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縣史志辦原主任文東柏介紹新圩阻擊戰陳列館
光明網廣西頻道訊(通訊員 楊蓓茉 記者 周仕興)9月23日上午,“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記者團來到灌陽縣,瞻仰紅色遺跡,追思先烈事跡。
灌陽縣位于廣西東北部,中國工農紅軍曾三次經過灌陽,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革命遺址和史料,紅色文化濃厚。湘江戰役中三大阻擊戰之一的新圩阻擊戰就發生在這里。
灌陽縣史志辦原主任文東柏為采訪團介紹新圩阻擊戰
在灌陽縣新圩鎮和睦村下立灣屯北約500米處,有一口特殊的井——“酒海井”。“井”天然形成,如盛酒容器,井口寬約2米,上小下大,下有一條地下暗河相通,深不見底。“酒海”在灌陽是酒壇子的意思,因為這口井形似酒壇,故取名酒海井。1934年11月,新圩阻擊戰時,由于戰斗形勢緊迫,紅五師撤防時,來不及將設在新圩下立灣臨時救護所里的100多重傷員轉移,被敵人殘忍地丟到酒海井里,全部壯烈犧牲。沒有人知道酒海井有多深,據說80年代時有村民用繩子拴著石頭投入水下,繩子放了80米依舊不到底,紅軍烈士的遺骸也因此一直難以打撈尋找。2003年,灌陽縣委、縣人民政府開始籌資修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及護欄,在酒海井前立“紅軍烈士殉難處”石碑。
除了酒海井,在灌陽紅色遺跡隨處可見。在新圩鎮龍橋村楊柳井屯,有李先佑曾指揮作戰的指揮所。這間磚木結構房子原是該村黃氏村民住宅,修繕一新的房子里,還保留著現已斑駁的當年桌椅。在下立灣的工藝考究,墻飾精美的蔣氏祠堂,在新圩阻擊戰中變成了戰地救護所。在激烈的戰斗中,當地老百姓自發給紅軍臨時救護所做飯、送飯,抬運傷員并給傷員擦洗、包扎傷口,很多負傷的指戰員得到了救治。現在,這兩處遺跡都受到保護,和“酒海井”一樣,現都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灌陽縣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基地。
酒海井——“紅軍烈士殉難處”
在這塊昔日紅軍浴血奮戰的土地上,灌陽縣委、政府依托濃厚的紅色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探索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之路,充分發揮革命老區優勢,強力推進以“紅色、古色、綠色”為主的旅游開發。“一是抓好旅游發展規劃。二是抓好遺址保護修繕與文物史料收集。三是抓好紅色文化旅游重大項目建設。四是積極打造黨性教育基地。五是抓好紅色旅游宣傳促銷。”中共灌陽縣委書記陸桂弟如是強調發展灌陽紅色旅游業的要點。
據陸書記介紹,今后的灌陽,將進一步加大對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大力爭取中國長征精神研究院在灌陽設立分院,爭取將新圩阻擊戰列入國家紅色旅游經典名錄,爭取修建新圩阻擊戰主題公園。屆時,灌陽這塊紅色土地將煥發出更燦爛的光芒,灌陽旅游發展必將再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