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報記者郭探微 1934年,中央主力紅軍(紅一方面軍)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長征勝利結束。二萬五千里長征,保存了革命火種,更留下了“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成為民族的寶貴財富。 80年過去了,紅軍當年留下的足跡已經模糊,但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重慶、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肅、寧夏、陜西等長征沿線省份,紅色旅游的積極開展讓長征精神得到更好的延續。 主題活動精彩紛呈紅色記憶更加鮮活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各地以此為契機,結合自身紅色旅游資源,開展了一系列宣傳紀念活動,弘揚長征精神、傳播正能量,讓游客的精神在休閑旅游之余受到洗禮。 “我在中國生活了很多年,聽過很多長征故事,直到走了長征路,我才知道原來中國人信奉的長征精神內涵如此豐富。那么多年過去了,依舊有振奮人心的力量。”9月,美國籍特邀主持人藍強參加了云南省舉辦的“中美大學生聯合體驗長征之旅”,一路上,中美兩國的年輕人共同追尋那段珍貴的歷史記憶,被偉大的長征精神深深震撼。云南省紅色旅游工作協調小組負責人介紹,這次紅色之旅,讓中外青年一代認識到長征精神的可貴,對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黨組成員、副巡視員林新河告訴記者,今年全區加快了新圩阻擊戰舊址系列紅色旅游項目建設;同時修繕了一批湘江戰役遺址遺跡,提升了紅色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此外,廣西還以“弘揚長征精神、決勝全面小康”為主題,組織開展了重走長征路、參觀走訪、唱紅歌、專題展覽、文藝演出、長征故事匯、黨團隊日、祭掃紅軍烈士墓等多項群眾性主題教育紀念活動,以多種方式宣傳長征精神。 “1934年9月30日清晨,紅九軍團的八閩子弟集結在中復村觀壽公祠門前的大草坪上,告別了紅軍橋,邁出了長征的第一步,踏上了漫長而艱險的遠征。”福建省旅游局規財處處長鄢震凌介紹,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是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之一,作為長征途中的重要一站,福建不忘初心,整合全省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9月,“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記憶”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紅色旅游系列活動儀式在長汀舉行,現場再現了客家鄉親送紅軍的情景,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了當年長征的崢嶸歲月。同時啟動的還有“保護紅色遺產·發展紅色旅游”萬人簽名活動,重走長征路徒步、自駕活動,讓廣大游客參與其中,讓這段紅色記憶更加“鮮活”。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帶動老區脫貧致富 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宋子千認為,紅色旅游與老區脫貧致富相結合,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改善百姓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發展紅色旅游,大家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共識:“讓百姓過上富裕、和平的生活,是紅軍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的初心。”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分3路翻越廣西興安老山界,進入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其中,紅三軍團駐扎在白面瑤寨附近的矮嶺村。紅軍曾向當地瑤族群眾許諾,要讓大家“人人有田,個個有山”。 近幾年,龍勝各族自治縣將這個瑤寨作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開發項目實施點,對古民居房屋進行了特色保護與改造。如今的白面瑤寨,古樸的木制“半邊樓”整齊立在半山腰的斜坡上,坡下是荷田和菊園,禽鳥相戲其間。很多村民做起了農家樂,一年超過10萬人次的游客接待量,為白面瑤寨村民人均增收6000余元。“紅軍當年許下的諾言實現了,這就是紅軍長征留下的精神財富。”林新河說。 10月7日,國慶長假最后一天,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的五雷革命老區依然可以看到絡繹不絕的游客。游客沿著方志敏的足跡,走訪健在的紅軍赤衛隊隊員,感受紅色旅游的魅力,體驗綠色鄉村游的樂趣。這是該縣突破產業短板,將鄱陽湖綠色旅游與五雷老區紅色旅游相結合的生動場景。 余干是農業大縣,也是革命老區。近年來,該縣巧打“紅色旅游+綠色鄉村”牌,推出“賞農家景、吃農家飯、聽紅色故事”的農業觀光、重游古跡、采摘體驗等鄉村旅游項目,帶領老區人民吃上了“旅游飯”。 在云南昭通市鎮雄縣的賀龍指揮部舊址、威信縣的扎西會議會址、扎西紅軍烈士陵園、扎西會議紀念館、紅軍苗寨等紅色景點,曾經泥丸遍地、溝壑縱深的烏蒙山區,當地農民充分利用豐厚的紅色遺產,建設“紅色農場”專業合作社,通過紅色產業及與其他產業融合的全產業鏈打造,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 數據顯示,中央財政共支出90億元建設了249家紅色經典景區,創作了延安頌、延安保衛戰、紅歌匯等一系列經典文化作品,吸納了122萬人直接參與紅色旅游就業,實現總收入1985億元。目前,全國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游景區,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的全國紅色旅游發展大格局。據統計,全國紅色旅游累計游客超過50億人次,年均增長超過16%,其中青少年游客達到32億人次,紅色旅游增長勢頭強勁,成為多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老三樣”到“旅游+”服務全域旅游大局 目前,傳統教育所采用的銅像廣場、博物館、故居“老三樣”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特別是年輕人的需求。怎樣實現紅色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服務全域旅游大局?宋子千建議,要以紅色文化為內核,創新表現形式,“如結合長征路線開展自行車賽,既可以是體育旅游項目也是紅色旅游項目。”同時,他建議,將紅色旅游和其他類型的旅游項目相結合,延伸紅色旅游產業鏈,把紅色文化體驗和當地美食、購物、民宿等結合在一起。“核心是用全域旅游的理念來發展紅色旅游,整合各種資源,促進紅色旅游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多地在創新紅色旅游表現形式、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上開展了豐富實踐: 鄢震凌告訴記者,福建引進了大型體驗項目如“星火燎原”紅色主題體驗館,以蠟像的表現形式,配以聲、光、電等技術,再現中國革命期間4次重大事件的場景,讓游客如同身臨其境;通過培訓游學形式,利用現場教學現場點評古田會議和才溪鄉調查的歷史背景、內容以及深遠影響,讓游客感受革命前輩的愛國情懷。“這些創新表現形式受到了廣大游客特別是青年游客的喜愛。” 林新河說,廣西在發展紅色旅游上以“紅+綠”“游+玩”“軟+硬”等多種形式,以紅帶綠、以綠促紅,將靜態觀光與體驗項目結合,通過搜集、整理、挖掘湘江戰役文化,創作出《血肉長城》《喋血湘江》等書籍宣傳長征精神,讓紅色文化有更多載體;加強對紅色旅游的營銷宣傳力度,整合桂林、興安、全州、灌陽等地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多條線路,創新推出“重走長征路”等旅游體驗產品,吸引廣州、湖南、福建多地的企業、學校前來體驗。 在江西井岡山演示館,由全景畫、地面塑型和高科技聲光電演示系統構成的畫軸向游客生動再現了重大歷史場景和秀麗山川。江西永新縣還打造了一條“紅色記憶”景觀帶,利用廢棄的渡槽、荒蕪的護坡等場景還原歷史大事件。 湖南韶山太空農場將紅色文化與農業觀光融合,打造了首個紅色文化辣椒館——江山多椒館。如今辣椒館成為休閑旅游的好去處,吸引了很多鄉村旅游點來取經。在江山多椒館里,除有千姿百態的太空果蔬以及世界各地的辣椒品種,還循環播放創業講座——《跟毛澤東學創業》,將講座內容與農民創業巧妙結合,為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結合提供了新思路。 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雷鳴強參觀后表示,“此行讓我看到了農場對‘精準扶貧’的深刻領會和積極實踐,一些項目如稻花魚、創意農業新希望等,兼具實用性和推廣性,將對貧困縣市農民脫貧致富起到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