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素有“秦隴鎖鑰”之稱,是絲綢古道上的秦隴重鎮。會寧更因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而聞名于世,紅軍在會寧會師期間,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成為會寧人民發展紅色旅游的寶貴財富。這些紅色資源,特色突出、內涵深刻、影響廣泛,造就了會寧在全國紅色旅游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紅軍會師期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10大元帥中的9大元帥、10位大將中的8位大將、46位上將、127位中將、1200位少將都在會寧留下了足跡。境內有聞名全國的紅軍會師舊址,有全國規模最大、主展將帥題詞最多的將帥碑林,有鄧小平親筆題名的紅軍會師紀念塔,有縣級館藏一級文物數量最多的全國重點歷史博物館。會寧作為偉大長征的會合點,與出發點瑞金、轉折點遵義、落腳點延安一道,成為紅色歷史名城的代表。 如今,會寧縣被列為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20個重點紅色旅游城市之一,成為享譽全國的紅色旅游勝地。會師舊址是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國家安全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是全國4A級旅游景區。會師樓被評為“大國印記:1949-2009中國60大地標”之一。會寧縣被評為“中國十大文化休閑旅游縣”“中國優秀紅色旅游目的地”“中國優秀紅色文化旅游名縣”。 近年來,會寧縣委、縣政府堅持打紅色牌,著力建設全國紅色旅游名城,科學謀劃旅游業發展,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大力拓展紅色旅游市場,紅色旅游得到了長足發展,有效發揮了旅游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今年1月,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貴州“長征哥”的楊波瞻仰了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參觀了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第一次來到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圣地的楊波,興奮不已。站在會師塔下,楊波激動地說:“會寧對紅色遺址的保護與傳承讓我感動,我想把紅軍長征精神傳播給更多的人。”近年來,像楊波這樣自發來會寧接受紅色革命教育的人數每年不下萬人次。 會寧縣委書記甘效禮說:“長期以來,會寧人以長征精神激勵奮發進取的動力,不斷挖掘開發會寧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教育文化、民俗文化和現代文化資源,重點發展紅色文化旅游業,使其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會寧創造了薄弱經濟基礎支撐龐大教育體系的‘會寧現象’,走出了一條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辦教育的實踐之路,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教育旅游成為會寧旅游的又一亮點;江蘇如東和會寧正式締結友好縣,旅游開發和教育合作是兩縣合作交流的重要方面,為拓展市場、吸引客源創造了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會寧縣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記者了解到,會寧縣現存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5類323項,會寧舞獅、會寧皮影戲、鐵木山廟會、桃花山廟會等24項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曹氏中醫正骨法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會寧剪紙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打造文化旅游名城的過程中,會寧縣著力挖掘紅色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一批優秀作品不斷涌現。《渾濁的祖厲河》《野路》《在黃土腹地上》等一大批優秀地域文學作品發表于各類報紙雜志,《老紅軍蘇桂英》《紅色家園》入選中國文聯和中國攝協主辦的《聚集長征路攝影大展》。縣秦劇團創排的反映紅軍長征題材的現代眉戶劇《重逢會寧》,在甘肅省第二屆戲劇紅梅獎大賽中,獲劇目銀獎、導演三等獎;以反映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為題材的大型現代秦劇《紅色熱土》在甘肅省慶祝新中國60周年新創劇目調演中,獲劇目二等獎和21個單項獎。創作以《會師山歌》為代表的歌頌會寧的原創歌曲77首,其中《會師山歌》作為甘肅省唯一入選歌曲在北京舉辦的世界音樂教育大會上演唱。紀錄片《黃土魂》、紀實片《脊梁》、主旋律影片《血脈》全方位展示了會寧教育,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記者李保榮 |