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團參觀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 中國甘肅網10月16日訊 (本網記者 李秀清 文/圖)15日,由中宣部組織的中央媒體和省級媒體編輯記者“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走進甘肅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鎮,參觀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重溫紅軍長征在甘肅的歷史,領略紅色文化的魅力,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并感受紅色旅游和精準扶貧給哈達鋪群眾生活帶來的變化。 哈達鋪鎮位于隴南市宕昌縣西北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寶貴的紅色革命旅游資源。哈達鋪地處岷山山系和西秦嶺延伸部分交錯地帶,是隴南市通往西南的重要交通窗口,屬漢、回、藏等多民族地區。境內地勢緩,物產豐富,集市繁榮,自古就是甘川道上的一個軍事要沖。 1935年9月、1936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先后兩次經過宕昌哈達鋪,并在這里做出進軍陜北去的重大決策,留下了珍貴的革命遺產,是決定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命運的重要決策之地,被譽為紅軍長征“加油站”。 哈達鋪鎮新寨村 在哈達鋪鎮,采訪團成員詳細了解當地居民生活,并采訪了當年紅軍留下的感人故事。同時感受著當地利用紅色文化進行旅游資源開發、推動脫貧攻堅給群眾生活帶來的變化。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里,來自全國和省市主流媒體的編輯記者們了解紅軍在甘肅境內發生的故事,參觀紅軍留下的紅色遺產的同時,體驗當年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 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位于哈達鋪鎮區,與國道212線相鄰。共有文物10個,1997年被列入全國37家重點革命紀念館,可用于修學教育、歷史學考察等旅游。目前,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進行了提升布展。重新開館后的紀念館展覽面積增加到2000多平方米,展覽主題專講哈達鋪故事,突出特色。 今日哈達鋪,已成為全國紅色旅游景區。據了解,現存最重要的旅游資源為哈達鋪紅軍長征舊址,由毛澤東、張聞天住過的“義和昌”藥鋪,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及周恩來住過的小院“同善社”,一方面軍團以上干部會議會址“關帝廟”,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及賀龍、任弼時住過的“張家大院”,原哈達鋪“郵政代辦所”五處舊址組成,總占地面積4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700多平方米。另有“哈達鋪蘇維埃政府”、“蘇維埃哈達鋪游擊隊司令部”兩處遺址占地面積420平方米,房屋18問,216平方米。 哈達鋪紅軍長征舊址座落在由382家店鋪組成的一條長約1200多米的街道上。據介紹,這是紅軍在長征途中走過的最長、保留當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條街。 位于212國道旁的哈達鋪鎮新寨村,兩面青山圍繞,河流穿流而過,是西北部進入哈達鋪的第一站,這里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且新寨村融入哈達鋪鎮紅色文化資源,讓來往游客在青山綠水間,欣賞明清古風的同時,接受紅軍長征文化的熏陶。 據當地導游介紹,新寨村特色風貌景區建成后,將構成哈達鋪紅色旅游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獨具一格的紅色旅游線路。順212線從新寨村西北端進入新寨村,游客欣賞完新寨村濃濃的鄉土味和特色的明清古風后,在哈達鋪長征紀念館和紅軍一條街,緬懷革命先烈,瞻仰革命先輩的光輝偉績。 今年恰逢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十一黃金周期間,紅軍長征途中名副其實的“加油站”哈達鋪紅色旅游景區,再次成為游客們的旅游選擇,游客接待量比往年增加。據統計,“十一”黃金周,宕昌全縣共接待游客14.9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755萬元。 “沒有政府的支持和幫助,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也不可能去學習發展旅游的經驗,并創辦現在的企業。”哈達鋪紅軍鞋廠經理高月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 哈達鋪紅軍鞋廠創建于1998年,是一家新型手工加工企業。生產的“紅軍鞋”是由紅軍當年穿著草鞋,走過舉世矚目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并在哈達鋪整編而得名。近年來,依托紅色旅游,通過企業培訓,訂單收購,有效帶動了當地貧困婦女和殘疾人在家靈活就業。 采訪團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前合影 近年來,哈達鋪鎮充分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從解決群眾最根本的問題出發,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結構,以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為基礎,發展訂單藥材,拓展其他富民產業,新發展養蜂、養雞、養羊、養牛等產業;規范化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以“支部+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致富能人+合作社+農戶”等的帶領模式的多類型合作社。鎮上實施了通鄉村公路、通廣播電視、整村推進扶貧、人畜飲水建設等工程,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截至2015年底,哈達鋪共脫貧795戶3622人,貧困面由2013年底的40.11%下降到了28.14%,減少貧困率達12%,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40元,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40元,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