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十一國慶長假期間,陜西延安與長征和紅軍有關的紅色旅游景區和景點,成為國內民眾的旅游熱點。同時,許多自駕游的民眾追尋紅軍長征勝利的足跡,緬懷革命先烈。 據悉,為迎接黃金周旅游熱,延安所有紅色景區對游客全部免費開放,同時各景區的講解員全員值班,為社會公眾免費講解。10月1-2日,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游客接待量比往年翻了兩倍多,達到近20萬人次。 中央紅軍到達吳起后,國民黨騎兵仍緊追其后,紅軍連夜召開會議,決定反擊追兵。1935年10月21日,毛澤東登上平臺山,在山頂的杜梨樹下指揮了這場“切尾巴”戰役,徹底擊退了圍追堵截的敵軍,標志著紅一方面軍主力長征的勝利。目前,吳起縣的長征勝利紀念館、長征勝利紀念碑、張灣子毛主席舊居等多處長征文物遺存地,已成為人們了解長征歷史、緬懷長征精神的重要載體。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魚小輝告訴記者,從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領中央紅軍離開江西中央蘇區的瑞金等地,踏上長征路,到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甘蘇區的吳起鎮,歷時十二個月零九天,行程兩萬五千里,縱橫十二個省,用頑強意志征服人類生存極限,沿途共進行三百八十多次大小戰斗,沖破國民黨軍的中央軍和地方軍閥部隊共二十九個縱隊(軍)和三個師的圍追堵截,表現出了壓倒一切敵人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長征鑄就的革命精神,已深入中華民族的靈魂,成為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攻堅克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魚小輝說,被譽為“人類軍事史上偉大奇跡”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全過程始終面對一個重大問題:落腳點問題。而由劉志丹、謝子長等人創建的陜北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正因為這塊根據地的存在,才使歷經千難萬險的紅軍有了落腳點,使中國革命有了一個新的大本營。 大多數人都知道當年紅軍長征到達陜北進駐的是吳起鎮,但很少有人知道當年紅軍長征首次進入了陜北哪個村莊。 青年導演劉穎龍自駕車尋覓紅一方面軍主力進入陜西的路線。 “紅軍長征入陜第一站是陜北定邊縣張崾先鎮的鐵角城村。”劉穎龍說,“在沒來鐵角城之前,我們只知道這是定邊縣張崾先鎮的一個村莊。抵達后卻發現,這個村莊的一半隸屬甘肅省華池縣喬川鄉。” 在距鐵角城村不遠的閆鐵公路西側,一座高高聳立的紀念碑已然成為附近最引人注目的建筑。 據魚小輝的研究,1935年10月17日,由彭德懷、葉劍英率領的陜甘支隊右路軍,進駐地處陜甘兩省交界處的鐵角城村一帶。與此同時,左路軍也抵達附近的左崾先、牛圈圪坨一帶宿營。至此,跨越長征萬里行程的陜甘支隊,已全部站在了陜北這片紅色的熱土之上。張崾先鎮黨委書記劉彥璞告訴記者:“我們計劃建設一座‘張崾先紅軍長征紀念館’,并將其作為全鎮的黨建文化基地、黨員教育基地、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載體。我們希望長征精神在這里薪火相傳。” 地處黃土高原腹地的子長縣,是謝子長烈士的故鄉。早在土地革命時期,子長人民就在謝子長、劉志丹等同志的領導下發動武裝斗爭,創建了陜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央紅軍落腳陜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從吳起鎮移駐子長縣(原安定縣)瓦窯堡,并在這里戰斗生活了7個月零14天。在此期間,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央關于軍事戰略問題決議》,并作出了紅軍東征的決定。這就是著名的瓦窯堡會議。 81年后的今天,當年的瓦窯堡會議舊址已經被改造成紀念館免費對外開放。 據瓦窯堡革命舊址紀念館館長徐宏偉介紹,紀念館總占地面積達4500平方米,共有窯洞42孔,瓦房5間,展覽區5處,對外免費開放的主要有瓦窯堡會議會址、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舊址、毛澤東舊居、張聞天舊居、周恩來舊居等。 除了瓦窯堡革命舊址紀念館,矗立在風景名勝區龍虎山上的將軍紀念園也是子長縣著名的紅色景點。據統計,在革命戰爭年代,子長縣先后有7000名健兒奮勇參軍,史冊上有名有姓的烈士達2000多名,先后有9名子長籍軍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因此子長縣也被譽為“將軍縣”。 延安革命紀念館位于寶塔區西北延河東岸。紀念館前的廣場平坦開闊,繁花似錦。廣場正中巍然聳立的著毛澤東銅像,毛澤東身著中山裝,雙手叉腰目視遠方,浩氣凌霄。延安大學檔案館館長張雪梅告訴記者,延安革命紀念館建于1950年1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館內展出革命歷史文物一千二百六十余件,歷史照片六百七十多幅。反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間,黨中央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這些資料為我們學習中國革命史,研究陜甘寧邊區革命史,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張雪梅說,延安歷史和革命文化積淀深厚,政治地位獨特,境內有革命紀念地445處,是全國紅色旅游資源最集中、最豐富、最突出的城市。1935年至1948年,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戰斗了十三個春秋,領導全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黨內的指導地位,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奠定了新中國的基石,是舉世矚目的中國革命圣地,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今年十一國慶長假期間,延安與長征和紅軍有關的紅色旅游景區和景點火爆的現象后面,反映出社會公眾對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高度關切和對“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高度認同。在延安,中國共產黨總結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并形成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優良作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工作導向。如今,習近平總書記號召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再次強調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的政治原則,繼續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項偉大事業而不懈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