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貧頌》演唱者韓磊走進懷玉山景區
參觀上饒集中營名勝區戚虹鴻攝
學生在方志敏紀念館前留影
上饒集中營名勝區內景程慧攝
重走紅軍路宋林峰攝 本報記者鄒萍艷 戚虹鴻 上饒日報:山水有精神。近年來,上饒大力保護紅色旅游資源,積極打造經典紅色景區,加大紅色旅游項目投入。紅色資源以更生動的模樣展現在人們眼前,紅色文化以更豐富的形態點亮人們的生活。 紅色文化點亮生活 臨近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弋陽的方志敏紀念館里前來參觀的游客比往日更多了。“快要開學了,帶孩子來這里參觀革命家方志敏的故居和紀念館,讓孩子從小接受紅色教育,珍惜幸福的生活。”市民方女士正帶著孩子在方志敏紀念館里參觀。為了讓游客能更好地參觀到紅色遺址,眼下,方志敏紀念館部分舊址正在緊張地維修中。“快到抗戰勝利紀念日了,最近來景區的游客也更多了,不同年齡層都有。方志敏紀念館一些重要的舊址都在維修。修好之后,我們將定期在鄉鎮進行布展,讓紅色歷史和紅色文化真正走到市民和游客中間。”上饒方志敏紀念館管委會黨支部書記梁霜紅告訴記者。 今年,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而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第十軍團》在弋陽縣取景,講述了以方志敏為代表的紅十軍團的全體將士為掩護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孤軍深入國民黨后方,與20萬敵軍血戰到底,以及他們被俘入獄后,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視死如歸、頑強不屈的英雄壯舉,熱情謳歌了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為信仰英勇赴死的革命精神和壯烈情懷。 市委黨校副教授盛壽河表示,“紅色旅游與影視文化相結合能讓游客更好地理解某一段歷史,同時能增加旅游時的認同感和親近感。讓紅色文化走出景區,走進市民和游客的生活。影視作為最活躍的文化載體之一,能有效地宣傳紅色旅游,也讓更多人知道上饒的紅色旅游資源。” 做長紅色旅游產業鏈 上饒,山水有精神,這里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方志敏在這里領導“漆工暴動”點燃革命圣火,這里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上饒集中營名勝區,方志敏紀念館、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等也是經典紅色旅游景區。據了解,目前,上饒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6個,其中有4個被命名為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8個被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上饒集中營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十大紅色旅游基地。 “上饒紅色旅游資源豐富,可以建設紅色教育基地,不僅僅只是看,還有吃、住、行。讓更多人走進來接受紅色教育的同時,也在這里吃、在這里住等,了解紅色歷史、品味紅色文化、體驗紅色生活,用紅色資源發展綠色經濟。”上饒師院歷史地理與旅游學院教授金姝蘭建議,“紅色旅游資源能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可以把紅色旅游與當下火熱的戶外拓展培訓結合起來,既具有教育意義又能很好地帶動當地旅游和消費。” “上饒紅色旅游資源的挖掘、包裝還做得不夠”,盛壽河認為,上饒還有很多重要的紅色旅游資源無人知曉,尤其是關于抗日戰爭的。這需要相關的專業人士和旅游工作者進行深入地挖掘與梳理,還可以把上饒的紅色旅游資源串聯起來,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或是紅色影視基地。同時,借助紅色名人如方志敏、葉挺、黃道等革命志士宣傳推介上饒的紅色旅游資源;在完善旅游資源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根據旅游市場的規律進行市場運作,做長旅游產業鏈,增加周邊旅游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等等。 紅色旅游火了鄉村 如今的紅色旅游早已不是單純的參觀舊址、接受紅色教育,而是集紅色教育、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旅游,“體驗式”的旅游讓紅色旅游活起來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當地人民的脫貧致富。 眼下,在玉山的懷玉山景區,不少游客正體驗著“走紅軍路,吃紅軍飯,看革命傳統戲”的特色旅游模式。為了充分展現懷玉山旅游業發展的多樣性,景區把“清貧”精神與民間文化結合起來,把紅色旅游和農家樂旅游結合起來,以馬燈、贛劇等民間文藝演出為載體,歌頌“清貧”精神和新農村建設,組建了一支20人的文藝演出隊,編排了一套具有革命傳統文化特色的文藝節目,也開創了紅色旅游新模式。一年來,景區共接待境內外游客13.5萬余人次,年平均增長率10%;紅色旅游綜合收入2500萬元,年平均增長率15%;紅色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人員1000余人。 紅色旅游帶動了革命老區鄉村游的開展,讓當地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一家家別具特色的農家樂,依托紅色旅游資源,讓游客重新嘗到當年的紅軍味也能品嘗到獨特的農家風味。在紅色舊址葛源鎮,現在共有民宿和農家樂合計22家,“汪塢人家”是其中較出名的一家。“紅色旅游是紅色教育的一部分,現代人其實更需要在幸福生活的年代里去品嘗一下當年的味道,感念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汪塢人家”投資人劉英告訴記者,“很多來葛源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舊址參觀旅游的人在參觀完紅色舊址之后選擇來我們農家樂體驗農家生活。我們農家樂從開業到現在兩個多月營業額超過15萬元,最多時一天接待15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