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足球联赛|nba历年总冠军|波尔图vs沙维什|女篮直播中央5台现场直播|欧洲国家联赛时间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毛澤東故居 劉少奇故居 彭德懷故居 賀龍故居 楊開慧故居 雷鋒紀念館
中國紅色報道
湖南紅色報道
中國紅色視頻
中國紅色景區資訊
中國旅游新聞
我要投稿
不朽的豐碑 偉大的征程——獻給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2016-10-21 10:31:01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湖南紅色旅游網 【 】 瀏覽:61次 評論:0
  

不朽的豐碑 偉大的征程

——獻給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   紅軍在貴州仁懷作戰時用過的手槍  紅軍長征時用的步槍  紅軍用的大刀  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時橋上的鐵鎖鏈  中央紅軍強渡烏江時用過的棕繩鐵絲  紅軍長征時穿的布草鞋  紅軍用過的直接輸血器  紅軍用過的灌腸器  新華社 發  紅軍在貴州仁懷作戰時用過的手槍  紅軍長征時用的步槍  紅軍用的大刀  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時橋上的鐵鎖鏈  中央紅軍強渡烏江時用過的棕繩鐵絲  紅軍長征時穿的布草鞋  紅軍用過的直接輸血器  紅軍用過的灌腸器  新華社 發

  歷史,往往在某一瞬間爆發出驚人的力量,讓人久久銘記。

  1936年10月,主力紅軍征戰萬里勝利會師,功績震爍神州,紅星照耀中國。這群衣衫襤褸的斗士傳奇般的遠征,以其執著、勇毅,為黑暗的世界點燃了一盞明燈,為中華民族開啟了一條復興之路。

  80年歲月山河,80年接力長征。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巍巍豐碑,傳遞無窮力量;不朽精神,激勵接續奮斗。迎著噴薄而出的朝陽,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帶領中華民族在新的長征路上闊步前行。

  A 一種力量永遠引領前行——

  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

  初秋時節,暮色低垂,華燈初上。

  瀘定橋東橋頭的縣城廣場上,又到了一天最熱鬧的時候。人們或在散步聊天,或在唱著歡快的歌曲,或在跳著熱烈的鍋莊舞……

  不遠處,大渡河水奔騰咆哮,瀘定橋上13根粗壯的鐵索,帶著歲月的斑駁,在夜色中泛著寒光,印刻著那個驚天動地的歷史瞬間。

  81年前,22名紅軍勇士背挎馬刀、腰插手榴彈,在光溜溜的鐵索上匍匐前行,前方是槍林彈雨,底下是滾滾江濤,前面隊員掉入江心,后面的仍奮勇向前……

  時光流轉,22名勇士的姓名大多已不可考,但一個歷史細節卻被后人反復提及:這支敢死隊全部是由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

  “即使再過80年,我們談到中國共產黨仍然不能不談到長征,談到長征仍然不能不談到這次戰斗。如果歷史定格在這一瞬間、濃縮成一句話,那就是沒有黨的領導,長征不可能勝利。”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王新生說。

  如同一座熔爐,長征錘煉出中國共產黨堅強的領導核心——

  從失敗走向勝利,遵義不啻為中國革命的轉折點。

  1935年,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重新回到了黨和軍隊的領導崗位。

  一旦有了堅強舵手,再大的浪濤也不能阻擋中國革命的航船。

  “危急時刻,是黨中央以非凡意志以及對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念鼓舞了大家。廣大紅軍指戰員在實踐中認識到以毛澤東為首的黨的領導集體是最可依賴的引路人,堅定了追隨的信心。”軍史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說。

  時至今日,從長征中走出的中國共產黨已發展為擁有8800多萬名黨員、440多萬個黨組織的世界第一大黨。

  “要讓這樣一個政治組織更好地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必須一如既往地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王新生說。

  如同一面鏡子,長征映照出中國共產黨獨特的先進性——

  家住甘肅宕昌縣哈達鋪紅軍街中街附近的93歲老人周尚仁,是當地見過紅軍的唯一健在者。

  “他們著裝一律,官兵不分,服裝陳舊,腳上穿的都是布條編的‘片兒鞋’。買東西照價付錢,也不驚擾百姓。”周尚仁還記得1935年9月紅軍攻破臘子口進入這個小鎮時的情形。

  紅軍離去那晚,當地群眾自發組織,打著燈籠,擎著火把,護送紅軍北上,夜如白晝。

  當一支主要由工人農民組成的紀律嚴明的軍隊出現在群眾面前,并為解放全體勞苦大眾而戰斗時,誰不會為這種精神所感染。“在中國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勢中,前者是火種,后者是干柴。”徐焰說。

  黨為了人民,人民跟定黨。

  鐵流兩萬五千里,留下的不僅是一段段傳奇的勝利,更讓整個中華民族看到了曙光。

  如同一條紐帶,長征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10月的彝海,湖水澄澈,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湖邊游客如織,當年紅軍將領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結盟處的三塊石頭,仍保留著原來的樣子。這次彝海結盟,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第一次成功實踐。

  “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成功開展了對少數民族、宗教人士、民主黨派及中間黨派、民主人士、地方實力派及國民黨上層人士等的統戰工作,使紅軍避開了敵人圍追堵截,保存了革命武裝力量,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完成了戰略轉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延武說。

  回望長征,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不僅是一次人類精神和意志的偉大遠征,更是一段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優秀兒女尋求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長征的勝利關鍵在黨,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著這樣一個真理:只有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才能持久凝聚起全民族走向復興的磅礴之力。

  B 一種精神時刻催人奮進——長征精神的時代回響

  “5、4、3、2、1——點火!”

  10月17日清晨,當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映著朝陽飛向茫茫太空,人們再次看到乳白色箭體上的醒目標志:CZ(長征)。

  箭如其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凝聚著中國航天人不畏險阻、艱苦奮斗的精神。

  1958年火箭設計之初,大家都在想給火箭起個什么名字。最終,有感于紅軍的大無畏精神,將火箭命名為“長征”。

  近半個世紀以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承載著中國的航天夢,一次次飛向太空,一次次向世人宣示著偉大的長征精神。

  這是一種能與蒼穹比闊的精神,這是一種不隨時間消弭的力量。

  在瑞金市葉坪鄉黃沙村的后山上,有17棵參天大樹,每棵樹下都有一方墓碑。當年,這個僅有43戶人家的小村家家有人參加紅軍。參軍前,17位年輕人相約來到后山,每人栽下一棵松樹。后來,他們全部犧牲在長征途中,再也沒能回到家鄉。

  一個偉大的民族,不會沒有英雄。一個英雄的民族,必有永恒的史詩。

  長征路上,一個叫劉志海的紅軍戰士被凍死,戰友們掰開他緊握的一只手,里面是黨證和一塊作為黨費的銀元——這樣的軍人、這樣的軍隊,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傳播著中國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理想。

  “他們是些善良的,志氣高、理想遠大的人,交不起租稅走投無路的農家子弟,逃自死亡線上的學徒、鐵路工、燒瓷工,飛出牢籠的鳥兒——丫鬟、童養媳,有教養的將軍,帶槍的學者、詩人……就這樣匯成一支浩蕩的中國鐵流,就這樣一雙草鞋一根土槍,踏上夢想的征程!”意大利詩人瓜格里尼曾這樣描述紅軍。

  一旦踏上夢想的征程,終會到達勝利的彼岸。

  長征尚未結束,曾經在黑暗中國探尋光明之路的魯迅就向陜北發去賀電:你們的勇敢的斗爭,你們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解放史上最光榮的一頁。

  80年風云過盡,當年的“紅小鬼”都已進入耄耋之齡,那場偉大遠征的親歷者大多已經逝去,但紅色的記憶歷久彌新,紅色的基因融入中國人的血液,紅色的火焰仍然閃耀在人類文明的火炬上。

  80年過去了,長征路上永不褪色的紅飄帶,化為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在天安門城樓,升起在奧運賽場,飄揚在浩瀚太空……

  C 一條道路始終指引方向——走向復興的新長征

  巍巍六盤山,蒼茫大地間。

  2016年7月18日上午,在寧夏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吉縣將臺堡,冒雨拾級而上,瞻仰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鞠躬致敬。

  不遠處,六盤山上高峰依舊;放眼望,紅旗早已插遍神州。

  撫今追昔,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這是一條永不停歇的復興之路——

  江西贛州,長征第一渡。

  9月開學季,長征源小學的孩子們吹響了嗩吶,《十送紅軍》的樂聲飄過于都河,讓人不禁回想起82年前那悲壯的出征。

  “只有往前走,才能讓天下的窮人都過上好日子。”102歲的老紅軍王承登至今不忘跨過于都河時的初心,一直關注著贛南老區的變化。

  過去4年,贛州10萬群眾挪出深山“窮窩”,近300萬農民告別土坯房,全市70萬貧困人口預計將在2018年全部脫貧。

  “讓老區群眾快點、再快點脫貧致富,這是我們的責任,這是我們的新長征。”贛州市興國縣社富鄉雙龍村駐村“第一書記”朱長華說。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沒有終點,前進的步伐就永不會停歇。

  “我們面前還有‘雪山草地、激流險灘’,我們身邊還有‘槍林彈雨、圍追阻截’。這就要求我們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不斷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跡。”中國社科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韻公說。

  這是一條實事求是的奮進之路——

  實事求是,勇于探索;千回百轉,不斷前行。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如一的品質。

  被迫長征,緣于選擇了錯誤的道路;長征勝利,緣于回到了正確的道路。連曾經奉行錯誤路線的李德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同志比我們更了解在他們本國打革命戰爭的正確戰術。”

  “回望歷史,失敗讓我們自省,勝利讓我們自信。走好新的長征路,就是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的新境界。”王新生說。

  首都北京,秋意漸濃。

  在一條以“復興”命名的寬闊道路旁,一場以“長征”為主題的展覽吸引了眾多觀眾!

  人群中,82歲的杜顯富老人在一幅毛澤東同志的畫像前佇立良久。

  “毛主席說過,長征是播種機。今天,長征播下的種子已經開花結果了。你看,我們的國家多富強,我們的生活多美好。”曾在人民大會堂為毛澤東同志服務過的杜顯富動情地說,“希望這些種子在新長征路上開出更鮮艷的花朵、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一個月前,同樣在這個展覽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鼓舞和激勵全國人民——

  “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 【打印繁體】 【投稿】 【收藏】 【推薦】 【舉報】 【評論】 【關閉】 【返回頂部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
帳號: 密碼: (新用戶注冊)
驗證碼:
表情:
內容:
湖南紅色點擊榜
新聞
旅游
住宿
歷史
湖南紅色旅游新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