豆米酸菜湯)、湘江河擺擺、迎紅糕等菜肴都是獨具黔北風味的食品。
紅軍食堂的經營負責人黃永國告訴澎湃新聞,今年7月才著手建這個紅色食堂,8月1日建軍節時,紅軍食堂就正式開門迎客了。雖然這個臨時性的食堂規模不大,但黃永國表示,菜品的質量絕對有保證。為了發揚革命傳統,紅軍食堂拒絕高消費,而是走起平民化路線,以家常菜為主。黃永國還透露,為了烹飪出正宗的黔菜味道,他還專門邀請了當地資深的黔菜廚師掌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