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足球联赛|nba历年总冠军|波尔图vs沙维什|女篮直播中央5台现场直播|欧洲国家联赛时间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毛澤東故居 劉少奇故居 彭德懷故居 賀龍故居 楊開慧故居 雷鋒紀念館
中國紅色報道
湖南紅色報道
中國紅色視頻
中國紅色景區資訊
中國旅游新聞
我要投稿
會寧:推進“兩城一市”建設 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城市
2016-09-01 16:07:45 來源: 白銀日報 作者:中國紅色旅游網 【 】 瀏覽:51次 評論:0

         每日甘肅網9月1日訊會寧,是中國工農紅軍勝利會師的革命圣地,是優秀紅色文化旅游名縣。特別是在近兩年來,會寧縣委、縣政府在全面推進“四縣三區兩城一市”(“四縣”,國家產糧大縣、甘肅草畜強縣、縣域梯田化縣、全國教育名縣;“三區”,國家級旱作高效農業示范區、縣域南部華家嶺水源涵養林生態保護區、縣域北部高海拔區域生態恢復保護區;“兩城”,全國紅色旅游名城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市”,旅游文化城市)建設的基礎上,更把紅色旅游作為樹立會寧形象、弘揚會師精神、促進革命老區發展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經濟工程,科學謀劃旅游業發展,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拓展旅游市場,協調發展相關產業,著力建設紅色旅游經典城市,帶動歷史文化旅游、金色教育旅游和綠色休閑旅游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效益,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會寧縣認真落實《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和《甘肅省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著眼培育現代服務業龍頭產業和經濟發展支柱產業,按照科學規劃、合理開發、逐步發展的方針,多次組織人員到井岡山等地考察學習,在學習中借鑒,在借鑒中創新,在創新中突破。編制了《會寧縣建設全國紅色旅游名城實施方案》《會寧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會寧紅軍會師舊址保護規劃》和《會寧紅色文化產業園區建設規劃》;結合祖厲河綜合治理、北城區建設、城區道路路網優化、狀元街文化主題公園等重點建設項目,啟動了《會寧縣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的修編,完成了《西巖山生態文化休閑公園總體規劃》和《齊靳自然旅游觀光示范點總體規劃》,紅色旅游業邁上了科學發展的良性軌道。

  打造景區優化環境抓項目建設

  會寧縣按照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產業政策和市場導向,以景區建設為重點,以縣城建設為載體,以交通建設為基礎,以水利建設為突破,積極爭取項目,多渠道融通資金,全面實施“四大工程”,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實施景區提升工程。以紀念紅軍會寧會師50周年、60周年、70周年、75周年、80周年為契機,先后修建了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塔名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由徐向前元帥題寫館名的“紅軍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軍委原副主席劉華清上將題寫園名的“紅軍長征勝利景園”,由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上將題名的“將帥碑林”和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修建了“大墩梁革命烈士陵園”和“慢牛坡革命烈士陵園”,實施了紅軍長征勝利景園改造提升工程。會師舊址面積拓展到4.2萬平方米,先后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被命名為全國、全省廉政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新中國60大地標之一。

  實施舊城改造工程。按照“一河引領、兩岸繁榮、三山增秀、四區聯動”城市發展戰略和規劃設計精細化、空間布局集約化、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原則,該縣全力推進以西巖山、祖厲河、北城區、城區供水水庫、漢唐街、在祖厲河上新建及美化的橋梁和城市道路建設為內容的“一山一河一區一庫一街五橋二十五條路”重點項目建設。實施了大規模的道路建設、綠化美化、河道治理、集中供熱、天然氣入戶等重點工程,北城新區開發建設,不斷加強城市執法管理,縣城服務功能顯著增強,承載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

  實施旅游暢通工程。著力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平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會寧融入蘭州一小時經濟圈;正在實施的247線國道改造提升工程,以及全面實現了鄉鄉通油路,初步形成了銜接配套、快捷方便的旅游交通網絡。

  實施抓水興水工程。為破解干旱缺水這一制約旅游業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該縣開工建設了引洮一期會寧北部供水工程、靖會工程甘溝干渠改造和城區供水改擴建工程,建成了新堡子等8處人畜飲水工程,飲水困難和不安全的問題有效緩解。加大對祖厲河城區段防洪及河道治理工程,改善城市小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和氣候環境,為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整合資源“三色”互動抓產業融合

  重點推進旅游與文化的融合,初步形成了紅色旅游與金色教育、綠色產業相互促進、彼此協調、互動發展的旅游文化產業。

  在紅色旅游與歷史文化的融合方面,會寧建成了縣級館藏一級文物數量最多的全國重點歷史博物館,開發保護了筑于金代的郭蛤蟆城、筑于宋代的西寧城等歷史古跡,不斷加大對歷史文化文物景區的保護和開發力度,用歷史文化旅游帶動紅色旅游發展。

  在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的融合方面,創排了紅色現代戲《重逢會寧》《會師前夜》《紅色熱土》及新編秦腔歷史劇《郭蛤蟆》和專場演出《大會師》,創作了以《會師山歌》為代表的上百首原創歌曲,舉辦音樂會、春節電視晚會等大型文藝演出,豐富了紅色旅游的內涵,增加了對游客的吸引力。

  在紅色旅游與教育文化的融合方面,該縣充分發揮會寧教育品牌優勢,打造了以展示會寧“三苦兩樂”教育精神為核心的“會寧教育展”,教育旅游逐漸成為會寧旅游的又一亮點,實現了以“紅色旅游”帶動“金色教育”、以“紅色旅游”襯托“金色教育”的格局。

  推進紅色旅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會寧剪紙獲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發展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農家樂”特色旅游,開展少年兒童“認識10種糧食、22種農具、吃一頓農家飯”活動,以人們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消費理念帶動鄉村旅游發展。通過旅游與文化的融合,逐步實現了由單一的觀光旅游向休閑娛樂型旅游轉變。

  宣傳推介招商引資抓市場開發

  堅持以宣傳推介打造知名品牌,以招商引資開發旅游產品,努力開拓旅游市場,不斷提高會寧紅色旅游在絲綢之路旅游圈和陜甘寧紅色旅游圈中的比重和地位。

  以節慶活動為平臺,促進區域合作。先后成功舉辦了5屆紅軍會師周年慶典、6屆“甘肅·會寧紅色旅游節暨全國紅色旅游研討會”等大型紀念和節慶活動,與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11個省市旅游局聯合發表了《會寧宣言》,與華池縣聯合舉辦了“2009會寧—六盤山—華池—延安紅色旅游線路推介”活動,走出了跨區域合作發展紅色旅游的新路子,打響了紅色會寧的旅游品牌。

  以宣傳報道為抓手,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高端媒體和論壇、編輯制作郵冊、拍攝專題片、制作大型廣告牌、承辦全省紅色旅游宣傳月啟動儀式等方式,大力宣傳推介會寧,《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曾多視角、全方位報道會寧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展示了會寧的紅色旅游資源,提升了會寧的知名度。

  以招商引資為動力,開發旅游產品。依托紅色旅游品牌優勢,引進資金20多億元,建成了西北大磨坊、祁連雪等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北京銅牛、蘭州匯成服裝加工和飛揚電器生產等核心企業入駐,開發了一系列以馬鈴薯、草畜、小雜糧為主的地方特色旅游產品,促進了旅游產業“六要素”協調發展,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

  如今,紅色旅游已經成為會寧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近五年來,已發展“農家樂”經營戶118戶,新增旅游從業人員2459人,新開發旅游商品50種,新發展特色旅游商品專賣店15家,接待游客93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9.8億元。全縣文化企業達到136家、從業人員1819人,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9億元,占GDP的3.3%。

】 【打印繁體】 【投稿】 【收藏】 【推薦】 【舉報】 【評論】 【關閉】 【返回頂部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
帳號: 密碼: (新用戶注冊)
驗證碼:
表情:
內容:
湖南紅色點擊榜
新聞
旅游
住宿
歷史
湖南紅色旅游新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